科室: 頭頸外科 副主任醫師 陶陽

  每到初春時節,天氣忽冷忽熱,不少朋友感冒時好時壞,反覆在唿吸科門診、耳鼻喉科門診就診,吃點退燒藥就好,可一到晚上就發燒,並逐漸出現頸痛、心慌、出汗、手抖、體重下降。這就不是普通感冒了,而是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好發於春秋兩季,是由病毒感染誘發的一種甲狀腺自身免疫性炎症,主要見於30~50歲的中年女性,男女發病率之比約為1:5。

  甲狀腺的破壞性炎症往往出現在上唿吸道感染後2周後,故稱為亞急性。但經過前期2周的醞釀,實際起病是比較急的。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頸前區及咽部疼痛、有時向頜下、耳後或頸部等處放射,咀嚼和吞嚥時疼痛更加嚴重,或者疼痛從左側竄到右側,重的時候不敢觸碰。由於甲狀腺的炎症導致大量儲存在甲狀腺內的甲狀腺激素迅速入血,多數患者還可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後期可因炎症破壞,甲狀腺合成激素能力下降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症狀,如乏力脫髮等。直到炎症消失,甲狀腺災後重建結束,甲狀腺功能才趨於正常。整個過程可以持續半年。因本病非細菌感染,而是變態反應性炎症,抗生素治療無效。

  故春季應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避免受涼感冒,有效預防“亞甲炎”。如果出現發燒、甲狀腺部位腫痛且伴有多汗、心悸、情緒改變等甲亢表現,結合近期曾有上唿吸道感染病史,應高度懷疑“亞甲炎”。及時於內分泌科就診,避免“亞甲炎”被當做“上感”、“咽炎”或“甲亢”,造成誤診、誤治。儘早規範治療,可以有效避免甲狀腺炎症恢復階段形成結節,或遺留下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