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易善永

  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癌性疼痛。據不完全統計,70%的腫瘤患者在病程不同階段都伴有疼痛。解除疼痛不僅可以減輕患者在精神上和肉體上受到的折磨,提高生活質量,而且有利於控制病情和進一步治療,最終延長患者生存期。然而,如果疼痛的治療用藥不規範,就會使患者產生不良反應,甚至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那麼,癌痛患者如何配合醫生更好地控制疼痛,獲得良好生活質量呢?

  一、規範止痛的“三階梯”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癌痛的“三階梯療法”,並逐漸被全世界廣泛接受。實踐證明,規範用藥能使絕大多數患者擺脫癌痛。根據疼痛程度不同,單獨或聯合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一階梯)、弱阿片類藥物(二階梯)和強阿片類藥物(三階梯),由弱到強,逐漸加量。一般從第一階梯開始,只有當標準的前一階梯治療無效時,才開始下一階梯治療。也可根據病情直接使用二階梯或三階梯止痛。一階梯止痛藥物可分別與二階梯、三階梯配合使用。

  1、一階梯止痛藥:主要針對輕度癌痛,尤其對骨轉移癌患者的疼痛有效。代表藥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和扶他林等。可選用阿司匹林,每次25~60毫克;或撲熱息痛,每次0.25~0.5克;或去痛片,每次1~2片。此外,還可選布洛芬(芬必得)、丙氧氨酚片等。

  2、二階梯止痛藥:主要針對中度癌痛,代表藥物有曲馬多、可待因和強痛定等。可選用可待因,每次30~60毫克;或氨酚待因片,每次1~片;或強痛定,每次30~90毫克;或曲馬多緩釋片,每次50~100毫克外,還可選用丙氧氨酚片等止痛藥物。

  3、三階梯止痛藥:主要針對重度癌痛,一般止痛藥較難奏效。代表藥物有嗎啡片劑或者針劑、美施康定(即嗎啡緩釋片),或者奧施康定(即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若不能口服,可經肛門給藥。也可選用芬太尼等。

  二、WHO三階梯止痛原則

  1、口服給藥。首選口服及無創途徑給藥。口服用藥,無創、方便、安全、經濟。隨著止痛藥新劑型研究進展,除口服途徑給藥外,選擇其它無創性給藥途徑日趨廣泛應用,如透皮貼劑止痛治療。若患者有吞嚥困難,嚴重嘔吐或胃腸梗阻時,可選用透皮貼劑、直腸栓劑等。必要時使用輸液泵連續皮下輸注。

  2、按階梯給藥。這是WHO推薦的癌痛治療方案。即輕度疼痛時,使用非阿片類藥物和輔助性藥物;中度疼痛時,使用弱阿片類藥物、非阿片類藥物和輔助性藥物;重度疼痛時,使用強阿片類藥物、非阿片類藥物和輔助性藥物。

  3、按時給藥。是指止痛劑應有規律的按規定間隔給藥。使用止痛藥,必須先測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劑量,下次劑量應在前一次藥效消失之前給予,這樣可以保持疼痛連續緩解。有些患者因突發劇痛,可按需給藥。

  4、用藥個體化。由於個體差異,阿片類藥物無理想標準用藥劑量,能使疼痛得到緩解的劑量就是正確的劑量,故選用阿片類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緩解疼痛及無明顯不反應的劑量為止。

  5、注意具體細節。對使用止痛藥的患者要注意監護,密切觀察其疼痛緩解程度,並及時採取必要措施,儘可能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提高止痛治療效果。

  三、用藥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初次出現疼痛,不要慌張失措。人們往往認為:一出現疼痛就表示腫瘤已到了晚期。其實不然,引起腫瘤患者出現疼痛的原因很多,如手術後神經損傷、部分化療藥及放療副作用等,均可能導致疼痛。初次出現疼痛,患者需要自己留心以下情況:疼痛出現時間、程度和變化規律。注意觀察上述情況,並在就診時向醫生講述。

  2、到專科就診,不可痛急亂投醫。只有經過專業培訓的醫生才能夠進行疼痛治療,而並非任何一位醫生都可以提出專業的疼痛處理意見。因此,建議患者攜帶所有病歷到專科就診。如果痛急亂投醫,有可能疼痛得不到很好控制,反而出現很多不必要的副作用,導致今後治療困難。

  3、適時給予止痛藥。過去認為,癌痛患者應在臨終前才給予止痛治療。但實際上有很多癌症患者在更早時候便已出現疼痛,這種疼痛常使患者難以忍受。因此,對於有疼痛的癌症患者,應果斷地採取各種治療措施,以使患者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能減輕痛苦。疼痛會使患者的一般狀況迅速惡化,如不能及時消除,對癌症的治療也十分不利。

  4、不要使用杜冷丁。杜冷丁(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體激動劑,止痛作用只有嗎啡的1/10,止痛時間只能維持2至4小時。該藥在體內代謝為去甲哌替啶,它有中樞神經毒性和腎毒性作用。癌症患者在大劑量用此藥後必然會造成積聚,出現中毒,可出現震顫、幻覺、抽搐、肌痙攣和癲癇發作等症狀。此外,注射杜冷丁後血中與隨後腦內濃度迅速上升,容易產生欣快感。

  5、按醫囑用藥。調查表明,有80%~90%以上的癌性疼痛都可以通過藥物得到很好控制。目前常用的有效止痛藥物為嗎啡及相關藥物。提到嗎啡,一些患者馬上聯想到毒品、麻醉藥,害怕有成癮及停藥後的不舒服等問題,從而不願意使用。醫生對藥物的增減都是根據患者疼痛程度決定的。在用藥過程中,患者切忌隨意增減藥物,否則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6、不必擔心“成癮”。許多人擔心應用阿片類藥會出現“成癮”,其實不然。臨床研究發現,阿片類藥物在規範化使用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出現“成癮”。原因是疼痛在體內沿神經通路上行的過程中,生成了特殊的阿片受體,這些受體“中和”了進入體內的藥物,避免由於腦內阿片受體被啟用而產生“飄”的感覺;而正常人由於不存在疼痛刺激,所以應用之後直接刺激腦部阿片受體,導致“成癮”。

  7、長期用藥,及時處理副反應。多數癌性疼痛持續時間比較長,因此治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要有耐心,否則過早停藥,不能產生實際止痛效果。初次服用嗎啡類藥物,一些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嗜困等副反應,一般用藥3~7天后會逐漸消失。大概有1/3左右的患者會出現便祕。因此,患者應多飲水、多吃蔬菜,服用醫生開出的預防便祕藥。此外,阿片類藥物還可能抑制唿吸。如發現患者唿吸次數低於8次/分,應立即掐捏患者,使其感到疼痛,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8、適當活動,保持心情舒暢。不同癌痛患者,適合的身體運動及日常活動各不相同。如乳腺癌,術後一側手臂腫脹疼痛,這側手臂若能進行長期、適當的爬牆及梳頭動作,有可能緩解疼痛。此外,患者過於關注病情,有可能導致疼痛加重。建議患者分散自己對疾病的注意力,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或和家人聊聊天等,多想快樂的事情,儘量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樣對疾病恢復以及疼痛控制均有很大幫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