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中醫師 張謹宜

  癲癇是兒童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我國癲癇的年發病率為35/10萬人口,患病率在4‰~7‰,約60%在兒童時期起病。隨著臨床與腦電圖、影像學、分子遺傳學及抗癲癇藥物的不斷髮展,以及診治水平不斷提高,70%~80%的癲癇患兒可獲得完全控制,其中大部分能正常生活和學習。本文對兒童癲癇的診治常規進行闡述。

  癲癇是一種慢性的腦部疾患,特點是持續存在能產生癲癇發作的腦部永續性改變,並出現相應的神經生物學、認知、心理學以及社會等方面的後果。一般來說,臨床出現2次(間隔>24 h)非誘發性癲癇發作時就可確診為癲癇。這是目前普遍採用的、具有臨床可操作性的診斷方法。

  兒童癲癇的常見病因

  癲癇的病因常分為3類:

  ①特發性:是指腦部未能找到有關的結構變化和代謝異常的癲癇,而與遺傳因素有較密切的關係;

  ②症狀性(繼發性):即具有明確腦部病損或代謝障礙的癲癇;

  ③隱源性:雖懷疑為症狀性癲癇,但尚未找到病因。

  國際抗癲癇聯盟將癲癇的病因分為6類:遺傳性、結構性、代謝性和未知病因,目前尚未得到廣泛認可。

  兒童癲癇的輔助檢查

  腦電圖

  是診斷癲癇發作、確定發作和癲癇的型別最重要的輔助手段,為癲癇患者的常規檢查。

  神經影像學

  如果有條件,建議常規進行頭顱MRI檢查。但是對於小的局灶皮層發育不良,常常在1.5歲後才能發現,因此,如果臨床高度懷疑存在局灶皮層發育不良需在1.5歲之後複查頭顱MRI。頭部CT檢查僅能夠發現較為粗大的結構異常,在顯示鈣化性或出血性病變時較MRI有優勢。

  其他輔助檢查

  包括血生化、腦脊液、遺傳代謝病篩查、染色體檢查、基因分析等,對癲癇的病因尋找有重要的作用,應根據患兒的病情選擇進行。

  兒童癲癇的診斷要點

  ①是否為非誘發性癲癇發作;

  ②在診斷為癲癇發作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發作和腦電圖表現,對癲癇發作型別進行分類;

  ③根據患兒的年齡、症狀學、腦電圖等因素,對癲癇綜合徵進行診斷;

  ④確定病因;

  ⑤應對患兒的個體發育及相關臟器功能等進行檢查和整體評估。

  兒童癲癇的治療要點

  癲癇的治療既要遵循總的治療原則,又要考慮個體化差異。癲癇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外科治療、生酮飲食治療等。選擇治療方案時,應充分考慮每個癲癇患兒的特點如病因、發作型別/綜合徵分類、共患病情況及家庭因素,進行個體化綜合治療。有明確病因的,應積極行病因治療。

  藥物治療的基本原則

  1、要根據發作型別、綜合徵及家庭環境挑選抗癲癇藥。首先根據綜合徵選藥,若不能診斷綜合徵,根據發作型別選擇藥物。

  2、首先單藥治療。

  3、根據每種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服藥。

  4、必要時定期監測血藥濃度。

  5、如需替換藥物,應逐漸過渡。

  6、療程要長,一般需要治療至少連續2年不發作,而且腦電圖癲癇樣放電完全或者基本消失,才能開始逐漸減藥。

  7、緩慢停藥,減停藥過程一般要求3~6個月以上。

  8、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均應定期隨訪,監測藥物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如過敏、肝功能損傷、血液系統受累等。

  抗癲癇藥分類

  分為傳統抗癲癇藥物和新抗癲癇藥。傳統抗癲癇藥物主要包括苯巴比妥、丙戊酸、卡馬西平、苯妥英鈉、氯硝西泮;新抗癲癇藥主要是指20世紀90年代後上市的,目前我國已有的包括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奧卡西平、託吡酯、唑尼沙胺等。

  癲癇外科治療

  有明確的致癇灶(如局灶皮層發育不良),內科治療效果差者,應到專業的癲癇中心進行癲癇外科術前評估,若適合癲癇外科手術,應進行外科治療。但是外科治療畢竟是有創治療,應在專業的癲癇中心評估手術的風險及獲益後再進行癲癇外科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