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生病服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凡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梗死等病就診,無論醫師怎樣處方,大家都能平心對待,認真服藥。不過也有例外,有的病不少患者就會猶猶豫豫,瞻前顧後,服藥就不那麼痛快,淺嘗而止,生怕給身體帶來麻煩,這就是抑鬱和焦慮患者的心態表現。抑鬱焦慮患者的這種心態,常常給治療帶來不利,不少人療效不佳,主要是這樣心態之下,過早放棄的結果。
看來,在如何正確治療抑鬱焦慮問題上存在著一些誤區,需要認真對待。現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其一,正確的知識宣傳不夠,不少患者認為抑鬱焦慮不是精神上的病,不需要長期治療,故對醫師的用藥指導不理解;其二,治療抑鬱焦慮的藥物對身體不好,長時間服藥會造成依賴;其三,抑鬱焦慮疾病本身就是對自身和環境改變異常敏感的疾病,由於患者對疾病認識的不足和對治療信心的缺乏,患者對藥物服用過程中出現的輕微不適也會無法適應。
針對這些誤區,我們接下來給予闡明正確的常識。抑鬱焦慮是臨床上常見以精力不足、興趣缺乏、情緒不穩同時伴有頭痛頭暈、心煩意亂、心悸胸悶、失眠早醒等身體不適的一組症狀,國外也有人稱其為“精神性感冒”。其本質是中樞神經系統某些部位的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的紊亂和缺乏,不能提供足夠量的物質滿足大腦工作的需求。因此,抑鬱焦慮的治療過程就是通過藥物來改善供應,建立新的“供求平衡”過程。
究竟什麼樣的藥物治療才能真正做到徹底控制甚至治癒呢?
從上述我們已經知道抑鬱焦慮的本質,實際上並不可怕。治療的第一步關鍵是要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同時也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願意接受徹底治療,接下來的過程就容易多了。因為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藥物簡稱“五朵金花”的藥物和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一樣都比較安全,較長時間使用並沒有明顯毒副作用。對於醫師來說,足量足療程是最基本的治療原則。從服藥到起效的最佳時間是1~3月,並有4~9月的鞏固治療期。如果低於這個過程,則症狀非常容易復發,患者所花的錢和精力就付諸東流了。這是因為像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達到正常水平是需要時間的,因此,為了到達滿意的治療效果,醫師總會不厭其煩的告訴患者要按時按量服藥,任何擅自減藥停藥的行為對治療沒有益處。有極少數患者由於身體的特殊性和疾病的嚴重性,可能需要終身服用。另外停藥也是有技巧的,此類藥的減量也要逐步進行,撤藥時間和治療時間相當,基本上為1:1。所以,整個療程一般都在1年左右。撤藥太快會使身體不適,產生所謂“撤藥綜合徵”的表現。對於願意接受治療的人來說,這種心理準備也應該有。至於用藥是一種還是多種聯合,醫師會根據病情具體指導,患者只要按醫囑使用就可以了。
終上所述,只要把這點事說透,相信絕大多數患者是可以接受的。作為醫師,總是發自內心希望自己的患者都一個個好起來,關鍵是看患者本人是否有一份自信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