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胡肇衡

  糖尿病是常見的流行病,在中國有超過一億的眾多糖尿病患者。每天有看不完的病人,糖友最大的心願是“不用吃藥”,最關心的問題是“吃藥會不會損傷我的腎臟”。

  糖尿病是慢性糖脂代謝疾病,長期的高血糖和胰島素抵抗,會引起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損傷,歷經10年20年最終導致腎臟、視網膜、心腦血管的嚴重併發症。今天就和糖友們說說糖尿病腎病,目前醫院提供的降糖藥物包括注射的胰島素沒有一類具有腎臟毒性作用。糖尿病由於長時間血糖控制不佳和血壓高才造成腎臟損害,終至腎功能不全,使得一些降糖藥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只有積極降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才是避免糖尿病腎病的正確途徑。

  流行病學調查,美國的1462例大於20歲的2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病可達40%;上海1009例30歲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慢性腎病高達64%。而且糖尿病一旦合併慢性腎病,其心血管的死亡率高出1倍以上。

  如此高的發病率糖友們如何迴避呢?

  首先看看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條件,反映腎功能的直接指標是肌酐清除率(GFR),也就是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通過尿液排出的速率,如果排出能力差了就是腎功能受損,見下表。臨床可以通過血肌酐的生化測定來計算,經公式校正年齡等影響後稱為eGFR。1期和2期的糖尿病腎病的血肌酐水平還在正常範圍,需觀察尿白蛋白測定來檢出早期的腎病。當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達到30mg即為異常,考慮為微量蛋白尿期或早期糖尿病腎病期;如果超過300mg則為大量白蛋白尿或臨床蛋白尿期期稱為糖尿病腎病期。簡單可以通過檢查尿液的微量白蛋白和血清的肌酐測定即可診斷大部分糖尿病腎病及程度。

  糖尿病腎病的主要診斷指標:

  以下任何一種表現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

  白蛋白尿AER≥30 mg/24h;  ACR≥30 mg/g

  或 GFR<60 ml/min/1.73m2  (GFR分期的3a期到5期) 。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引起的腎臟損害往往要經歷一段時間,研究顯示發病5年以內的1型糖尿病患者較少發生糖尿病腎病,所以對發病5年後的1型糖尿病應常規檢查尿蛋白。2型糖尿病因發病較隱匿,很難判斷真正的發病時間,所以對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應常規檢查尿蛋白。如果尿蛋白呈陽性,則須進行尿蛋白定量檢查,同時要分析腎病的原因,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尿蛋白。隨機尿蛋白如呈陰性應篩查尿微量白蛋白,如尿微量白蛋白為陽性,3~6月內應再檢查2次以上,三次中如有兩次呈陽性,考慮患者為早期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呈陰性者,須每年至少複查一次。微量白蛋白尿對患者將來發生顯性糖尿病腎病有較好的預測性。如無特殊干預,約80%的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將發展為臨床糖尿病腎病。

  國際和國內指南均建議動態監測糖尿病患者的腎功能:血清肌酐(sCr)水平無論患者尿白蛋白是否正常,每年至少檢測1次,用於進行慢性腎臟病(CKD)分期。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每年不少於1次。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不經有效治療,每年白蛋白排出量增加10%~20%,約10~15年後有80%的患者進入臨床蛋白尿,10年後50%的患者發生終末期腎病(尿毒症)。2型糖尿病在確診時,往往已有較長病程,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的發生率較高,如不經有效治療伴微量白蛋白尿者約20%~40%進展到大量蛋白尿,20%患者發展為終末期腎病。

  DCCT研究經積極控糖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蛋白尿下降34~54%↓大量蛋白尿下降23~44%。UKPDS研究經積極控糖可使2型糖尿病的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發生率下降37%。Meyers 報道,回顧性觀察研究121,395成年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進展研究,早期診斷干預可使患者進展為終末期腎病的危險性減少80%。

  糖尿病的治療目的是控制各種併發症,延緩腎臟、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展。預防糖尿病腎病的核心治療依然是如何良好的控制血糖,不發生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腎臟病變。已經發生早期腎病病變者更需積極控制高血糖、控制高血壓,調節血脂等綜合管理,減緩糖尿病腎病發展到終末腎病的速度,遠離腎透析之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