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以血尿酸增高為主要特徵的長期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表現為反覆發作性急性關節炎、慢性關節炎,並出現尿酸石沉積,嚴重者可導致關節畸形及活動障礙,常可累及腎臟,出現間質性腎炎和尿酸腎結石等症。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積極治療痛風具有重要意義。痛風屬於中醫學中“痺症”範疇,又稱為歷節、白虎歷節風。痛風的病因病機複雜,歷代醫學一致認為肝脾腎失調為病之本,溼熱痰瘀痺阻經絡關節為病之標。痛風的治療,分為急性期與緩解期。急性期一般表現為受累關節的紅腫、發熱、疼痛及活動受限,多以溼,熱,痰,瘀互結為基本病機,治療以清熱利溼,化痰逐瘀為主。緩解期以治本為主,多從調理肝、脾、腎入手,治以溫補脾腎、滋補肝腎主。
急性期多分為溼熱蘊結,寒溼痺阻,瘀熱互結,痰濁阻滯四種症候:
1、溼熱蘊結型:多為突發的關節紅腫熱痛,疼痛劇烈,得涼則舒,壓痛明顯,活動受限。伴有發熱口渴、心煩不安、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除溼、通絡止痛。方用四妙散加減治療,常用藥物:蒼朮、黃柏、川牛膝、薏苡仁、土茯苓、萆薢、秦艽、滑石、澤瀉、車前子、忍冬藤、知母,生石膏、威靈仙、木瓜等。
2、寒溼痺阻型:多為關節疼痛腫脹,區域性怕冷,遇寒疼痛加重,得溫痛減,關節活動受限,伴畏寒身冷,肢體沉重,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膩或薄白,脈弦緊或沉緊。治以溫經散寒,除溼止痛。方用桂枝烏頭湯加減治療,常用藥物:制川烏、桂枝、白朮、土茯苓、澤瀉、蒼朮、薏苡仁、麻黃、細辛、獨活、防風、萆薢、防己、木瓜、羌活等。
3、瘀熱互結型:多為關節紅腫刺痛,區域性腫脹變形,活動障礙,皮色紫黯,按之稍硬,病灶周圍或有硬結。舌質暗或有瘀斑,苔薄黃,脈細澀或沉弦。治以活血化瘀,清熱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湯加減治療,常用藥物: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羌活、沒藥、當歸、五靈脂、桑枝、生地、丹皮、忍冬藤、懷牛膝、丹蔘、赤芍、地龍、殭蠶、烏梢蛇等。
4、痰濁阻滯型:多為關節腫脹,甚則關節周圍漫腫,或有肢體痠麻疼痛,或見塊壘硬結不紅。伴有目眩,面浮足腫,胸悶脘痞。舌體胖、質黯,苔白膩,脈沉滑或弦滑。治以健脾化痰,祛溼通絡。方用苡仁湯加減治療,常用藥物:薏苡仁、蒼朮、白朮、陳皮、枳實、半夏、厚朴、膽南星、竹茹、浙貝、山慈菇、白芥子、獨活、防風、羌活、澤瀉、防己、土茯苓、萆薢等。
緩解期多分為脾腎陽虛、肝腎陰虛兩種症候:
1、脾腎陽虛型:多見關節區域性隱痛時作,腫脹、變形,皮色暗黑,或見肢體及面部浮腫。伴氣短乏力,腰膝肢冷,夜尿頻多,小便清長,腹脹便溏。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緩或沉細。治以溫補脾腎,祛溼化濁。方用附子理中湯加減治療,常用藥物:附子、肉桂、白朮、乾薑、杜仲、淫羊藿、補骨脂、肉蓯蓉、骨碎補、懷牛膝、茯苓、薏苡仁、萆薢、桑寄生、蒼朮、陳皮、厚朴、威靈仙等。
2、肝腎陰虛型:多見關節疼痛,反覆發作,日久不愈,或見區域性關節變形,可見結節,肌膚麻木不仁,屈伸不利。伴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顴紅口乾。舌質乾紅,少苔,脈弦細或細數。治宜補肝益腎,祛風除溼。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常用藥物: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續斷、枸杞子、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懷牛膝、女貞子、龜板、鱉甲、土茯苓、萆薢、澤瀉、薏苡仁、秦艽等。
本病在治療上應注意急性期、緩解期的區別,要注意飲食的調控,應多飲水,少葷多素,禁食動物內臟、肉湯、魚、貝類和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以及酒類。緩解期應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