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科 主治醫師 付海燕

  注意事項:

  1、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資料均按照一般常規情況制定,具體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2、功能練習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後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次數、時間、負荷等必須根據要求完成,尤其不宜為完成更多次數而增加休息時間,否則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4、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應儘可能多地活動,以提高整體迴圈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區域性的恢復。運動員尤其應自行練習身體其它部位,以確保基礎體能,早日恢復運動。

  5、早期關節活動度練習,每日只進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覆屈伸引起腫脹。如活動度長時間(>2 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並在必要時及時複查。

  6、活動度練習後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附錄插圖中帶有陰影一側為患側。

  8、關節的腫脹會持續整個練習過程,直到關節活動度正常、肌力恢復,刺激因素消失才會完全消失。但必須控制腫脹的程度,不可持續增加,總趨勢應是在逐漸消退。如腫脹增加、區域性紅、腫、熱、痛明顯,必須停止練習,增加冰敷次數,並及時就醫!

  9、負重等練習必須經過醫生複查並拍X光片確定後方可開始!

  術後正確體位擺放:患腿抬高放於枕頭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下方應空出,不得用枕頭將腿墊成微彎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則在醫生指導下襬放於舒適體位。

  麻醉消退後即開始:

  踝泵:(見附錄1-圖1)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5分/組,1-2組/小時。(對於促進迴圈、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群)等長收縮練習:即大腿肌肉繃勁及放鬆。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大於500-1000次/每日)

  術後第一天至1周:

  如疼痛不明顯可開始直抬腿練習以避免腿部肌肉過快萎縮,疼痛明顯則可推遲數天。

  直抬腿練習: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M處,保持至力竭。(方法見附錄1―圖4)。

  側抬腿練習,(方法見附錄1―圖5、6。)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日。

  後抬腿練習,俯臥(臉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後抬起至足尖離床面5釐米為1次,30次/組,4-6組連續,組間休息30秒,4-6次練習/日。

  術後2天

  可以開始扶雙柺下地行走,但患腿絕對不可落地負重!必須確保安全不可摔跤!同時注意控制活動量,只鼓勵去廁所等必須的生活活動,過多行走將增加腫脹程度。

  根據手術醫生意見開始關節活動度練習:

  如採用器械練習,使用CPM,則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操作使用,從無或微痛角度開始,緩慢進行(5次往復/分鐘),1-2小時/次,1-2次/日,練習後即刻冰敷20-30分。

  如採用手法治療或自行練習,必須由專業人員完成或指導方法確信練習方法無誤方可。

  屈曲的輔助練習:髕骨鬆動術(拆線後開始,髕骨活動靈活者無需進行):手指推住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方向緩慢用力推動髕骨至極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於屈曲練習前進行。

  坐(或仰臥)位垂腿:(適用於0-95°範圍)坐於躺於床邊,膝以下懸於床外。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極限處保持10分鐘。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

  仰臥垂腿:(屈曲角度大於90°後開始)見附錄1―圖9。仰臥於床上,大腿垂直於床面(雙手抱腿以固定),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負荷不應過大,否則肌肉不能放鬆,即無效果)。要求同上。

  坐位抱腿:見附錄1―圖11。坐床上,雙手抱住腳踝,使腳跟緩慢接近臀部。開始前測量腳跟與臀部間距離,逐漸使距離縮短至與健側腿角度相同。此練習應循序漸進,切忌盲目冒進或畏痛不前。

  以上練習順序進行,每次角度稍有進步即可,一般術後3個月膝關節被動屈曲角度與健腿完全相同即可,進度過快將影響骨骼的癒合生長。屈曲練習中的疼痛屬正常現象,練習結束後30分疼痛消退至練習前的程度即不會對組織造成影響,必須克服,畏痛不前2周角度無進展即可能造成關節粘連。因此必須循序漸進,逐漸增大屈曲角度。

  俯臥牽伸:(坐位抱腿時感覺角度進展困難時開始練習)俯臥位(臉向下趴於床上),雙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關節,使膝關節屈曲(可用長毛巾或寬頻子繫於腳腕處,以便於牽拉)。或由他人幫助,但絕對禁止暴力推拿。

  膝關節的主動屈伸練習(休息時關節無明顯疼痛時,可在被動屈曲後開始此練習,以提高膝關節靈活性):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後緩慢伸直。20-100次/組,1―2組/日。見附錄1―圖13。

  膝關節被動屈曲角度與健腿完全相同後,同時骨骼癒合良好強度足夠時,可以開始保護下全蹲:手扶物體保護下全蹲,身體正直,足跟不離開地面,儘可能使臀部接觸足跟。3-5分/次,1-2次/日。

  膝關節伸展練習:

  伸展練習中肌肉及後關節囊的牽拉感及輕微疼痛為正常,不可收縮肌肉對抗,應完全放鬆,否則將會無效。練習中採用負荷的重量不宜過大,應無明顯疼痛,並使患膝敢於放鬆,持續至30分鐘有明顯牽拉感為宜。練習過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則將影響效果。

  坐位伸膝:見附錄1―圖14。坐位,足墊高,於膝關節以上處加重物。完全放鬆肌肉,保持30分鐘。30分/次,1―2次/日。

  肌力練習

  肌力練習的原則及重量的選擇:

  肌力練習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較低,組織存在較為明顯的炎性反應,故以靜力練習為主(即負重保持某一姿勢直至疲勞的練習方法),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1-2次練習/日。。或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6組連續練習,1-2次練習/日。

  肌力練習中期以耐力-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組間休息45秒,4-6組連續練習,1-2次練習/日。

  肌力練習後期以提高絕對力量為目的,選用大負荷(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組間休息90秒,4-6組連續練習,1-2次練習/日。

  □即刻練習 □ 天后練習 □ 周後練習 □ 月後練習

  俯臥位“勾腿練習”,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方法如附錄1―圖18,以沙袋為負荷,在夾板的活動範圍內進行,練習後即刻冰敷。)

  □即刻練習 □ 天后練習 □ 周後練習 □ 月後練習

  立位“勾腿”練習。(方法見附錄1―圖17、18、19),30次/組,4-6組連續,組間休息30秒,4-6次練習/日。

  □即刻練習 □ 天后練習 □ 周後練習 □ 月後練習

  抗阻強化腿部力量練習,見附錄1―圖18、19;附2―圖4、5、10、11。20次/組,組間休息45秒,4-6組連續練習,2-4次練習/日。

  與負重有關的練習:

  負重練習見副頁,一般為術後6周開始1/4至1/3負重,術後8周1/3,10周1/2負重,12周接近全量負重。但必須根據醫生複查結果決定!

  □即刻練習 □ 天后練習 □ 周後練習 □ 月後練習

  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患側單腿完全負重站立。(見附錄1―圖7),5分/次,2次/日。

  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患側單腿完全負重站立。(見附錄1―圖22),5分/次,2次/日。

  □即刻練習 □ 天后練習 □ 周後練習 □ 月後練習

  前後、側向跨步練習。(見附錄1―圖21、23)20次/組,組間休息45秒,4-6組連續練習,2-4次練習/日。

  □即刻練習 □ 天后練習 □ 周後練習 □ 月後練習

  提踵練習:即用腳尖站立,包括雙足分立與肩同寬,足尖正向前;“外八字”站立;“內八字”站立三種姿勢,以練習不同肌肉及肌肉的不同部分。2分/次,休息5秒,10次/組,2-3組/日。

  □即刻練習 □ 天后練習 □ 周後練習 □ 月後練習

  靜蹲練習。(見附錄2―圖1、2)後背靠牆,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不得“內外八字”,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即刻練習 □ 天后練習 □ 周後練習 □ 月後練習

  患側單腿45°位半蹲屈伸膝練習。患腿單腿站立,上體正直,緩慢下蹲至屈曲45°

  處,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

  30秒,2-4次/日。

  □即刻練習 □ 天后練習 □ 周後練習 □ 月後練習

  “臺階前向下”練習:面向地面,背向臺階站立於一層臺階上,上體正直,患腿單腿站立,健腿向前伸出。患腿緩慢下蹲至健腿足跟著地,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組連續,2-3次/日。

  患腿單腿站立,健腿伸直,足尖支撐於臺階上,身體重心前傾,完全落於患腿上,0-30°範圍,緩慢下蹲至屈曲30°處,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組連續,2-3次/日。

  輔助治療

  1、□即刻 □ 天后 □ 周後 □ 月後

  活動度等關節有活動的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時(站立、行走後)有關節內明顯發熱、發脹的感覺,可再冰敷3-5次/日。

  2、□即刻 □ 天后 □ 周後 □ 月後

  熱療(中藥薰洗、蠟療、紅外線等);中低頻電療;超聲波治療

  康復治療的目的

  1、 促進血腫和滲出儘快吸收、止痛。

  2、加速骨折斷端的纖維性連線和骨痂形成。

  3、 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

  4、防止嚴重骨折患者臥床時的併發症。。。。

  骨折不同階段的康復治療方法

  1、外傷炎症期

  目的是①促進血腫、炎性滲出和壞死組織的吸收,以防止粘連②改善血液迴圈,加速斷端的纖維連線③防止肌肉費用性萎縮④改善病人身心狀態

  ⑴運動療法 急救後1-2日開始,原則是動靜結合、區域性和全身並重

  ① 患肢肌肉等長收縮訓練,每日至少3次,每次以不引起肌肉過度疲勞為度,一般為5-10分鐘或更長

  ② 非固定關節的患肢的主動和被動活動,注意應逐漸增加活動量,以免影響斷端穩定

  ③ 健肢保持正常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儘早下地活動,下肢骨折,若情況許可,也應早期

  ⑵ 物理療法 急救後1-2日開始

  ① 溫熱療法:傳導熱療(臘療、中藥熨)、輻射熱療(紅外線、射頻、光浴)可改善患肢血液迴圈,促進吸收,加速癒合,每日1-2次,10次1療程

  ② 磁療:有助於骨痂形成。每日1次,每次30-60分鐘。

  ⑶按摩,於固定部位近心端做向心性按摩可促進血液迴流消退水腫,並可防止肌肉費用性萎縮和關節痙攣。

  2、骨痂形成期

  主要目的是促進骨痂形成,其他目的同上

  ① 運動療法 此期骨折斷端骨痂形成,骨折較穩定,運動量應逐漸增加。除患肢等長收縮時間應延長及增加力度外,還要做非固定關節的主動運動和相關肌肉的抗阻訓練。

  ② 物理療法同前

  ③ 職業療法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上肢以功能訓練為主,下肢則練站立持重

  3痂成熟和塑性期

  ① 運動療法 外固定去除後,原制動關節僵硬,活動範圍減小,相應肌肉萎縮,固為治療重點。運動量逐漸增大,以主動運動為主必要時輔以被動和抗阻運動

  ② 物理治療

  對瘢痕及粘連 可作直流電離子匯入,超聲波、音訊電、溫熱療法治療

  關節攣縮配合運動療法,可在溫熱療法、被動運算、水療。攣縮較重者做關節國內牽引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