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科 主治醫師 付海燕

  一、早期

  直夾板固定期(術後4-6周)

  目的:促進迴圈,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避免肌肉過度萎縮。

  早期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㈠ 術後麻醉消退後

  1、活動足趾(如石膏未固定踝關節,則活動踝關節)――用力、緩慢、儘可能大範圍地活動足趾。(對於促進迴圈、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群)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輕柔地繃勁及放鬆。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

  3、N繩肌(大腿後側肌群)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繃勁及放鬆。

  ㈡ 術後2天,引流拔除後

  1、可扶拐下地行走, 但只是去廁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動。

  2、開始側抬腿練習(絕對禁止直抬腿!)。

  3、後抬腿練習:俯臥位,後抬腿至足離床5釐米。

  (三)術後1周

  根據情況由醫生決定開始關節活動度練習。

  1、開始屈曲練習:

  練習時大腿肌肉必須完全放鬆!否則對骨折的癒合將有不良影響。屈曲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時有關節內明顯發熱、發脹的感覺,可再冰敷2―3次/日。

  2、開始伸展練習(坐位懸吊):

  使患腿完全離開床面,放鬆肌肉使膝關節自然伸展。

  二、中期

  強化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期

  目的:開始並強化活動度練習,避免及解除關節粘連和攣縮。並強化肌力練習,以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逐步改善步態。

  此期,因肌力水平較低,骨組織連線尚脆弱。故以靜力性練習(保持某姿勢不動以練習力量)或小負荷的耐力練習為主。

  (二)術後4-6周

  1、開始直抬腿練習――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M處,保持至力竭。

  2、 開始俯臥位“勾腿練習”。

  3 、隨肌力的增強,可開始立位“勾腿”練習。

  三、後期

  恢復活動期 :(骨折處基本達到骨性癒合後)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至靈活與健側相同。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

  並逐步恢復運動能力。

  *隨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絕對力量的練習為主。

  1、 強化關節活動度,至基本與健側相同。

  2、 開始靜蹲或靠牆滑動練習。

  3 、開始蹬踏練習

  5 、力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

  6 、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

  7、 肌力增強後可開始患側單腿45°位半蹲屈伸膝練習。

  此期間骨折癒合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及安全,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

  恢復運動期:(骨折完全癒合後)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1、 被動屈曲角度達至與健側相同。

  2 、逐漸嘗試保護下全蹲

  3 、強化肌力

  4 、開始膝繞環練習

  5 、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6 、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7 、開始游泳, 跳繩及慢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