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許多人去醫院查體時,會無意中發現身體某個部位出現結節,或在肺裡,或在肝上,或在乳腺、甲狀腺上,於是心頭一驚,一絲疑雲飄過:不會是腫瘤吧? 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很多腫瘤開始都是以“結節”的形式出現。但一定注意,“結節”只是一種醫學影像學的描述,不是臨床診斷,這種醫學影像學檢查的異常發現,會不會是腫瘤,會不會變成腫瘤,需要臨床醫生結合其他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作出判斷。每個器官的結節情況會有不同,我們如何處理?

  肝結節

  肝結節最常見的原因是酒精性肝病和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形成的肝纖維化結節,一般直徑在0.5-0.8cm之間,不超過1.0cm,結節多了,肝小葉被破壞並形成假小葉,這就是所謂的肝硬化。血吸蟲性肝硬化結節較大,直徑可在1.0-2.0cm以上。

  因為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易發生肝癌,所以對這些患者出現的結節尤應密切關注,每3--6個月檢查一次B超,如果B超檢查提示結節直徑超過1.0cm、或瀰漫性結節不能排除肝癌者,則應進一步進行磁共振或CT檢查,並檢查血清甲胎球蛋白或異常凝血酶原以提供更多的診斷資料。孤立性結節應注意與肝血管瘤和肝囊腫區別。

  甲狀腺結節

  多由B超發現。成年女性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率在30%左右,遠高於男性,箇中原因不清,是否與內分泌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甲狀腺結節可分為多發(2個以上)和單發,我們重點需要關注的是單髮結節,因為甲狀腺癌都是由單髮結節轉變而來,多髮結節一般不發生癌變。

  如果查體發現甲狀腺單髮結節,直徑小於0.8cm應密切動態觀察,3個月-6個月用B超檢查一次,如果無明顯增長則提示還處於良性階段,不需特殊處理;一旦直徑超過0.8cm,甚至超過1.0cm,則需要細針穿刺病理檢查,或直接手術切除以除後患。在B超檢查的同時,應檢測甲狀腺素(T3、T4)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TSH)以評價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

  乳腺結節

  乳腺結節可能是脂肪瘤、纖維瘤、囊腫、鈣化灶或乳腺增生,當然最令人擔心是乳腺癌。大部分乳腺結節都是通過B超檢查發現的,直徑在0.5cm左右的結節B超就能很清楚地顯示出來,有經驗的B超醫生最小可以發現0.2cm直徑的結節。大的結節自己用手能觸控到。

  若B超提示結節直徑小於0.5cm,可密切動態觀察,每半年做一次B超檢查,平時減少對區域性的刺激,並注意乳頭有無溢液、特別是有無血性分泌物,腋窩有無淋巴結腫大;若B超提示結節直徑超過0.5cm,可再做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簡稱鉬靶),鉬靶對乳腺癌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都在85%以上。

  肺結節

  多由放射學拍片或CT檢查發現,是指直徑小於3cm,圓形或類圓形、邊界清楚的病灶,小於2cm者又稱肺小結節。近年肺結節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很大程度上與影像學技術和診斷水平提高有關。

  肺結節有良惡性之分,70%的肺小結節為良性,原因可能為炎性病變、纖維化結節、結核球、錯構瘤等。是否為良惡性需依據結節的形態、密度和大小來分析。根據結節的密度可分為:純磨玻璃結節,混合磨玻璃結節,實性結節。

  重點需要關注的是純磨玻璃結節,因為這種密度的結節出現肺癌的可能性最大。目前業內達成的共識是,若磨玻璃結節最大直徑>1cm,需3個月隨訪一次CT,如無變化或增大,建議活檢或手術切除;純磨玻璃結節最大直徑≦0.5cm,無需進一步評估,每年複查1次CT;0.5cm﹤純磨玻璃結節最大直徑≦1cm,3個月複查,隨訪3年,無變化,則可大致認為為良性結節。胸部複查推薦低劑量CT。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