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主任醫師 張維

  面癱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問題,其中又以特發性面神經炎,又叫做貝爾氏麻痺最為常見。

  鍼灸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療法,在處理面癱的過程中有非常大的優勢,是屬於鍼灸科的一個常見治療病種。艾灸療法具有開通經絡,祛除外邪的作用,對於面神經功能的恢復很有優勢。作為鍼灸科醫生,我們在臨床處理面癱患者過程當中經常會使用艾灸,那麼除了在醫院醫生給患者用艾灸之外,患者自己在家也可以進行自我艾灸,這樣對於臨床療效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今天這個章節當中,我們就介紹一下面癱的自我艾灸療法。

  為什麼出現面癱症狀以後,我們提倡患者自己在家進行艾灸?首先看一下面癱這個疾病是怎麼得的。多數的面癱患者出現症狀都比較急,相當一部分患者出現面癱症狀之前都有吹風著涼,或者是在疲勞的情況下出現面癱。面癱在中醫辨證當中最常見的一個證型就是風寒阻絡證。風和寒是兩種外邪,在人體正氣比較虛,也就是抵抗力比較低下的時候,風寒會入中到人體的經絡和穴道之內,使經絡出現阻滯,這樣就出現了面神經功能失用的問題,也就是臨床所說的面癱。

  另外一個方面,艾灸有什麼樣的治療作用呢?艾灸是用一味中藥,叫做艾葉。把艾葉經過晾乾鞣製以後做成艾絨,將艾絨以綿紙包裹,做成的長雪茄狀的艾灸條。這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艾灸器具。艾葉本身是一味溫熱的藥,具有溫通經絡,祛除外邪,特別是寒邪的作用,所以對於寒邪阻絡造成的面癱,艾灸治療是非常合適的。經過艾灸治療,可以促進區域性的迴圈,消除神經的水腫,祛除風寒之邪,加快面癱的恢復。在這個理論基礎上,我們作為醫生在臨床上經常給病人使用艾灸來治療面癱。

  但是我們在臨床一個治療過程當中使用艾灸畢竟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因為在臨床上,醫生沒有時間一對一的給每個患者進行艾灸,所以臨床的艾灸方法以溫鍼灸為主,即針刺以後,將小型的艾灸柱套在鍼灸針尾部進行艾灸。這種艾灸方法時間相對比較短。為了增進臨床治療的效果,我們提倡患者在家進行艾灸,就是為了更大限度地發揮艾灸的療效。另外,艾灸可以促進穴位區域性的氣血執行,使穴位“活化”,自我艾灸與醫生的針刺治療相配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鍼灸治療的效果。比如說上午患者到醫院去進行扎針治療,最好去之前在家先進行一次艾灸,這樣可以提前使我們要進行鍼灸治療的這些穴位活化起來,先行使區域性的氣血執行起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一個效果。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患者自我艾灸的方法。首先,我們建議患者在家艾灸的話,還是使用艾條溫和灸的方法。艾條灸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的特點,艾灸部位和時間都可以靈活掌握,所以我們建議患者自行艾灸使用這種方法。

  其次,我們介紹幾個常用的面癱自我艾灸的穴位。第一個穴位,陽白穴。陽白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置在眉毛中點上方一橫指,左右各一。這個一橫指,是患者自己的大拇指的寬度。將大拇指橫放,下緣貼近眉毛,大拇指上緣的位置就是陽白穴,正好在額紋的中點,可以治療面癱導致的額紋變淺或者額紋消失。

  第二個穴位,下關穴。下關穴屬足陽明胃經,在人體的面部,耳前的部位,在顴弓的中點下緣有一個凹陷。當我們張嘴的時候,這個地方出現一個隆起,當閉嘴的時候,這個地方就變平坦了。

  第三個穴位,顴髎穴。顴髎穴屬足太陽小腸經。位置在我們的目外眥,也就是外眼角直下方,顴骨的下緣。

  第四個穴位,地倉穴。地倉穴屬足陽明胃經。位置在我們的嘴角邊0.1寸,也就是大概一個韭菜葉的距離。

  第五個穴位,承漿穴。承漿穴在下頜的中點,下脣中點的正下方。

  這五個穴位我們使用剛才介紹過的艾條灸的方法,使艾條懸在穴位的上方,大概3到5公分的距離。程度是患者覺得有一定的灼熱感,但又不至於太燙。以穴位為中心進行迴旋灸,每個穴位艾灸五分鐘,每次艾灸治療25分鐘到半個小時就可以了,時間並不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