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治醫師 鄭洪友

  近年來,癌症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見症狀。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發生率約60%~80%,其中1/3的患者為重度疼痛。國內最新資料指出:我國癌症疼痛的病人中,僅有41%得到有效緩解,而晚期癌痛僅有25%得到有效緩解。而且,癌症疼痛並非只發生於晚期癌症患者。癌症疼痛患者可能生存數月或數年,如果得不到恰當的止痛治療,他們將長期忍受癌症疼痛的折磨。因癌症疼痛得不到鎮痛治療的絕望患者和家屬可能因此而尋求非正規治療,甚至尋求醫師幫助的安樂死。

  雖然我國開展世界衛生組織三階梯癌痛鎮痛治療原則的努力已初見成效,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因此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大量患者仍然鎮痛不足、很多基層醫師和患者家屬對於麻醉性鎮痛藥的使用依然心存疑慮等。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癌症疼痛的普及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推行和完善規範化疼痛治療工作。

  忍耐是中國人的特性。同樣對於疼痛這樣的似病非病的身體狀況,國人以忍為美德,一直以來還將“關公刮骨療傷”這樣的忍痛傳說傳為美談。正是在這樣特定的背景下,很多患者存在“得了腫瘤哪有不疼的,尤其晚期患者,疼痛必不可免”、“癌痛治療也就是吃吃藥、打打針,對付對付,沒什麼好辦法”等錯誤認識,絕大多數癌痛患者並未接受規範化除痛治療,在“對付式治療”或乾脆不治療中默默忍受著劇痛。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天約有上百萬腫瘤患者遭受癌痛折磨,其中約有四成患者為嚴重疼痛。

  患者對癌痛的片面認識,與中國癌痛醫學治療的滯後也有著密切關聯。中國的癌症姑息治療和疼痛醫學研究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不少醫務工作者對癌痛的認識片面,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全國數萬家醫院中,具備現代姑息醫學、疼痛醫學理論和技術的專科人才還比較缺乏,建有癌症姑息專科和疼痛專科病房的還不普遍。不少醫務工作者對癌痛的認識片面,把癌痛只作為“一種症狀,而不是病”,“忍一忍,反正治不好”,“治療癌痛,會耽誤病情”等誤解還普遍存在,使不少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

  癌症的疼痛和治療已經跨越了病體,從病人、親屬、醫生,發展為社會性的問題。因此無論醫生還是患者都應對其有清楚的認識。

  消除疼痛,不僅是基本人權更是癌症治療必要途徑。生活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於忍受的。忍痛不是美德、不是勇敢的表現,而只能算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癌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生存期,除痛治療與腫瘤治療同等重要;約80%癌痛經正規治療能明顯緩解,患者可有尊嚴地“無痛”生活,“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權”!

  事實證明,強忍疼痛不僅使患者感到難受,而且還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影響。例如,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焦慮、恐懼、抑鬱、不願與人交往;各種機體功能減退,活動能力下降;對生活和治療失去信心等。疼痛對身體、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損害,不僅明顯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會影響到治療的實施和效果。部分患者因疼痛未得到滿意控制而失去耐心,甚至會放棄根治癌症的機會。由此可見除痛在癌症治療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拒絕疼痛的侵害、擺脫疼痛的困擾,患者才能有勇氣面對疾病的挑戰。

  癌痛的治療,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還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有助於抗癌治療的順利完成。在醫學上,雖然根治性抗癌治療本身能控制疼痛,但止痛顯效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根治性抗癌治療顯效前,也有必要積極進行止痛治療,以便抗癌治療能順利完成。此外,對於已失去根治性抗癌治療機會的病人來說,止痛可能是部分病人惟一可接受的治療方法,因為止痛治療可能使腫瘤病人在無痛狀態下長期帶癌生存,爭取治療時間和機會。

  國際上對於疼痛的認識也日益深刻,2002年,世界疼痛研究會將疼痛確認為繼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之後的“人類第五大生命指徵”。“挽救生命、解除痛苦、恢復機能”成為醫學上的三大功能。在治療過程中,無論疾病發展到哪種嚴重的地步,要求解除疼痛,也是病人的基本人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