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王文俊

  胃、十二指腸潰瘍經系統規範化的藥物治療仍不痊癒,或懷疑有癌變的胃潰瘍(即頑固性潰瘍),或胃、十二指腸潰瘍出現幽門梗阻、胃穿孔、胃出血等併發症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施行胃大部(分)切除術。胃大部切除術是指切除胃的遠側2/3部分,所以,也稱之為遠端胃大部切除術。潰瘍為什麼要切除胃的遠側2/3部分?胃切除了這麼多會不會影響消化功能?少切除點不行嗎?這是患者常常困惑不解的問題。要回答和理解這些問題必須先了解一下胃的生理功能及其功能分割槽。

 

圖1.胃的大體解剖模式圖

  如圖所示:胃位於左上腹部,分為上下兩口,大小兩彎,前後兩壁。胃的入口叫賁門,向上與食管相連線,胃的出口叫幽門,向下與十二指腸相連線。胃的上緣叫胃小彎,下緣叫胃大彎。並且分為4個區域,分別為賁門部、胃底部、胃體部和幽門部;幽門部又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側叫幽門竇,也叫胃竇,右側叫幽門管。胃體和胃竇在小彎交界處叫胃角。胃粘膜的解剖區域不同,其細胞分佈和各自承擔的生理功能也不同。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胃主要有五大生理功能。1.接納、儲存食物功能。2.消化和吸收功能:通過胃的蠕動及其分泌的胃酸、胃蛋白酶的協同作用等對食物進行機械和化學的消化(可以認為是初級消化)。3.運輸和排空功能:將初步消化、研磨的食物排入十二指腸和空腸,進行進一步消化吸收。4.防禦功能:胃的黏膜屏障、胃酸、分泌型免疫球蛋白lgG,lgA以及淋巴組織等,可防止病原菌及異物的侵入。5.分泌功能:胃可分泌胃酸(鹽酸)、胃蛋白酶、胃泌素、胃動素、生長抑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它們是食物消化不可缺少的生物化學物質。

  胃酸(即鹽酸)是胃粘膜的壁細胞產生的,如果鹽酸分泌過多、過盛,在胃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造成胃粘膜的損傷,使其作用區域性的胃粘膜潰爛而形成潰瘍,這是胃、十二指腸潰瘍形成的基本機制。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近幾年發現條件致病菌胃幽門螺旋桿菌也在此時趁虛而入,參與了對胃粘膜的破壞活動。

圖2:我們手術切除的巨大胃潰瘍

  胃粘膜分泌鹽酸的壁細胞大部分分佈在胃的遠側2/3區域(如圖3);另外,胃竇部的胃粘膜G細胞還分泌胃泌素,胃泌素通過神經體液反射引起胃酸的分泌。再者,胃、十二指腸潰瘍幾乎都發生在胃的遠側2/3區域。

圖3:胃粘膜分泌胃酸的壁細胞區域分佈情況

  具備手術指證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手術需要切除胃遠側2/3區域的原理就在這裡。胃遠端胃大部切除術可謂一石數鳥:1.切除了胃粘膜分泌胃酸的大部分壁細胞,使胃酸分泌顯著減少,這就消除了胃、十二指腸潰瘍形成的最主要危險因素;2.切除了胃竇部粘膜分泌胃泌素的G細胞,掃除了胃酸分泌的幫凶;3.最主要是切除了潰瘍病灶,解除了潰瘍癌變、出血、穿孔及幽門梗阻等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反之,如果胃切除範圍不夠,只切除了一半或者一部分,那麼胃粘膜分泌胃酸的壁細胞有較多殘留,會引起殘餘胃的潰瘍復發以及胃腸道吻合口部位發生潰瘍(臨床上稱為吻合口潰瘍)、以及出血情況,嚴格意義上講意味著手術失敗。

  胃大部切除術對人體消化功能的影響是暫時的,手術後開始可以少食多餐(每天可以進食4—5次),從全流質食物逐漸過渡到半流食和普食,遠側胃大部(分)切除手術後,剩餘的1/3左右的殘胃會在手術一年後長大成接近原來正常大小,並逐步恢復正常的消化功能。所以,不必擔心胃大部切除手後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