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主任醫師 陳龍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宮體肌層以外的其他部位。其病變廣泛,形態多樣,組織學上雖是良性,卻具有增生、浸潤、轉移及復發等惡性行為,約有1%的惡變率,是生育期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有“現代病”之稱,以25-45歲婦女多見,發病率為10%-15%。近年來,其發病率有明顯升高趨勢。

  子宮內膜異位症為激素依賴性疾病,生育少,生育晚發病率明顯高於生育多者,月經週期≤27日,月經期≥7天者患此病的危險性明顯升高。異位子宮內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絕大多數位於盆腔,其中宮骶韌帶,子宮直腸陷凹及卵巢是最常見的受侵犯部位。

  目前國內外醫學普遍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由多種病因綜合所致,例如與體質的因素,免疫防禦功能缺陷,漿膜上皮,化生內膜,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其中經血逆流是內異症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所有的有經血逆流的婦女均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提示逆流後的子宮內膜在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炎症誘導下種植生長,形成異位子宮內膜,本病主要與在位子宮內膜細胞的粘附,侵襲,血管生成能力有關。

  75%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有症狀,常見的有繼發性漸進性加重的痛經,慢性盆腔痛(70%),性交痛,月經不規律及不孕(50%)。如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由於壓力急劇增加或發生破裂會引起急性腹痛。盆腔外異位子宮內膜種植和生長時,多在病變部位出現結節狀腫塊,並伴有周期性疼痛、出血及月經期腫塊增大,月經後腫塊縮小。

  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在婦科檢查時可捫及與子宮粘連的腫塊,典型的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婦科檢查時可發現子宮後傾固定,子宮直腸陷凹,宮骶韌帶及子宮厚壁下段等部位可觸及觸痛性結節,一側或雙側附件區可觸及囊實性包塊,若病變累及直腸陰道隔,可在陰道後穹窿捫及結節狀觸痛包塊,有時可看到區域性隆起的紫藍色結節。腹壁及會陰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可在切口處捫及結節狀包塊。

  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斷依據是什麼?內異症的確診應首選腹腔鏡檢查,也可剖腹探查獲得組織病理診斷。對於內異症的診斷,以下方面是可以作為診斷這類疾病依據:

  1、瞭解女性病史重點是月經史、孕產史、家族史及手術史。特別注意疼痛或痛經的發生發展與月經和剖宮產、人流術、輸卵管通液術等手術的關係。

  2、盆腔內異症子宮多為後位,活動度不良或固定;宮骶韌帶和後穹隆有觸痛性結節為特徵性的體徵;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者,在附件區可觸及與子宮或闊韌帶、盆壁相粘連囊性腫塊,往往有輕度觸痛,活動度差,囊腫一般小於10cm。在腹壁及會陰切口處捫及結節狀包塊。

  3、影像學檢查,CA125升高,子宮內膜抗體陽性有助診斷。

  腹腔鏡檢查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內異症診斷的最佳方法。在腹腔鏡下見到大體病理所述典型病灶,診斷可基本成立,術中所見亦是臨床分期的重要依據。特別是輕、中度內異症、可疑內異症造成的不孕和慢性盆腔痛、婦科檢查有盆腔觸痛性結節,而B型超聲檢查又無陽性發現的患者,有條件的應將腹腔鏡作為首選確診方法。但病灶較隱匿及腹腔外的病灶易漏診,且腹腔鏡診斷受到操作者水平及識別能力的影響。

  4、確診最後還是靠病理診斷。

  目前研究發現,約有1%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可發生癌變,其中80%發生於卵巢巧克力囊腫的惡變,多為腺癌及透明細胞癌,發病者較年輕,期別較早,預後好。還有一些為卵巢外種植部位發生癌變,發生率低,以腺癌為主,少數為肉瘤,特別是年齡較大或行子宮+雙附件切除術後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結節或結節增大者應引起重視。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痛苦大,生活質量差,經濟負擔重,其治療以減滅和去除病灶,緩解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進生育,減少和避免復發為目的。治療方法主要分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及輔助生育治療,根據病人年齡、病情輕重和有沒有生育要求等綜合考慮。治療方法應因人而異。

  一、手術治療:最早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至今仍然是主要手段之一。治療主要適合於病情較重或疼痛嚴重而藥物治療無效者;

  (一)保守性手術:僅切除內膜異位病灶,保留卵巢和子宮。適用於年輕、想儲存生育機能者,術後大約50%-60%能懷孕。但疼痛複發率較高;

  (二)半根治性手術:切除異位病灶的同時切除子宮,至少要保留部分卵巢。適用於已生育、年齡在35歲以上、疼痛頑固或同時伴有子宮病變者,半根治性手術可根治痛經,術後異位症復發的機會很少。

  (三)根治性手術:切除雙側附件及子宮,可根治子宮內膜異位症,適用於更年期婦女;

  二、藥物治療:適用於病情較輕、卵巢巧克力囊腫不大者。療程一般為6-9個月。若作為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療程可縮短為3-6個月。

  (一)丹那唑,副反應雖較多見,但大多數不重,無需停藥。偶爾有肝功過高者,宜及時停藥並給於保肝治療;

  (二)內美通,副反應輕,而且用藥方便;

  (三)孕激素類藥物,婦康片、婦寧片、安宮黃體酮等,適用於經濟負擔較重,不能服用丹那唑或內美通者,但促生育的作用較小,用藥期間亦應定期檢查肝功;

  (四)避孕藥:需注意的是,避孕藥內的雌激素可刺激子宮肌瘤長大,故有肌瘤者慎用;

  (五)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長期用藥可能引起骨質疏鬆。適用於更年期婦女,尤其是合併子宮肌瘤者;但患者經濟負擔較重。

  (六)三苯氧胺,它不抑制排卵,緩解痛經效果好,副反應小,對異位症的體徵療效差,適合於症狀重而體徵輕者;

  三、 介入治療:介入治療是目前最好的保守治療方法,介入治療具有傳統手術治療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可以部分取代傳統手術。介入治療具有以下優點:(1)無傷口,不需開刀(2)療效確切,可保留子宮的正常功能(3)副作用少,恢復快(4)術後不影響性生活。

  但因許多醫院不具備介入治療條件受到限制。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疾病,因此強調規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以上介紹的傳統手術,患者手術創傷大,恢復時間長,術後粘連相對會較重,藥物治療,第一會加重患者經濟負擔,第二會可能會造成患者肝腎損害,近年來,廣泛開展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開腹手術能做的手術腹腔鏡手術均能完成。且腹腔鏡有放大作用,能發現患者腹腔,盆腔內微小病灶,切除病灶時切除更徹底,此外,腹腔鏡手術還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和術後盆腔粘連少等優點。術後症狀緩解率及妊娠率可較開腹手術的效果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我院曾有一例深部浸潤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孫杰,女,33歲,因“經期下腹疼痛2個月,加重1個月”入院,患者曾因經期腹痛及性交痛到青島多家醫院就診,無法徹底治療,來我院就診,陳龍主任檢視病人,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B超(宮頸後壁實性佔位),CA125:25.98U/ml,考慮患者為宮骶韌帶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骶韌帶結節與輸尿管粘連,手術難度會較大,患者為生育期女性,術中應仔細操作,儘量完全切除病灶,減少可能出現的對輸尿管腸管的損傷及出血,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預防

  一、減少醫源性子宮內膜種植的機會,月經期一般不應做盆腔檢查,人流最好不做或少做,月經過多者儘量不用宮內節育器避孕;

  二、積極治療高危因素:應注意發現並積極治療宮頸狹窄、生殖道梗阻。月經期不做劇烈運動,並應避免高度精神緊張。積極治療重度原發性痛經和月經過多,對異位症也可能有預防作用。有異位症家族史者應定期做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異位症,及早治療。提倡晚婚,但宜適時生育;

  三、其他:規律體育運動有可能減少異位症的發生,長期服用避孕藥亦可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微創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最基本的治療方法。腹腔鏡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傳統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缺陷,作為當今最為先進的現代手術方法,腹腔鏡技術在診斷和治療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成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黃金技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