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張蕾

  急性小兒腸繫膜淋巴結炎是兒科常見疾病,多屬病毒感染,常與呼吸道、腸道感染有關係。好發於7歲以下的小兒,好發於冬春季節,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併發,或繼發於腸道炎症之後。典型表現為在上呼吸道感染後有咽痛、倦怠不適,繼之發熱、腹痛、嘔吐,有時伴腹瀉或便祕。約20%的病兒會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其中腹痛是主要症狀,腹痛性質不固定,可表現為隱痛或痙攣性疼痛,在疼痛發作間隙症狀較輕。腹痛可在腹部的任何部位,但因病變主要侵及末端迴腸的一組淋巴結,故以右下腹和臍周為主。最敏感的觸痛部位可能每次體檢不一樣,壓痛部位靠近中線或偏高,不似急性闌尾炎時固定,並且程度較急性闌尾性炎輕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緊張。偶可在右下腹部捫及具有壓痛的小結節樣腫物,為腫大的腸繫膜淋巴結。當患兒在臨床上出現發熱、腹痛、嘔吐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發生於腸道炎症之後,無腹肌緊張者應考慮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

  發病原因多是由於遠端迴腸的淋巴引流十分豐富,迴腸、大腸區淋巴結多。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後,病毒、細菌及其毒素沿血迴圈到達該區淋巴結,引起腸繫膜淋巴結炎。病毒感染者表現為腸繫膜淋巴結增生、水腫、充血,但培養為陰性。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腸繫膜淋巴結炎不同於病毒性淋巴結炎,細菌侵及的淋巴結多表現為淋巴結內急性炎症反應、出血及壞死,淋巴結內可分離出沙門菌。

  患兒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出現高熱、腹痛者應考慮到併發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的可能。及早行腹部B超檢查可明確診斷,防止疾病的誤診,有助於正確處理病情,指導治療,提高療效。診斷標準:結合國內外文獻,超聲確定淋巴結腫大的標準:正常腸繫膜淋巴結直徑小於7mm;同一區域腸繫膜上有2個以上淋巴結顯像,淋巴結長軸直徑大於10mm,短軸直徑大於5mm,縱橫比大於等於2為腫大;橫徑大於1.5CM提示病理性腫大。淋巴結內血流的分佈:血流訊號沿淋巴門分佈,該型通常見於非特異性炎的淋巴結。

  若已確診,多采用保守治療,一般主要治療方案是:

  1、暫時禁食,靜脈補液,利於腸道休息,輕症的可以暫時少食;

  2、建議中成藥口服,抗病毒治療;

  3、可給予腹部理療(如暖水袋熱敷或就近就醫給予超短波等),但如果患兒腹痛較重建議暫緩理療;

  4、如果檢查血常規出現白細胞增高等感染徵象,可以口服或靜脈輸液注抗生素等;5、相應對症處理,如腹痛可口服解痙止疼藥物,如顛茄合劑等,發熱給予退熱藥物等。

  但是極少數患兒可能經上述治療,症狀不見好轉,或難與急性闌尾炎鑑別時,宜手術探查。由沙門菌引起者,如果形成膿腫或出現腹膜炎症狀,則行手術引流。有些患兒可能併發腸套疊,應注意觀察。沙門菌感染引起胃腸道疾病以胃腸炎最多見,也有引起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的報道。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腸繫膜淋巴結炎不同於病毒性淋巴結炎,好發於兒童或少年。細菌侵及的淋巴結多表現為淋巴結內急性炎症反應、出血及壞死,淋巴結內可分離出沙門菌。應先行保守治療,若形成膿腫或出現腹膜炎症狀時,則行手術引流。

  預後非常好,大部分不需任何特異治療就可康復。部分患兒經抗炎、抗病毒治療後預後好。死亡罕見,可能只發生在出現繼發性特異性細菌感染時(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化膿、淋巴結破裂及破裂後引發的膿腫與腹膜炎)。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因為免疫功能不健全,任何對其機體產生刺激的因素都可能導致淋巴結腫大。目前各家醫院或多或少都有過渡使用抗生素的問題,超聲醫生在報淋巴結炎這個診斷時一定要慎重,否則會促使臨床醫生更過渡使用抗生素。事實上多數孩子都是一過性的功能性腹痛,腹痛一般不超過十分鐘,痛過後一切正常,這主要與兒童胃腸道發育還不完善,飲食不規律、不合理等因素有關。當孩子腹痛發作時作彩超檢查,多數能檢查出腫大淋巴結,並不一定都需要使用抗生素,規律合理飲食,注意休息,如伴消化不良,用助消化藥物即可,孩子們都可能自行痊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