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傳染科 副主任醫師 劉濤

  醫院看病實用攻略

  掛號排隊,看病排隊,化驗排隊,住院還排隊,到大醫院就醫眼下就是排不完的隊。再明白的人一到醫院也會摸不著門,上上下下一通轉悠,有種進“迷宮”的感覺。本帖整理出一些就醫攻略,希望大家在就醫中能節省更多的時間和費用。

  選擇醫院是看病的第一步,也是對診斷和治療效果影響最大的。對您這個病人來說,並不是醫院越有名、規模越大、病人越多就越好。也並不是有個熟人就能得到最恰當的診斷和治療。因為每家醫院各科室的水平並不盡相同,再大的醫院也有相對薄弱的科室,有些小醫院也有很強的優勢科室和特色診療專案,不能一概而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

  1、看醫院性質一般來說,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實力雄厚一些。由於有醫學院校做後盾,良好的師承,加上醫生多要承擔講課、帶實習醫生的任務,知識更新較快,對一些疑難雜病的經驗也相對較豐富。這些醫院醫生的人力資源絕對佔優。

  2、看醫院名氣一家好的醫院,總會在當地患者中留下好的印象,也就是口碑較好。去就診之前,不妨上網搜尋一番,或多打聽一些人,初步瞭解一下這家醫院的情況。

  3、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相對於綜合醫院來說,專科醫院的科室設定較單純,對某一方面疾病的研究也較透徹,比如腫瘤醫院和婦產醫院。當然,如果所患疾病不侷限於某一系統,還是到綜合醫院較好,可以組織多科室會診,此外檢查手段和裝置也更全面。

  4、選“名牌”科室有的醫院雖有名,但若就診的科室較弱,還是不夠理想。因此,廣泛比較各家醫院該科室的設定與水平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目前國內還沒有具體的各個科的排行榜,但評審公佈的全國重點學科可供參考,當然僅包括了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前幾名。此外,問一問首診的醫生,上網搜一搜,多聽聽其他患者的意見和建議。

  選擇好醫生

  選位合適的醫生選定了醫院和科室之後,下一步就是選擇一位認真負責任的好醫生。這要比選擇醫院和科室還要困難。儘管實力較強醫院的醫生都有豐富的經驗,但對於疑難雜病來說,選位好醫生就至關重要了。因為不同的醫生其擅長治療的疾病也不同。

  建議:

  1、瀏覽專家門診名單可以先在醫院網頁上查,一般大醫院都有自己的網頁,上面都有專家名單和出診時間;另外,不便上網的也可直接到醫院門診大廳看。看哪位專家公佈的就診範圍與您的疾病最對口,記下他們的名字,並上網搜一搜這位醫生的專業、著述和學術地位等。

  2、先掛個普通號如果手中沒有足夠的化驗、檢查材料,最好先掛一個普通的專業門診號,一般都是主治醫師一級,門診表上不會寫出名字,把您以前看病的所有資料整理好,把發病的經過概要總結列出,詳細報告給醫生。這一級的醫生很忙,一天下來要看50至60位患者,他們不會給您太多的訴說自己病情的時間,最多就幾分鐘。因此敘述一定要有重點,簡明扼要。記住一定詢問他,您這種病看哪位專家更合適,通過這種渠道請該科室的醫生幫您選擇專家。

  3、聽聽其他病友意見如果願意的話,可在診室外聽聽其他患者的意見,側面瞭解一下您想就診專家的情況。專家常兼職較多,有時候會出差停診。最好提前打個電話到掛號處或門診部(可通過114查詢),問專家是否出診。然後提前掛好號,帶齊所有的材料(按時間順序和類別整理清楚),想好您要告訴專家的內容和要問的問題,等待就診。

  4、檢查住院可找專家幫忙如果專家建議您再去做某項檢查,若需要預約時間長的話,可真誠地請他幫忙,儘量提前一些。若需要住院,開好住院條後,還可請他幫忙聯絡能否提早一些入院,專家常樂意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掛號前做點“功課”

  可選擇預約掛號和網上掛號等方式,省去起大早排長隊的煩惱;如必須排隊掛號,要提前熟悉“地形”和就診流程,如哪些科分別在幾號視窗排隊,可先到醫院的網站上查詢。有些醫院要先填表辦卡,可先辦理。普通號一般不限制數量,如果確屬疑難雜症,不妨選擇特需門診或會診門診,價格一般在100至300元,不少大醫院都提供這種服務,不少大醫院都提供這種服務。

  就診避開人流高峰看普通號儘量避開人流高峰,選擇上午10點後或下午來診,因為中午也是人少、便於交流的好時間。

  合理安排檢查如果有幾項檢查同時要做,先去需要預約尤其預約時間較長的部門進行預約登記,儘可能爭取提前,再去做不需預約的專案。一定要看清楚檢查的注意事項,比如提前幾小時服藥、空腹、飲水等等。我國醫療資源分佈很不均衡,大醫院、好醫院集中在大城市。但看病時也不是非要去大醫院不可,關鍵是一定要到合法、正規的醫院,選擇一位有責任心、有經驗的醫生。就診前充分了解醫院、醫生,對選好醫院、選準醫生極有幫助。

  普通病――選擇一般醫院

  如果您患的是常見病,可在社群醫院或二級醫院就診。如經過5~7天的診治,診斷仍不明確,或症狀無明顯好轉,應轉至三級醫院或相對應的專科醫院求診,以儘快明確診斷。

  急重症――火速趕往最近的好醫院

  如果病情緊急,應立即到鄰近的醫療水平較好的大醫院看急診。因為時間對重大傷病的預後極為重要,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昏迷不醒、持續高燒、大出血、嚴重外傷等,要毫不猶豫地直送最近的大醫院。大醫院技術力量強,醫療裝置先進,搶救藥品齊全,能及時有效地挽救生命。瞭解患者病情的家屬應陪同前往,患者服用的藥物也應帶到醫院給醫生參考。但在一些偏遠地區,可以先就近到衛生院做基本處理,同時迅速聯絡轉往大醫院。

  曾有醫院因拒收患者而致患者死亡,因此,衛生部規定,急診醫生和護士對患者實行首診負責制,對急診患者必須負責到底。需要轉院、轉科時,應將病歷填寫詳細,醫護人員陪送前往。

  慢性病――先在好醫院確診

  醫院越大,級別越高,費用就越高,不同級別醫院的醫療保險統籌金的起付標準也有不同的規定。因此,在選擇醫院時不要盲目貪大求全,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經濟負擔。一些常見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前列腺增生等,目前已有標準的治療方案,因此可直接在較好的醫院(二級或三級醫院)確診並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病情穩定後可定期去附近社群醫院複診。如果複診時,醫生的治療方案有很大變動,最好請有經驗的醫生確認無誤後,方可應用。在複診過程中,若病情有變化或出現嚴重併發症,社群醫院不能解決時,則應及時送上級醫院診治。

  醫院等級細瞭解

  根據《醫院分級管理辦法》,醫院等級分為三級十等。即一級甲、乙、丙等,二級甲、乙、丙等,三級特、甲、乙、丙等。一級醫院是向一定人口的社群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服務的基層醫院和衛生院;二級醫院是向多個社群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三級醫院是向幾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的醫院。三級特等醫院是我國最高水平的醫院。

  業內人士對醫院的評價從高到低依次是:衛生部部屬醫院或國家重點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省級醫院;省一級醫學院校附屬醫院;部隊大型、地方中型(原地區一級的醫院和現在的市一級醫院)和省一級專科醫院;大型廠礦職工醫院、縣一級醫院等二級醫院;中型職工醫院、醫務室、衛生院等;私人診所。

  辨別診所是否合法

  非法診所沒有取得當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發放的行醫執業許可證,行醫者個人不具備行醫資格,沒有通過國家執業醫生考試,沒有經過執業登記註冊,沒有診療權。

  如何辨別診所是否合法呢?看牆上有沒有行醫執業許可證;二看許可證上標明的開診專案及所蓋公章的真偽,比如開診專案中是面板科,就不能診治別的科室的疾病;三看是否有貼著醫生本人相片由省衛生廳蓋章頒發的醫師執業許可證;四看診室有沒有消毒裝置,如燈管透明、較細的消毒燈(紫外線燈);五看輸液瓶上是否標明藥名,發藥是否有處方留據,藥品是否有廠名廠址、批號、效期。這五看有一個出問題,表明該診所可能屬非法診所,不應當去看病,應向有關部門舉報。

  看對醫生掛對科

  每個醫院常有1~2個比較強的專科,也是這個醫院的骨幹科室。大醫院的特點就是各科室整體水平比較強,而中等或較小的醫院各科室之間的水平差距可能比較大。

  大醫院的分科非常細,一般人到大醫院看病,首先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掛哪個科的號。如果判斷失誤看錯科,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延誤治療時機。所以,如果您不能確定自己的疾病屬於哪一科,可以先在網上查詢或打電話到醫院去諮詢。到了醫院,可以先掛普通門診號,經檢查後再看專病門診或專家門診,也可先到諮詢臺詢問。當然,病情比較複雜時,諮詢臺也會出現分診錯誤,而且有些疾病確實需要一段時間觀察或特殊的檢查,才能搞清楚是什麼病和歸哪一科。如果病情比較複雜或多次治療效果不佳,應當掛相關專家門診號。

  對症選科:如果您出現胃痛、反酸、呃逆、肝區痛或腹痛可看消化內科門診;咳嗽、咯痰、哮喘可看呼吸內科;貧血、皮下出血、淤斑、白細胞減少者可看血液科;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可看風溼科;心跳異常、呼吸困難、胸痛、腳腫等可看心內科;口角歪斜、語言不清、偏癱、智障、抽搐等可看神經內科。如果您進食不當,出現了腹瀉、嘔吐等症狀,可直接去腸道門診。

  選好醫生4看

  如何找到一個好醫生,我們諮詢了很多業內人士的意見,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1)看知名度:一般名氣大的醫生,水平也較高。老教授往往知名度高,但年輕醫生中也不乏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者。

  (2)看職稱:一般情況下,選擇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醫生為好。這些醫生年富力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反應快,對新的醫藥資訊比較瞭解,一般疾病都能勝任;比較難確診和難治療的病,則選擇有高階職稱的醫生為好。

  (3)看學位:博士、碩士等高學位的醫生,往往對某一專科疾病的診斷或治療有較高水平。但醫學是實踐科學,經驗靠積累而來,所以在看學位時要結合臨床經驗。

  (4)看醫德:醫德包括品行和責任心。如果醫生向您暗示送禮或診療不認真,這個醫生肯定醫德欠佳。醫術與醫德一般都是相輔相成的。當然,也有少數醫生醫術很好,醫德卻很差。但一般而言,醫德好的人,醫術都很高明。另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儘量固定幾個醫生看病。因為“老醫生”熟悉病情,病歷記錄完整;醫患感情融洽;容易發現潛在病;一般不會重複檢查、開藥。您是否有這樣的感覺?為看一次病要耽誤半天時間,但與醫生的直接對話往往只有兩三分鐘,這裡將告訴您如何讓這幾分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好有準備之仗

  俗話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做任何事情最好都事先有所準備,看病也不例外。您是不是常會在走出診室後,才猛然想起:“糟糕,我忘了問醫生……”或是當醫生詢問吃過什麼藥、做過什麼檢查時,常常一問三不知?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您不妨在看病前先列一張清單,把自己的症狀、病史、做過的檢查、服過的藥以及想問的問題寫下來。而且,一定要帶上您的病歷和近期做過的檢查報告單,否則重新開化驗單檢查,既浪費金錢也浪費時間,更不利於醫生對疾病的連續觀察與分析。另外,如要做抽血化驗、腹部B超、胃鏡等檢查,需空腹不吃早餐,以免改天再來浪費時間。

  應對急症的非常措施

  手指、牙齒斷裂的患者一定要儲存並攜帶脫落的手指和牙齒(最好放在冰屑裡儲存),儘快到醫院就診,就醫及時是可能把脫落的部分植回的。

  遇到以下情況,您最好撥打120急救電話,讓急救車將患者送到醫院:冠心病急性發作、中風、高熱驚厥、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冰冷、不省人事、大出血、下肢骨折、重症傳染病患者、中重度燒傷、脊柱傷。

  節省時間,統籌安排就醫流程

  大多數醫院有平面示意圖或指示牌,您應該先了解醫院的佈局。在進行每一個步驟時,都向醫生詢問清楚下面的步驟。一般醫院門診的就醫流程如下:

  準確陳述病史

  在陳述病情時,先把您最難受、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病情,用簡明的話告訴醫生,如上腹部絞痛已有半小時(醫學上叫主訴);接著敘述您這次發病的經過,如什麼時候起病,有什麼誘因,疼痛的具體部位,最初的感覺如何,隨後有什麼變化,伴隨著其他什麼不適,做過什麼檢查和治療,效果如何(醫學上叫現病史);然後把您過去生病的情況告訴醫生,比如有無類似的疾病發作,生過什麼大病,對什麼藥物過敏(醫學上叫既往史)。這樣的陳述,可使醫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您的病有初步的瞭解,為下一步的診治爭取時間。如果已經在其他醫院做過一些檢查,應主動向醫生出示這些資料,以免重複一些化驗或特殊檢查。

  結束就診前8問

  結束看病前,您務必弄清楚以下問題:

  (1)我得了什麼病?病因是什麼?

  (2)為什麼要吃這種藥?這藥是治什麼的?

  (3)怎樣才能知道藥有沒有效?有沒有副作用?

  (4)藥要吃多久?這次開的藥吃完後怎麼辦?

  (5)多長時間會好些?

  (6)不好怎麼辦?還需要繼續用藥嗎?

  (7)還有其他可行的治療方式嗎?

  (8)今後應該注意什麼?

  儲存檢查報告單

  儲存好檢查報告單能使下一次就診少走冤枉路。另一方面,懂得儲存就診的資料,也是保護自我權益的一種做法。消費者維權部門指出,在處理消費者投訴醫療糾紛案件中,常出現資料留存困難的問題。有不少患者向消委會求援時,無法具體說明就醫當時的情況。

  聽聽第二種意見

  醫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您也不能一味地相信某個醫生或醫院,有時也要懂得尋求“第二位醫生的意見”。例如,當您看病已有一段時間,病情卻沒有很好的改善,而醫生又沒有其他的治療辦法時;當嚴重疾病須進行重大手術,或費用昂貴的手術時,您都可以考慮是否該聽聽其他的聲音。

  至於該找誰問?專家建議,第二個醫生的專業程度應不低於第一個醫生。如果兩位醫生意見不一,也是以專業程度不低於第二個醫生的標準,來尋求第三位、第四位醫生的看法。

  是否選擇手術

  如果面臨開刀與否的抉擇,您不妨問問非外科系統的醫生的意見。例如,腹部外科的醫生建議您開刀,您可以去問消化內科醫生的意見如何。遇到幾個醫生對手術有不同看法時,專家建議,可選擇以下幾種方法解決:(1)“少數服從多數”,按多數醫生的意見和主張辦;(2)一般而論,應聽聽級別高的或在該領域威望高的醫生的意見;(3)要尊重手術科醫生的意見,因為手術畢竟是外科醫生做的,他們對手術指徵、風險、預後、禁忌症比較熟悉;(4)對於難度大、風險高的手術,必要時可通過醫院內外大會診的方式予以解決.引用回覆 回覆 牡丹夢(超級版主)新手上路 | 455分 發/回:20/30 [發簡訊] [加好友] 6樓 2009-04-17 17:51:51  就醫中存在很多誤區,甚至陷阱,您要練就一雙明察秋毫的慧眼,把其中的紛紛擾擾看個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醫生”可不能自己當

  您也許認為,發燒頭痛之類的小病不用去醫院,過幾天就扛過去了,或者自己買點藥就行。但發燒、頭痛、疲勞、乏力等輕微的症狀很可能是許多嚴重疾病的早期表現,有些糖尿病、腫瘤的患者就是因為早期扛著,沒有及時就醫,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權威也不是樣樣通

  有些人常托熟人、找關係,找名家看病。專家在擅長的專業範圍內的水平的確較高,但慕名而來的患者所患疾病並非都屬於專業範圍。如果對專家過分迷信和盲從,很可能南轅北轍,造成誤診。

  醫生是人,不是神仙

  不要輕易相信“神醫”。任何一個有修養的名醫,都不會把自己吹噓為“神醫”。相反的,很多自吹的“神醫”都坐了牢。目前,很多媒體的宣傳報道,其內容不一定是準確的。專家提醒,如果有人宣稱能治癒公認的疑難雜症或難以根治的慢性病,您一定不要輕信,哪怕他舉出某某專家的證明,某某患者痊癒的事例,您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像晚期廣泛轉移的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凡宣稱能攻克根治的,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神話”,是不可信的;再如不孕症,治癒率只有30%左右,任何誇大的承諾都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別讓醫托拖著您走

  “醫托”慣用的招術是:找目標――搭訕套取病情――介紹“黑醫”――“黑醫”看病――賣“藥”狂賺。醫托一般會拎著醫院放射科的袋子,或抱著小孩,假裝是來看病的,隨後就四處搭訕,尋找目標。甚至一路跟蹤,偷聽您與親友聊天、打電話的內容。來自農村、操外地口音的人往往成為他們的首選。套取病情後,“醫托”就見機行事,裝成您的熟人、老鄉,訴說在大醫院看病的種種不是,然後說自己或親戚得同樣的病在哪裡看好的,吹噓一番那家醫院如何好、醫生技術有多高明……看到您有些心動,“醫托”就會拿出紙和筆,寫好醫院名稱、地址及前去的路線,甚至陪您去看病。當您懷著莫大的感激之情見到“好”醫生時,您鼓鼓的錢包就換成了一堆不知名的藥粉或草藥。

  網上醫生霧裡看花

  很多商業網站都開設有免費的醫療諮詢,網站都聲稱自己的醫生是專家學者,只要您給網醫發個電子郵件或留言就能解答疑難。但電腦那邊坐著的究竟是誰呢?上網看看,您會發現,有的網站甚至允許醫生直接在網上註冊行醫,只要您填寫完個人資料註冊後就可以成為網上醫院的“註冊醫生”。小陶是一個大學生,他曾經用虛假資料註冊某網上醫院的“網醫”成功,開設了自己的診室,試問您敢找他看病嗎?網醫的行為由誰來負責呢?出了差錯,患者去找誰,又如何去找呢?專家忠告:網上諮詢只是增加一條資訊渠道,不能代替看醫生,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謹防上當。

  真相不容隱瞞

  有一位未婚女士,因突然腹痛到醫院就診。醫生懷疑是宮外孕,可當詢問患者性接觸史時,患者卻矢口否認。隨著病情逐漸加重,患者血壓迅速下降,面色蒼白。經腹腔穿刺發現其腹腔內有大量不凝的鮮血,如不及時手術,很快會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後來的剖腹探查證實了醫生的判斷,該患者險些因隱瞞病史而喪命。專家告誡:病史的採集對疾病的診斷、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隱瞞病史會影響醫生對疾病及時正確的診斷。謊報病史比隱瞞病史更糟,對您的危害更重。虛假的病史可將醫生的思路引向歧途,容易做出錯誤的診斷,進而導致錯誤的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指名要藥害處多

  除非您患有慢性疾病,已經過詳細檢查和確診,並制定了長期的治療方案,否則不要向醫生指名要藥。因為治療必須對症下藥,該用什麼藥必須由醫生根據診斷開方,濫用藥物不僅是種浪費,而且還容易引起藥物的不良反應,甚至會造成嚴重後果。另外,不少醫生都討厭患者自已索藥,把指名要藥看做是對醫生的不信任,所以,這種做法還會損害醫患關係。

  郵購藥品如隔山打虎

  現在不少非正規醫院(診所)到處打郵購藥品的廣告,並任意誇大療效,欺騙消費者。一些缺乏醫藥常識的患者,病急亂投醫,常常被虛假的廣告所誤導,花大筆錢郵購藥品,結果往往上當受騙,不但耽誤了病情,而且浪費很多血汗錢。中醫診病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要詢問病史和做相關的檢查,診斷明確才能開藥。郵購藥品,如隔山打虎,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可不慎。

  展示您的真面目

  有些藥物可遮掩症狀,因此,除非病情緊急需用搶救藥,一般在就診前不宜亂用藥,特別是鎮痛藥、解熱藥、降壓藥、鎮靜安眠藥等。就診前也不要化妝,尤其是不能濃妝豔抹。這是因為化妝品掩蓋了本來的膚色,對診斷貧血、黃疸、斑丘疹、紫紺、血管痣等面板改變十分不利。看病之前還要注意不要劇烈運動、飽食、情緒過於激動、大量飲酒或吸菸,這些因素均可引起心率(脈搏)顯著加快,血壓波動,以及出現其他異常改變,產生“假象”,給確診造成一定困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