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副主任醫師 趙巨集偉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人群進一步擴大,這些危險因素的存在就必然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進而導致全身各動脈受累,從而引發我們熟知的冠心病、腦卒中、頸動脈狹窄、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症等疾病。上述疾病均是動脈粥樣硬化持續發生、發展使相關血管發生狹窄或閉塞所致,而其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就是冠心病和腦卒中。
  根據原國家衛生計生委2015年統計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死亡佔主要疾病死因首位,與此同時,冠心病的年輕化也嚴重地威脅了人類的健康,有報道指出,我國冠心病患者較20世紀80年代發病年齡提前了10歲。
  對於已經明確診斷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根據心絞痛的嚴重程度分為穩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脈綜合徵兩大類。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
  那麼,血管堵塞就一定需要通過介入治療放支架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要根據患者血管狹窄的嚴重程度以及冠心病的型別來決定。
  急性冠脈綜合徵患者,特別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應儘早開通阻塞的冠狀動脈,恢復心肌供血,避免出現心臟性猝死以及大面積心肌壞死後出現心力衰竭。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時間就是心肌”,也就是說越早開通閉塞的血管,就越能使更多的心肌存活,從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根據2018年中國穩定性冠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的推薦,對強化藥物治療下仍有缺血癥狀及存在較大範圍心肌缺血證據的,預判支架治療的獲益大於風險的,可考慮行介入治療置入支架。對於任一冠狀動脈直徑狹窄>70%,表現為活動誘發的心絞痛或等同症狀,並對藥物治療反應欠佳的應選擇介入治療。

  總結一下,對於已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早開通閉塞血管;對於斑塊穩定性較好的患者,可以考慮系統藥物治療,如果藥物治療無效且預判介入治療可能獲益的也應該選擇介入治療。
  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已經從最初的單純冠狀動脈造影、單純球囊擴張、金屬裸支架置入、藥物洗脫支架置入到目前的藥物球囊擴張、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以及3D列印技術臨床應用等。臨床上應用最多的還是藥物洗脫支架置入,而部分支架後再狹窄、小血管病變、分叉病變以及出血風險高的患者可以選擇使用藥物洗脫球囊。
  目前,心血管介入治療廣泛發展,介入醫師水平及介入器械較過去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對於適合介入治療的患者,選擇介入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長預期壽命。當然,對於血管狹窄的程度還不需要置入支架的患者,也不能盲目地選擇支架治療。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才能讓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