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整形美容外科 副主任醫師 盧丙侖

  面肌痙攣是一種周圍性面神經疾病,常見的病因是異形的血管襻在面神經出腦處壓迫面神經根,少數人也可能是因橋小腦角區的腫瘤、肉芽腫、血管畸形等病變壓迫所致。
  通常臨床上治療面肌痙攣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口服藥物治療、微血管減壓手術以及區域性肉毒毒素注射治療三大類。
  對於起病初期,症狀較輕的患者可以嘗試口服藥物治療,但口服藥物治療對病程時間長、症狀重的患者往往療效不佳。用A型肉毒毒素治療偏側面肌痙攣是近20年來國內面肌痙攣治療的主要手段。不同文獻報道,該療法可使76%~100%的患者症狀得到明顯改善或完全緩解,平均療效持續時間2.6~6個月。其安全性、有效性、簡便性好,單次治療起效快,療效時間較長的優點使其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但該療法僅是對症治療,不是病因治療。
  一般肉毒素注射後3-5天起效,1~2周達高峰。注射肉毒毒素治療後一段時間內,出現眼瞼水腫、面部水腫可能與痙攣消除、區域性體液動力學改變有關。組織液體積聚導致的眼瞼及面部水腫,通常1~2周內可自行緩解;區域性的按摩對改善水腫稍有幫助。
  採用肉毒毒素治療面肌痙攣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與注射靶肌肉無力相關的反應及注射區域性的反應。一般均為自限性,通常2~8周可完全恢復。前者包括上瞼下垂、複視及視物模糊、額紋不對稱和眉下垂、口角歪斜、眼瞼閉合不良及流淚等。有經驗的肉毒毒素注射醫師可最大程度減少副作用的發生。罕見的副作用有全身流感樣症狀或過敏。

  肉毒毒素治療無特殊的飲食禁忌,但應避免與有神經肌肉接頭功能的藥物聯合使用,最常見的是氨基糖苷類的抗生素。有些患者反饋,注射肉毒毒素後飲酒會降低藥物療效,延緩起效,對此雖無明確的臨床依據,但患者應適當注意。
  對於原發性面肌痙攣的患者,如果其痙攣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手術意願強烈,應用藥物或肉毒毒素治療療效差,那麼,可考慮對其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效率為88%~97%。但手術療法可使患者出現顱神經功能障礙,腦幹小腦損傷、出血、腦脊液漏等較嚴重的併發症,有0.1%手術相關的死亡率,患者2年複發率高達20%~25%。而對於眼瞼痙攣的患者,目前尚沒有根治的手術方法。
  另外女性患者月經期不是肉毒毒素治療的絕對禁忌證,但定會增加註射部位出血、瘀青的風險,所以建議女性患者儘量避開月經期注射。
  一般來說,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或華法林藥物的患者注射肉毒毒素較普通人群更容易出現區域性的瘀青,但面部肌肉的肉毒毒素注射均較表淺,只要注射時醫生做好充分的壓迫止血、注意注射方法,患者一般不會引起較嚴重的血腫。而停用阿司匹林或華法林往往會使患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不建議患者停用這些藥物。
  注射肉毒毒素後引起的面癱及面部僵硬感是常見的藥物副作用,一般2周後會逐漸消退,與普通的周圍性面癱並不是同一種疾病,一般不推薦進行鍼灸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