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吳華真

  今天醫學之聲主編看到北京某某報紙一篇“醫生看病時間越來越短在於醫患經濟作怪!”的文章,
有感而發!報道中首先說:“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然後給你開一些檢查”。這個不可否認存在的事實。現在咱們來做一個算術題。醫生每個看3分鐘(每小時看20個),病人尚且要排隊3小時,說明你排在第60位。

  如果醫生每個看30分鐘,每天工作8小時,可以看16個病人。 排在第60位的患者,得排隊4天。

  這裡的根本問題是醫療資源不足,分級診療不合理,普通感冒都跑去三甲醫院看專家的原因。不要把矛盾拋給醫生。

  再一個,三分鐘時間,一個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基本上可以完成基本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接下來診斷步驟就是臨床輔助檢查了……這個程式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吧!

  報道中還說,看病時間短,都是“經濟利益”驅使,我把報道觀點總結如下。

  1.醫生變“懶”了,因為各種醫學檢驗技術的發達和快捷,據說聽診器也用得很少了。

  2.醫生依賴臨床輔助檢查,沒有輔助檢檢視不了病。

  3.聽診器等物理類的檢查成本較低,而生化試驗類、射線類的檢查有經濟效益。

  4.患者花費了更多,醫生才有利。患者不消費或者少消費,醫生就吃虧;生病的人越多,醫生日子越好過,生病的人越少,醫生日子越難過.

  關於上面幾個觀點,我想我們從小就學過馬克思的資本論,馬克思教導我們,看一切事物,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而這些觀點可能只看到了表象。

  1.不可否認,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
叩診錘、手電筒。是我們臨床看病的幾大件。是發現疾病線索的重要工具,但是這些陽性體徵只是為診斷提供一些線索或診斷依據的一部分,還不能對一個疾病的確診。一個疾病的診斷依據,需要有病史、症狀體徵、體格檢查、醫技輔助檢查結果等組成。醫學講究的是證據,而不是你覺得像感冒就是感冒。

  2.現在醫技檢查,對疾病診斷更加可信,診斷依據更加充分。在以前科學不發達的時候,我們只能靠5大件去診斷疾病,但是我相信誤診率相當高。現在科學技術發展了。我們要與時俱進,利用科技確診疾病。有錯嗎?
話說回來。臨床醫生的基本體格檢查技術還是不能丟掉。因為它是發現疾病線索的重要工具。

  3.關於你說用傳統體格檢查五大件使用成本低、收費低,想通過高額輔助檢查來獲得經濟效益。我想說,這個醫生經濟效益沒啥關係。我們是要一個正確的資料,用強有力的科學依據去確診疾病。這個輔助檢查是必須要做的。如果誤診漏診了,難道患者不會找醫生麻煩?

  4.現在臨床輔助檢查有些儀器都是非常昂貴的,自然檢查費用不低。檢查費都是根據法律法規由ZF定價,醫院沒有定價權。再一個現在幾乎全民醫保,醫保局對過度檢查和治療查的很嚴格,因為這個錢他們要出大部分。不會放任醫院亂開檢查。這個是最好的監督機制。

  在此我呼籲寫醫療報道的朋友們,一定要從醫學的學科特點出發,以事實為依據來客觀報道。否則只會給已經很不信任的醫患關係添油加醋。到時候,恐怕會傷及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這也是我們國人所不願看到的結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