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腎虛”一詞常被人掛在嘴邊,動輒認為自己需要“補腎”。那麼什麼是腎虛,怎樣補腎,每個人都需要補腎麼?
中醫所說的腎,除了指這一個實體的臟器,還包含其一系列相關的生理機能。《內經》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太陰(原文作少陰,誤)。認為腎乃先天之本,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在我國,中醫傳統文化深入民心,老百姓認為養生必靠中醫,服藥進補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最需要補的就是腎。
甚至以為:中青年人事業繁重、工作疲勞需要補腎;老年人腎氣本虛,更應該補腎;就連上學的學生,家長也來說自己的孩子氣色不佳、眼泡浮腫、眼眶發黑,擔心孩子腎虛,也希望補腎……似乎“補腎”人人皆宜,男女老少均該補腎。然而,補腎真是百利無害嗎?中醫認為,人體的健康就是臟腑陰陽平衡,這種陰陽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在維繫健康的過程中,中醫就是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採取去其多餘,補其不足。所以,如果您腎虛,那麼可以補腎,如果您不是腎虛,您就不需要補腎。如果您是一個健康人,體內的陰陽本來處於平衡狀態,無論服用了哪類補藥,都會對體內原本平衡的陰陽造成影響,可能會導致病證的出現.
當然,從目前人類健康狀態分析來看,真正健康的人群只有15%,而85%的人群屬於疾病人群和亞健康人群,也就是中醫所講的陰陽不平衡人群。但不同人體的問題也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沾點邊兒就認為是“腎虛”,而是需要醫生仔細的詢問辨證。一部分人是體內邪氣偏盛,如痰溼、瘀血、氣滯、食積、內熱、內寒等等。這種情況下,補藥甚至會使邪氣留滯體內,使體內的陰陽失衡進一步加重。所以,妄服補腎藥甚至可能是弊大於利。現在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增加,中青年人群亞健康人群迅速增加,會有疲勞、失眠、腰痠腿沉、頭昏腦漲、力不從心等一系列不適的主訴,但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方法,是調節心態和改良生活方式,也不一定就需要藥物進補。只有身體的問題非常明顯,甚至出現了顯性的疾病,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日常的補腎、護腎,還可以自己掌握一些小技巧。比如經常活動腰部,使腰部氣血暢通,腎氣得也到充養,性生活適度,不勉強、不放縱,疲乏時多吃含鐵、蛋白質的食物,如木耳、大棗、烏雞等;消化不良喝酸奶,吃山楂,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