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核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張榮銀

  據資料顯示,甲狀腺癌在確診的腫瘤病人中佔1.4%,發病率約為2.39/10萬人,死亡率佔腫瘤病人死亡的0.2%,據我國上海市的統計資料顯示,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為2.39/10萬,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可能與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大規模體檢的開展,影像技術的發展如ECT的普遍使用,使得甲狀腺腫瘤的檢出率提高有關。男女發病之比約為1:2~1:3,可發於各個年齡組,兒童期即可發病,20歲以後發病率增高,高峰為30~45歲, 50歲以後發病率明顯降低。

  根據腫瘤細胞起源可分為兩類。起源於甲狀腺濾泡細胞的包括甲狀腺乳頭狀腺癌、甲狀腺濾泡狀癌和未分化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和濾泡癌又被稱為分化型甲狀腺癌(DTC),腫瘤組織中既含有乳頭狀癌又含有濾泡狀癌的成分者為混合癌。另一類起源於濾泡旁細胞(C細胞)為甲狀腺髓樣癌。131I可以治療的主要為分化型甲狀腺癌(DTC)。DTC主要靠手術治療,手術後131I去除殘存甲狀腺組織和未清掃的轉移淋巴結,然後甲狀腺片替代甲狀腺功能,可使DTC免於復發和轉移或較晚出現復發和轉移,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一、治療原理和意義

  DTC手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或可能的轉移灶具有攝取131I的功能,131I在衰變時釋放β射線,其內照射作用可很有效的去除殘存甲狀腺,其意義在於:消除隱匿在殘留甲狀腺組織中的微小DTC病灶,降低DTC復發和轉移發生的可能性;殘留甲狀腺組織完全去除後,由於TSH升高,有利於通過測定甲狀腺球蛋白(Tg)水平和131I顯像早期發現DTC轉移灶和進一步用131I治療DTC轉移灶;給予去除劑量131I後進行的全身顯像,常可發現診斷劑量131I顯像未能顯示的DTC病灶,這對制定患者隨訪和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131I治療時,由於人體內所有正常細胞均不吸收131I,不殺傷正常細胞,故病人接受治療時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極小。

  二、適應症與禁忌症

  1、所有DTC患者術後有殘留甲狀腺組織,其攝131I率大於1%,甲狀腺顯像甲狀腺床有殘留甲狀腺組織顯影者,均應使用131I去除殘留甲狀腺組織。

  2、DTC病人經手術切除原發灶,131I去除殘留甲狀腺組織以後,復發灶或轉移灶不能手術切除,經131I顯像顯示病灶濃聚131I,一般狀況良好的患者。

  3、殘留甲狀腺組織已被完全去除的DTC患者,如其他檢查方法(X線檢查、B超檢查等)未發現體內有DTC病灶,131I顯像陰性,但Tg水平升高(等於或大於10μg/L),高度提示體內有較瀰漫的微小DTC病灶,是用131I治療的指徵。

  4、禁忌症 妊娠和哺乳患者;術後創口未癒合者;WBC在3.0X109/L以下的患者;肝、腎功能嚴重損害的患者。

  三、治療前的準備:

  為了保證DTC細胞充分吸收更多的131I ,治療前必須嚴格禁止服(食)用含碘的食物和藥物,即使食用少量的海產品或注射用碘酒消毒面板都能使患者體內增加非放射性碘的含量,DTC細胞很容易被這些非放射性碘所飽和。“吃飽了”非放射性碘的腫瘤細胞就很少或不再吸收隨後給予的131I ,使治療作用大大降低。因此,治療前務必非常嚴格的禁碘攝入,包括炒菜要用無碘鹽和無碘醬油而不能食用市場上加碘的精鹽和普通醬油。甲狀腺片含有大量非放射性碘,故治療前也要按醫囑規定停服甲狀腺片。但普通的雞鴨牛羊肉、雞蛋和蔬菜、淡水魚均不在禁食之列。每次131I治療前45天,即應嚴格禁碘攝入,同時停服甲狀腺片,改服T3膠囊(每天2次,每次1丸,25ug),共30天,治療前15天停服T3膠囊。停服T3後有乏力感覺,不需治療,恢復服藥後即可消失。

  四、治療

  1、口服131I後病人必需住院隔離觀察,每位病人均住單人間隔離,不能外出活動,儘量不要靠近別人或工作人員,以減少照射別人的機會。常規測定血常規、大小便常規、空腹血糖、肝功和腎功檢查。作X線胸片、心電圖、頸部和腹部B超。查T3、T4、rT3、FT3、FT4、TSH、Tg、TgA、TMA,測定甲狀腺攝131I率行,甲狀腺SPECT顯像。

  2、準備服用131I當天到服131I後一週,可給患者口服潑尼鬆10mg3次/d,減輕由於大量131I濃聚於甲狀腺,其輻射作用引起的區域性水腫,特別是喉頭水腫。服用131I後,宜多飲水,及時排空小便,減少膀胱和全身的照射。囑病人每天至少排大便一次,減少放射性對腸道的損害。服131I後,囑病人將VitC片在口中含化,或經常咀嚼口香糖以及其他酸味性食物,促進唾液分泌,預防或減輕輻射對唾液腺的損傷。131I治療後女性患者一年內、男性患者半年內須避孕。

  3、治療劑量,常規給予131I3.7GBq(100mCi)。如在去除前已發現有功能性轉移病灶,則131I劑量可達5.55~7.40GBq(150~200mCi),起到去除殘留甲狀腺組織的同時治療轉移灶的作用。如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過多,或殘留甲狀腺組織攝131I率較高(大於30%),則可考慮適當減少去除劑量,以減輕服用131I後引起的區域性反應。

  4、服131I後5~7天行全身顯像,這時有可能發現診斷劑量131I顯像未發現的DTC轉移灶,為進一步隨訪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5、經去除治療後的患者,應常規給予甲狀腺激素。一是起到替代作用,使機體處於正常的代謝狀態;另一方面,外源性甲狀腺激素可抑制體內的TSH的分泌,進而達到抑制DTC細胞生長的作用。如患者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較多,可於服用131I後1周開始給予甲狀腺激素;如去除治療前患者已有明星的甲低症狀和體徵,則可於服131I後4小時開始給予甲狀腺激素。劑量一般為甲狀腺片40mg或L-T450μg,3次/d。可根據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與TSH水平對劑量進行調整,使TSH保持正常水平低限或略低於正常水平,方可起到抑制治療的作用。

  6、放射防護 由於治療DTC病人互相產生使用131I劑量大,所以放射防護應特別注意。病人一人一間病房,病房內有單獨專用的衛生間。病人的衣物被褥應坐作一定的放置衰變處理和單獨洗滌。醫護人員對病人的觀察,特別是服131I後3天內,應有防護設施(如鉛屏),而且應儘量事先做好準備,這樣可縮短與病人接觸的時間。醫護人員在注意放射防護的同時,也應注意減少對病人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響。患者體內滯留131I量等於或低於1.11GBq(30mCi)就可出院。一般在服131I3天后體內的滯留量就可小於1.11GBq。

  7、治療反應及處理:可根據發生部位分為區域性反應和全身反應。絕大多數病人在口服131I後1~2天感乏力、納差、腹脹、噁心,部分病人可發生嘔吐、腹瀉和頭痛,術後用131I去除殘留甲狀腺組織的DTC患者,特別是殘留的甲狀腺組織較多者,常發生頸前區腫脹、疼痛,甚至可累及胸部的上部,一般只需對症處理。由於喉頭水腫造成呼吸困難者少見,如果發生可給予潑尼鬆口服,嚴重者地塞米松靜滴,可迅速緩解。唾液腺也可表現有輕度腫痛,注意口腔衛生,採用促進唾液分泌的方法,可預防或減輕輻射對唾液腺的損害。以上區域性的早期的反應,多數1周左右自行緩解消失。瀰漫性肺轉移的DTC患者,反覆用大劑量131I治療可能會導致放射性肺炎或肺纖維化,所以這類病人每次治療用131I劑量應控制在患者服131I48小時後體內滯留量小於2.96GBq(80mCi)。骨髓抑制極少見,可觀察到白細胞和血小板一過性降低。多數學者認為,131I治療DTC病人白血病發病率與自然人群發病率相似,但不應頻繁地給予大劑量131I治療。Gasara等對用131I治療DTC的1064例育齡婦女進行研究,其中有111例治療後曾有過一次或一次以上懷孕,共出生134名嬰兒,均為發現明顯異常。Sarkar等對平均接受131I17.4GBq的40例DTC患者進行6~20年追蹤觀察,發現不孕、流產、早產或基因缺陷等的發生率和一般人無差別。Schlumberger等對1877例育齡女性DTC患者的2133次懷孕進行觀察,分析放射性碘治療對懷孕的影響,接受的131I劑量為1.11~3.7GBq。結果發現,治療後1年內懷孕有較高的流產率,但早產、死產、低體重或先天異常的發生率與正常人無差異。至於1年內流產率增高是由於甲狀腺功能異常所致或是與131I治療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五、療效評價

  1、去除治療效果評價:當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低於正常,TSH高於正常水平的情況下,甲狀腺床攝131I率小於1%,診斷劑量的131I甲狀腺顯像無甲狀腺組織顯影,滿足這兩個條件者為完全去除。否則為去除部完全。

  2、隨訪:一般應在治療後3~6月隨訪,對去除效果進行評價。如前一次隨訪甲狀腺去除完全,未發現另外的功能性轉移灶,則1年以後隨訪;1年後仍為陰性,則2年後再隨訪;2年後隨訪陰性,以後可每5年隨訪一次。每次隨訪應進行常規的體檢、X線胸片、血清TT3、TT4、TSH、Tg、TgA測定,甲狀腺攝碘率測定和131I全身顯像。隨訪前應停用甲狀腺激素4~6周,使TSH升高。

  3、重複治療:如隨訪發現殘留甲狀腺去除不完全或發現有功能性轉移灶,則用131I進一步治療。

  4、影響療效的因素:分化型甲癌的不同病例型別和患者的年齡對去除型別無明顯影響。而性別、131I劑量、殘留甲狀腺大小、殘留甲狀腺攝碘率高低、甲狀腺外是否有功能性轉移灶等是影響療效的因素。報道的資料顯示,女性患者一次完全去除率為84.2%,男性為65.5%;131I劑量小於3.7GBq(100mCi)完全去除率為63.3%,等於或大於3.7GBq的完全去除率為85.3%;攝131I率小於10%,一次完全去除率為91.7%,11%~30%組為76.8%,大於31%組為51.4%。有功能轉移灶患者一次完全去除率僅為26.1%,無功能轉移灶者為93.9%。臨床中另一常見的影響去除效果的因素為病人由於忌碘不嚴或由於停用甲狀腺激素時間不夠,造成殘留甲狀腺組織的攝131I能力降低。

  5、遠期療效評價:131I治療DTC轉移灶的療效是令人鼓舞的。單純去除治療或頸部近處轉移經幾個療程的治療,1/3的患者可以“治癒”,存活20年以上;1/3的病人10年內有復發,可以復治,多數病人能“治癒”。1/3的病人因各種因素使療效較差。分化型甲狀腺癌全身性遠處轉移如肺、骨、肝等臟器轉移灶的療效取決於轉移的嚴重程度、轉移的部位、對轉移器官功能的影響大小等。一般131I劑量要加大,療程的密度和次數要增加,經過積極治療多數患者病情可明顯緩解,症狀減輕或逐漸消失,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個別轉移灶少、攝131I高者,甚至可以“治癒”。

  六、對臨床外科醫生的建議

  DTC病人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手術後存活期多較長,但是如單純手術治療,複發率為32%;手術加甲狀腺激素治療,複發率為11%;手術、131I再加甲狀腺激素治療,複發率為2.7%。單純手術治療DTC病人的死亡率是手術加131I治療的3.8~5.2倍。所以治療方案的選擇直接影響病人的預後。因而建議臨床外科醫生手術時遇到此類病人,在切除甲狀腺原發癌的同時,儘量完全切除正常的甲狀腺組織,連腺體包膜一併切除,因為若有少許正常腺體存在的話,就會抑制癌細胞吸收131I(競爭抑制的原理)。由於外科傳統的做法是在切除甲狀腺癌組織時習慣於保留一些正常甲狀腺組織在體內。這種傳統處理方法對於已有轉移或癌灶切不乾淨的患者來說只有弊而無一利。實際上保留一些正常組織即不能免除術後的終生服用甲狀腺激素的替代治療,又冒保留的腺體內有殘留癌灶的風險。因此凡是術中冰凍切片證實為DTC的患者,在切除原發癌灶的同時應連包膜在內完整剔除,為進一步行131I治療創造條件,並告知病人及其親屬應該進一步施行的綜合治療措施,手術、131I再加甲狀腺激素治療,這是國內外DTC綜合治療的新趨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