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核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張榮銀

  斑痕疙瘩或稱斑痕瘤,是面板損傷後結締組織大量增生形成的軟組織良性腫瘤,它與肥厚性增生斑痕只是生理和組織上程度的不同,亦可被認為是同一病理過程的異型。在創傷正常癒合過程中,膠原合成與降解最終處於平衡狀態中,當這種平衡受到了干擾或破壞,則引起過量膠原的合成與沉積,形成膠原組織團塊,成為斑痕疙瘩。近年本科治療的面板病中,該病佔30%。

  一、病因病理

  患者大多有斑痕體質,在外傷、手術後,也有許多人無明顯的外來刺激作用即引起斑痕增生,且有家族史,有人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亦有人認為與內分泌、自體免疫有關。本病可繼發於外傷、燒傷、燙傷、感染、穿耳孔、耳環刺激、注射和手術後。斑痕疙瘩及肥厚性增生斑痕在組織學上僅是程度不同,常在血管周圍有細小的膠原纖維增生形成結節狀。此後這些纖維增多、透明樣變、血管減少、缺少彈力纖維。斑痕疙瘩在損傷繼續擴大時,可見幼稚纖維母細胞增生,腫脹的透明變性的纖維明顯且有豐富的粘液基質。在退變期其纖維束融合皺縮,出現彈力纖維。

  二、臨床表現

  多發於青春期,女性多於男性,約1.5:1,斑痕疙瘩初起為淡紅色斑痕,逐漸高出面板並擴大超過原損害範圍,形成堅硬而有彈性的斑塊或結節,表面光滑或不平,可見周圍擴張的毛細血管呈樹枝狀增生,日久顏色變淡。本病好發於面板緊張度高的部位,如胸前、肩部、耳垂及易受損傷處。發生在胸前者,病損往往向兩側伸出分枝而成蟹足狀。肥厚性增生斑痕可在面板創傷後3~4周發生,在早期與斑痕疙瘩不易區別,前者在創傷癒合後2~3周逐漸生長但不超過原損傷的界限,半年後開始萎縮,瘙癢隨之減輕,斑痕疙瘩的損傷往往超過原來的創傷區域。大面積斑痕疙瘩可影響功能與美觀、瘙癢、疼痛和放射性疼痛、或引起肢體萎縮。有時瘢痕疙瘩和肥厚性增生斑痕需與斑痕性結節病區別,此時則須活檢,結節病可見上皮樣細胞聚集而成的結節。

  三、治療

  斑痕疙瘩的治療方法很多,各種方法的療效不盡相同。其治療原則是:恢復功能、改善外觀、矯正美容、解除癢痛、控制生長、預防復發。

  (一)物理治療

  1、超短波治療:利用超短波治療斑痕組織時特別是術後感染者,感染得到控制,斑痕組織並未好轉,反而結締組織擴充套件,機化而斑痕肥厚。

  2、冷凍治療:單用這種療法,效果很不理想。對斑痕體質的人,冷凍本身就是一種創傷,可引起病變範圍進一步擴大及增生。

  3、壓迫治療:長期(6~12個月)使用壓迫療法,通過膠原沉積成纖維狀,使斑痕疙瘩縮小,這種方法適合於燒傷患者。

  (二)藥物治療

  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可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和促進膠原降解。範圍小的病損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混懸液作病損內封閉式注射。此種治療有一定效果,但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副作用較多,反覆使用得不償失,且斑痕體質患者往往在封閉的注射處再形成瘢痕疙瘩。

  (三)手術治療

  當斑痕疙瘩影響功能、範圍較大、病損較厚時可手術切除,並於手術傷口初愈後即行90Sr敷貼治療,否則複發率極高且病損範圍擴大。因此具有斑痕體質及家庭遺傳史者,應避免損傷和單純手術治療。

  (四)放射治療

  放射療法包括X線、γ射線(直線加速器和60Co)和核醫學放射性核素敷貼(β射線)治療。

  1、X線和γ射線治療

  X線和γ射線照射治療有效,但由於X線和γ射線易傷及深層及周圍的正常的組織,其能量大都穿透損失,表面吸收劑量不如β射線高,加大劑量也同時加大副作用,臨床多不採用。

  2、核醫學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

  ⑴治療機理

  敷貼器上的放射性核素在衰變過程中釋放出β射線,作用於斑痕組織中產生膠原的成纖維細胞;成纖維細胞受到電離輻射作用後,出現成纖維細胞變性,核固縮和細胞膜消失變成合體細胞,因而減少了膠原的合成與沉積,達到治療的目的。

  ⑵放射性核素的種類和作用特點

  用於敷貼治療斑痕疙瘩的常用放射性核素有90Sr和32P等。因90Sr和32P衰變過程中只釋放出β射線、能量適中、穿透力弱,僅作用於淺層面板,對深層的正常組織損傷極小,適宜於斑痕疙瘩的敷貼治療。

  ⑶敷貼治療方法

  ①治療前準備:製備防護屏,取透明塑料紙敷在病變表面,描記病變範圍與形狀,然後貼在厚度為2~3L的橡膠或塑料板上,將描記範圍內剪除,開窗,將橡膠或塑料板防護屏置斑痕周圍,以保護正常面板,暴露病變部位,便於敷貼治療。

  ②敷貼器的放置:將90Sr敷貼器活性面敷於斑痕處,亦可用膠布或綁紮固定,記錄照射時間。若病變範圍大於敷貼器活性面,可分割槽敷貼,並用橡皮加以防護,避免漏敷或重複敷貼。敷貼完整個病變範圍為一療程的一次。

  ③吸收劑量和方法:吸收劑量的大小與方法採取個體量化原則,即病變範圍大、厚、硬、韌、癢痛、病程長、年齡大者採用偏大的吸收劑量,反之,採用偏小的吸收劑量。顏面部,肢端、小關節等處採用偏小的吸收劑量。其敷貼方法可分為分次小劑量法、一次大劑量法兩種。

  Ⅰ.分次小劑量法:是臨床治療常用的方法,它的優點是患處吸收劑量較小,在治療中便於觀察患者的敏感程度和病情變化。並根據治療變化而隨時延長或終止治療,可減少區域性不良反應的發生。分次小劑量法為每次1.5~2.0Gy,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總劑量為15~20Gy。也可採用隔日一次,每次3-4Gy,5次為一療程,總劑量為15~20Gy。

  Ⅱ.一次大劑量法:一次給予吸收劑量15~20Gy,也可分2次給予,隔週一次,如未愈可在1~2個月後重復治療,大都需要3~5個療程。這種方法臨床應用較多,治療效果較好,但一次性使用劑量過大,易造成區域性燒傷潰破形成難以癒合的潰瘍。

  無論採用哪種敷貼治療方法,以面板出現輕度紅斑反應為宜;此外因個體差異,病損部位的不同,面板對電離輻射的敏感性不同,且放射反應常在治療結束後出現,故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面板反應,以免照射過量而出現副作用。

  ④重複療程的確定:斑痕疙瘩一療程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重複、多療程治療。療程間隔1~2個月為宜。因為射線的電離輻射及生物效應基本停止,此時可反映出病變的真實情況。

  ⑤手術切除與敷貼綜合治療: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部分斑痕特別肥大、質地硬、範圍廣、痛癢並影響功能的患者,單純採用敷貼治療往往需3療程以上,且治療效果欠佳,單純採用手術切除又易復發且造成病變範圍進一步擴大,為此我們採用手術切除加敷貼治療的方法,即於手術切口初愈後,約在術後10~15天以內,行90Sr敷貼治療,近年應用該法治療數十例,經1療程照射於3~6個月複查發現傷口平整,無復發,近期治癒率為100%,這樣既減少了療程次數,又提高了治癒率,因此我們認為是目前治療斑痕的最佳方法。在臨床實踐中,許多基層患者只知手術,而不知跟上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使瘢痕疙瘩復發者並不罕見。

  ⑥預防性敷貼治療:對於有斑痕體質的人,因手術等面板創傷後可行預防性敷貼治療。一般在傷口初愈後5~7天開始,以分次小劑量法為宜。對傷口未愈者不宜於β射線敷貼治療,不然傷口會延期癒合,甚至造成區域性感染的發生。

  ⑷療效標準

  ①痊癒 斑痕扁平,不高於面板,瘙癢、疼痛等症狀消失5年以上未復發者。

  ②顯效 症狀、體徵顯著改善,斑痕未見繼續生長者。

  ③有效 斑痕扁平,稍高於面板,厚度小於2L,不進行生長或生長緩慢,自覺症狀有明顯改善者。

  ④無效 斑痕呈進行性生長,超出面板2L以上,症狀體徵無任何改善者。

  ⑸主要副作用

  劑量過大易出現射線燒傷,形成水皰、潰破、感染,甚至出現難以癒合的潰瘍,此時須給予溼潤燒傷膏或百多幫軟膏治療。瘢痕疙瘩治癒後,病損部位易出現色素脫失或色素沉著,治療前須向患者說明。

  我們近年應用90Sr治療斑痕疙瘩800餘例,總治癒率為75.8%,總有效率為100%。經隨訪觀察未發現任何病理性後遺症。因此,核醫學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斑痕疙瘩是有效、安全、實用的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