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袁玉峰

  局灶性結節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 FNH是僅次於肝血管瘤的發病率第二高的肝臟實質性良性腫瘤,其好發於育齡期婦女,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0.9%,男女性發病率之比為1:8~10。其病因不明,大多數認為與先天性血管畸形所引起的肝細胞增生反應有關,亦有FNH發生於化療、放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之後的報道。FNH常為單發的無包膜的實質性病灶;約有20%~30%的病人出現2~5個病灶,但很少有患者多於5個病灶。在大體病理學上,常有特徵性的中央纖維瘢痕放射狀深入肝實質中,典型的組織學表現為正常肝細胞不規則排列成結節狀,纖維結締組織和小血管形成,在分隔中可見發育不良的大血管、導管增生和炎性細胞。

  大多數FNH無臨床症狀,多在行超聲檢查時意外發現,少數患者因腫塊巨大引起腹部症狀。行超聲檢查時,大部分FNH與正常肝組織相比呈等回聲,少數呈稍低或稍高回聲。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90%以上的FNH內部血流豐富,50%~70%病灶中央出現“星狀彩色血流”,病灶周圍常可顯示粗大的供血動脈;在行超聲造影時,約60%的病例在動脈期顯示“放射狀”或“星芒狀”內部血管,造影劑從中央供血動脈向周圍離心性填充。在門脈期呈高回聲或等回聲。中央瘢痕在動脈期和門脈期均為低迴聲。CT平掃為低密度團塊,增強CT中病灶在動脈期快速增強,門脈期病灶強化開始減退,延遲期與正常肝組織相比呈等密度。MRI是檢查FNH的有效方法,T1加權為等訊號或輕度低訊號,T2加權為等訊號或輕度高訊號。MRI檢查FNH的敏感性為70%,特異性為90%。對於部分直徑小於3cm的FNH病灶,影像學檢查常常比較困難,在B超或CT引導下的細針穿刺活檢可助於診斷。

  研究表明,FNH並不惡變,絕大多數病灶在長時間的隨訪過程中並不進展,甚至少數病灶會自然消失,因此對於已經確診且無症狀的病灶,無需治療,診斷不明確和出現症狀是FNH的手術適應證。因FNH周圍常被大血管包繞,術中應妥善處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