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帕金森病的治療率很低,經常存在誤診和漏診問題。由於誤診或是不正確的診療使有手術指徵的帕金森病患者喪失手術治療機會,有些患者的確診甚至會延遲半年以上。
帕金森之所以極易被誤診,最主要是因為有很多疾病在臨床表現上與帕金森病極其相似,不好辨認,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在疾病的早期,帕金森病多被誤診為腦動脈硬化和腦萎縮。這兩類疾病大多有行動不便、肢體輕顫等症狀,和帕金森病很是相似。
由於同樣有身體僵直和行走困難等症狀,帕金森病也常被診斷為腦梗死等腦血管疾病。
還有一些帕金森病患者伴有痴呆症狀,記憶力減退、認知困難,或伴有精神症狀,這也容易被誤診為老年痴呆。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還可表現為生活慾望減退、語言減少、思維和判斷力下降等等。
帕金森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顫抖:常從一側手部起病,在安靜的時候顫抖明顯,慢慢發展到上肢、下肢、頭部和軀幹部位。運動中顫抖可減輕或消失,入睡後消失,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加重。
肌肉僵硬:就像身體被繩子捆住一樣。
動作變慢:穿衣服、係扣子、刷牙、洗臉等動作變慢,上下床費勁,寫字越來越小。
姿勢不穩:自然站立時身體前傾,走路時擺臂減少,容易跌倒,尤其在轉彎時。
步態障礙:走路時拖步,往往從一側開始,逐漸累及雙側;起身行走時感覺腳像粘在地面上,不能邁步,走起路來以小步伐向前衝,越走越快,不能及時停步。
早期出現嗅覺減退或喪失,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便祕、失眠、認知困難、疼痛或麻木等非運動症狀。
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誤診,準確判斷?
症狀學雖是判斷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但確診不能單純依靠症狀,而是要經過一系列查體、檢查等一些臨床診斷,依據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以及觀察對多巴胺藥物的反應,甚至需要進行持續的隨訪才能做出基本確定。
另一方面,帕金森病的治療觀念上應有所轉變。現實生活中,大家都普遍認為帕金森病屬於神經內科的病,優先的治療手段是吃藥,但是隨著藥物的“蜜月期”漸行漸遠,療效逐漸減退。此時,進行外科治療可為患者提供第二個“蜜月期”,即腦起搏器手術,此手術屬於微創手術,是可逆、可調節的,可以同時改善雙側肢體症狀,使療效持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