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脾胃病科 主治醫師 祁勇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治病時需要顧護先天、後天之本。日常生活中更要保護好腎和脾胃,爭取“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醫治病:一怕胃敗,二怕腎衰

  中醫治病,有兩種情況是最棘手的:一怕胃敗,二怕腎衰。

  《素問・平人氣象論》篇中說:“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中醫常將胃氣是否安和,當作判斷疾病預後的重要指標,故醫諺有云:“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脾胃為後天之本,是人體攝取水谷精華的本源。胃敗,不思飲食,絕其水谷,精氣不濟,耗盡則亡。

  凡病,雖為重症,若飲食尚旺,則仍有可救之機;雖非重症,若飲食稀少,亦只能慢調。

  胃敗者,飲食清淡之味,尚且難以受納;藥味辛劣苦寒,則更難受之。常有患者,聞藥味已欲嘔,何況服之?

  頭痛之人,若兼食慾不振,治之,棘手之處,或不在頭痛,而在飲食稀少。此時,頭痛雖是主症,但用藥之時,卻必須時時顧及胃氣,若急功近利,常欲速則不達,以致於頭痛未愈,胃氣先損。

  胃敗者,多虛不受補,若欲復其胃氣,要點有二:1、予以氣味甘淡柔和之品,切忌氣味濃烈之藥;2、少少與之,即少食多餐。

  有患者大病初癒,飲食難進,諸藥不受,醫者以大米煎熬濃汁調西洋參粉,少少與之飲,而後漸復。此舉獨具匠心,誠可師法。

  腎為諸髒之根。腎氣大衰者,常氣血陰陽皆虛,且虛實夾雜,上熱下寒,累及諸髒,百病縱生。縱然如此,腎病難治,不僅難在調腎,更難在節慾。即將油盡燈枯之人,當惜精以續命,但當今時代,空氣中瀰漫著挑逗與誘惑,人之慾望強烈熾盛,常稍有起色,就躍躍欲試,一邊築堤蓄水,一邊開閘洩洪,進兩步,退一步,故纏綿難愈。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一般情況下,飲食每日不可少,男女每週不可少,因此,胃與腎是最受累的器官,若不注意養護,則易患病,也易復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