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內科 主治醫師 徐曉莉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癲癇的發病率較高,但受到的重視不高,很多人還因對癲癇疾病的不瞭解,而對癲癇患者抱有”有色眼鏡“,那麼一般人對於癲癇有哪些誤解?
  一、癲癇是絕症,沒有辦法治療好
  很多人都說得了癲癇沒法治療,吃藥副作用大,所以不如放棄治療,這完全就是誤解。絕大多數的患者患癲癇,都是可以治療的。
  根據權威臨床統計,診斷癲癇的患者,如果接受正規、合理的抗癲癇藥物治療,70-80%患者病情都能得到控制,其中50%~60%的患者經2~5年的治療是可以痊癒的,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漸停藥,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和工作。
  確實有部分患者會存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成為難治性癲癇,但是也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改善病情,所以絕對不要自己放棄治療。
  二、抗癲癇藥物吃了,還是會發作,藥物沒有用
  治療癲癇的用藥原則就是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用藥時間要長,需要根據患者的反應逐漸調整劑量,期望達到既能控制病情不發作,還避免嚴重副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癲癇發作,並不能說明藥物沒有效果,而是需要警惕是否出現了病情的波動,需要調整藥物劑量,不要過早的失去信心,需要去找到原因,針對病因來治療。
  三、治療時間短,症狀控制不理想,頻繁更換治療方式


  這種方式,不僅會耽誤治療時間,導致病情波動,還會造成經濟上的浪費,抗癲癇的藥物治療,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起效,需要藥物在血液中達到有效濃度,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頻繁更換治療方式,這種藥物還沒有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就更換了,會讓癲癇病情容易出現波動,導致藥物更難控制住病情。
  癲癇其實沒有那麼可怕,破除誤解,積極治療才是正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