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治醫師 劉奎玉

  股骨頭缺血壞死是因為股骨頭內血運破壞、中斷,股骨頭出現囊性變等,發展到晚期出現股骨頭塌陷,累及髖關節面軟骨,而髖關節骨關節炎是股骨頭關節面軟骨先發生病變,而後累及股骨頭內部,引起股骨頭出現囊性變等改變。

  股骨頭壞死與髖關節骨關節炎晚期治療都是一樣的,都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但是這兩種疾病的診斷需要我們的鑑別,主要從兩方面進行鑑別:

  首先,從病史方面來看,股骨頭壞死多見於青壯年,多有激素使用史、大量飲酒時或者外傷史,而髖關節骨關節炎多見於老年患者。

  其次,從X線片方面來看,股骨頭壞死早期表現為股骨頭出現骨紋理細小或中斷,骨密度不均勻,股骨頭囊腫、硬化,此期關節間隙是正常的,後期股骨頭可變扁平、塌陷等情況,關節間隙可以變窄;髖關節骨關節炎早期關節間隙變窄,髖臼與股骨頭關節面同時出現欠平滑或出現波浪狀等異常現象,與間隙狹窄相對應的骨面,常有不規則的骨質硬化,股骨頭呈蘑菇狀,髖臼邊緣的骨質增生形成緻密的三角形骨塊或弧形長條,覆蓋於向外擴大的股骨頭上方,在股骨頭承重區骨面下和髖臼外上方可見有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略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的囊性變,可有硬化的骨壁。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關節活動不太靈活。體格檢查顯示關節腫脹、有液、肌肉萎縮;關節主動和被動活動時有吱嘎聲,並有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和肌痙攣。有些老年人同時伴有遠側指間關節增粗。繼發性骨關節炎的原因有:關節的先天性異常;創傷;關節面的後天性不平整;關節外畸形引起的關節對合不良;關節不穩定;醫源性因素,如長期不恰當地使用皮質激素等。

股骨頭壞死的主要症狀表現在以下五點:

  1、疼痛。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行走活動後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鈍痛或痠痛不適等,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後側和膝內側放射,並有該區麻木感。

  2、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患髖關節屈伸不利、下蹲困難、不能久站、行走鴨子步。早期症狀為外展、外旋活動受限明顯。

  3、跛行。為進行性短縮性跛行,由於髖痛及股骨頭塌陷,或晚期出現髖關節半脫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現間歇性跛行,兒童患者則更為明顯。

  4、體徵。區域性深壓痛,內收肌止點壓痛,4字試驗陽性,伽咖s徵陽性,Allis徵陽性試驗陽性。外展、外旋或內旋活動受限,患肢可縮短,肌肉萎縮,甚至有半脫位體徵。有時軸衝痛陽性。

  5、X線表現。骨紋理細小或中斷,股骨頭囊腫、硬化、扁平或塌陷。

  股骨頭壞死早期和晚期疼痛的表現 股骨頭壞死最先出現的自覺症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髖關節周圍、大腿內側、前側或膝部。早期疼痛開始為隱痛、鈍痛、間歇痛,活動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緩解或減輕。但也有呈持續性疼痛的,不管是勞累還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漸加重。此時在X線上雖然沒有明顯的形態異常改變,但是髖關節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側髖關節外展、旋轉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到了晚期,股骨頭塌陷、碎裂、變形,有的可造成髖關節半脫位,此時的疼痛與髖關節活動、負重有直接關係。活動時關節內因骨性摩擦而疼痛,靜止時頭臼之間不發生摩擦,疼也就不明顯了。所以說,行走、活動疼痛加重,動則即痛,靜則痛止或減輕。總之,早期是以疼痛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伴有疼痛。

  股骨頭壞死和髖關節骨關節炎有本質區別的,前者是缺血壞死,從內往外發展,骨性關節炎多是退行性的,從外向內發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