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馬立學

  髖關節疼痛在門診中很常見,大部分患者都是因為擔心股骨頭壞死而就診,在我國, 這些患者中最常見的病因為股骨頭缺血壞死, 髖關節發育不良, 髖關節炎性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 等等。但是其中有部分患者的髖關節疼痛症狀隱襲, 病程緩慢, 髖關節畸形不重, 因而難於明確診斷為某種疾病。青少年髖部疼痛需謹防髖關節撞擊綜合症。

  髖關節撞擊綜合徵:又稱為股骨髖臼撞擊綜合徵(FAI),約50年前Harris及其同事觀察到髖關節形態上的輕度異常可導致原發性骨關節炎,2003年Ganz等提出髖關節撞擊綜合徵。原因可能是發育不良、股骨頭壞死、股骨頭滑脫、髖臼內陷、創傷、手術過度矯正及其他原因導致的一組髖關節症候群傾等。髖臼過度覆蓋所造成的髖關節撞擊被稱為鉗型撞擊。其主要因素是過度覆蓋,如髖臼後傾、髖臼內陷、髖臼內突等。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骨骺滑脫、創傷、手術過度矯正等可導致髖臼後傾,在標準骨盆正位片上表現為髖臼前後緣線的“交叉徵”。

  主要表現:有髖關節疼痛史或髖關節扭傷史。多數單側發病, 偶有雙側疼痛。大部分患者主訴腹股溝處疼痛或臀部深處疼痛, 也有以大腿前方和膝關節疼痛為首發症狀。疼痛性質多為隱痛, 酸脹感明顯。常常起步時疼痛, 長距離行走後疼痛和不適感明顯, 但是平路行走距離多無明顯受限。部分患者在下蹲、彎腰、抬腿、爬山等屈髖動作時誘發疼痛或加重,伴髖關節活動受限。有的患者有明顯的關節閃痛和關節交鎖症狀,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關節彈響。該疾患可導致髖關節相應部位盂脣損傷、軟骨損傷,晚期發展為骨關節炎。

  骨科檢查: 大部分患者髖關節活動度基本正常, 有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髖關節旋轉受限,
其中內旋受限明顯,患者在髖關節極度屈曲內旋位或外旋位時可引發髖關節的疼痛,髖關節4字試驗陽性(疼痛或髖關節外展外旋活動受限) , 有的患者在屈伸髖關節活動中可觸及髖關節的彈響。

  依據臨床病理分為三類:鉗型(Pincer)、凸輪型(Cam)、混合型。

  髖臼過度覆蓋所造成的髖關節撞擊被稱為鉗型撞擊。其主要因素是過度覆蓋,如髖臼後傾、髖臼內陷、髖臼內突等。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骨骺滑脫、創傷、手術過度矯正等可導致髖臼後傾,在標準骨盆正位片上表現為髖臼前後緣線的“交叉徵”。

  股骨頸側增生所造成的髖關節撞擊被稱為凸輪型撞擊。其主要因素是股骨頭頸交界處的偏心距不足,如股骨頭不圓、頭頸交界區增生等。股骨頭壞死、股骨頭骨骺滑脫、扁平髖等造成的頭頸交界區增生,使得屈髖同時內旋時頭頸交界部與髖臼外上緣產生撞擊,常規髖關節正側位X線片可以看到頭頸交界區外緣的骨骼飽滿、凸出、囊性變等。在髖關節直接MRI造影通過股骨頸的斜位片上,表現為Alpha角增大。

  鉗型與凸輪型同時存在稱為混合型髖關節撞擊。

  大部分患者因髖關節疼痛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不顯著, 因此選擇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包括避免重體力勞動、過量運動以及長距離行走, 避免做引起疼痛的髖關節活動, 康復、鍼灸、推拿、理療等,必要時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和軟骨營養類藥物, 並進行定期複查。保守治療無效者需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首先考慮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主要目的是切除增生的髖臼緣及頭頸交界部骨性突起、修正盂脣與軟骨,去除產生撞擊的病因,緩解症狀。晚期骨關節炎患者需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