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劉謙民

  腸癌主要指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腸癌是一種生活習慣病也稱富貴病,與飲食過於精細、吃得過於油膩、膳食維素過少以及低運動量有明顯的關係,那麼有哪些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容易導致腸癌發生呢?
  一、大魚大肉吃得多,熱量過高
  隨著國家的富強,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偏向於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也就是三高飲食。
  高蛋白飲食容易引起腸道厭氧菌數量增加,大量的厭氧菌可將膽酸分解成為具有致癌作用的不飽和多環烴。高蛋白食物還可在油煎或焙烤過程中產生致癌的雜環胺,加之高蛋白食物中含的纖維素少,易致便祕,便祕造成糞便貯留過久,使得致癌物質聚集,必然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
  高脂肪飲食導致大腸癌的發病,多數認為系脂肪飲食能增加膽汁酸的生物合成,促進其進入腸道,從而抑制小腸對膽汁酸的重吸收,使其在大腸中的濃度增加,腸腔中高濃度的膽汁酸具有促癌作用,其促癌機制為:①改變大腸黏膜細胞形態及動力學,促進大腸細胞增生的同時也促進癌細胞增生;②DNA損傷;③直接干擾DNA代謝,增加構件的摻入和正常程式外的DNA合成;④提高結腸黏膜細胞鳥氨酸脫羧酶活性;⑤抑制腸黏膜固有層淋巴細胞的增生,降低免疫功能。
  肉類的攝入與大腸癌的關聯性最強,尤其是經不科學(煎、炸、薰、烤)製作後的肉類是大腸癌發病的肯定危險因素。美國癌症預防研究營養組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長期大量攝入紅肉和熟肉製品,患大腸癌的危險性增加40%。紅肉類增加大腸癌危險性的可能機制有:①烹調瘦肉過程中產生雜環氨基酸;②大腸腸腔中內生的亞硝酸鹽產物;③鐵劑在氧化作用中的作用。

  二、蔬菜水果吃的少,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非洲人以玉米、蔬菜等含膳食纖維多的食物為主,腸癌十分少見,相比之下,腸癌高發的歐美,膳食纖維往往攝入不足。我國近年來大腸癌發病率持續攀升,正是膳食結構“西化”的反映和結果。
  膳食纖維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人的消化酶所水解的植物多糖類和木質素,富含於穀類、雜糧、新鮮蔬菜和水果之中。膳食纖維的食物對腸道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這是因為膳食纖維能夠增加糞便體積、稀釋致癌物,縮短糞便在腸道的通過時間,減少結腸黏膜與糞便致癌物的接觸。膳食纖維還可通過促進黏蛋白分泌,加強黏膜屏障作用,從而減少腸內有毒物質對腸上皮的侵害,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如果人在日常生活中對食物過於挑剔,吃的過於精細和很少吃菜的話,就會造成膳食纖維缺乏。長期的膳食纖維缺乏必將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三、愛吃醃製食物,缺乏維生素
  有些人喜歡吃醃製食品,如鹹肉、火腿、鹹魚、鹹菜及泡菜等。殊不知在這些醃製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化合物,其中有不少為強致癌物質,在動物實驗中幾乎可誘發多種組織器官的惡性腫瘤。大腸癌也不例外,可受這些亞硝胺類致癌物的作用而致發病率增高。另外,由於醃製食品中的維生素被普遍破壞,常吃這些食品極容易造成維生素不足或缺乏。研究表明,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和E維生素E等均與降低大腸癌發病的相對危險度有關,缺乏時可引起大腸癌發病危險度增高。因此,人們要少吃醃製食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不能常吃這類食品,以保護自身,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

  四、坐的多動的少,免疫功能下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車的普及,出門坐車,上班操作電腦手機已經成為常態。根據最新的運動醫學研究顯示一次性中到大強度運動能增強免疫力。缺乏運動可降低機制內T細胞、B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及白細胞介素—I的水平和功能,不利於殺滅體內癌細胞。體重指數較高者參與較強的體力活動少,不利於維持體內不利於癌細胞生長的內環境(胰島素、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較低)而有利於大腸癌細胞的生長。有研究表明靜態工作者和平時缺乏運動者其發生大腸癌的可能性明顯增加。其機制一方面在於經常運動能使腸道的隨機無推進作用的分節運動減少而使有效腸蠕動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運動促進前列腺素分泌,前列腺素刺激腸蠕動,腸蠕動加強可縮短腸道糞便通過時間,減少腸黏膜與糞便中致癌物的接觸。
  五、生活不規律,排便不規律
  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經常生活不規律,熬夜,不吃早飯,不定時排便。這些習慣會造成人體胃腸功能紊亂,尤其很多人忙起來就顧不上廁所,節假日出遊,旅途不方便,憋便也成了常事。憋便是不好的生活習慣,大便不及時排出,水分會被腸道反覆吸收,導致大便乾結難排,引發便祕,長期便祕也是大腸癌原因之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