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趾是一種很常見的畸形,多發於第4、5趾,3、4趾,1、2趾及2、3趾,嚴重者第1-5趾均連為一體。有的並趾還伴有多趾,常見4、5趾並趾伴小趾多趾。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是胚胎局部發育停滯,趾分化受阻引起。
【臨床表現】
1、軟組織並趾:骨骼發育正常,關節完整,屈伸基本正常,僅面板軟組織相連。輕者兩趾間僅為趾璞過淺,重者兩趾靠得很近,面板很緊張,甚至趾甲也連在一起,外觀似一巨趾,但X線示骨骼完全分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手外科田曉菲
2、骨性並趾:兩趾骨骼合併,輕者僅有部分趾骨粘連,一般近一、二節分開,末節趾骨連線,有的趾甲合攏。重者兩趾骨完全融合,甚至關節亦不存在,治療較為困難。
3、並趾合併多趾:常見為4、5趾合併小趾多趾,或1、2趾並趾合併拇趾多趾,有的骨關節畸形較重。
【治療原則】
1、分離並趾,修復正常外觀及功能,以利穿鞋走路。
2、手術方法及時間應根據畸形程度、種類、年齡、部位而定。
軟組織並趾最早可以半歲手術,骨性並趾一般在1歲左右手術,並趾伴多趾者如果骨關節畸形不重也可以半歲手術,骨關節畸形重者1-3歲手術。
特別說明:如果大家查閱文獻,可能您查到的最佳手術年齡會比我所說的大許多,甚至說要上學前才手術。我不敢說有很多醫生一味照搬老前輩已經很過時的理論,我要說的是根據我工作18年的經驗以及對我院近10年並趾病例的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穿鞋走路的大年齡兒童,由於足趾間摩擦,並趾手術後產生嚴重瘢痕增生機率較大,甚至有的患兒不得不再次手術切除瘢痕植皮,而再次手術後瘢痕仍可能復發。足趾瘢痕走路時因摩擦會疼痛,陷入還不如不做的結局。而1歲內尚未走路的小嬰兒並趾手術後卻很少發生明顯瘢痕增生。因此,我主張,並趾手術最好在1歲內手術,最遲不超過3歲。
3、手術方法
(1)趾璞Z成形法:適用於較鬆弛的蹼狀過淺的部分並趾,Z成形後一般不會引起面板缺損,不需植皮。
(2)並趾分離全厚植皮法:適用於多數軟組織及部分骨性並趾,在並趾基底部背側,設計矩形皮瓣成形趾璞,鋸齒狀切口分離並趾,形成交錯皮瓣部分可以對嵌縫合,剩餘的面板缺損區全厚皮片移植修復。如為多趾並趾時,一般不宜於同一趾兩側同時進行,以防影響血運,造成患趾壞死。
如有並趾伴多趾的,根據X片表現,決定需切除的多趾,可以利用切除多趾的面板來修復分離後趾間面板缺損。
(3)皮瓣法:如為嚴重的完全性骨性並趾(很罕見),分趾後趾骨外露區較大,不能靠皮瓣覆蓋,骨頭上也不能植皮修復,應考慮行帶蒂皮瓣轉移修復。
【典型病例】
病例1,半歲,左足4、5趾並趾,伴小趾多趾及多餘趾甲,第4趾捲曲趾畸形(屈曲旋轉重疊於第3趾下方)。
X片示第5趾多趾,為中節趾骨重複。
患兒年齡小,手術在3倍放大鏡下進行,行多趾切除、趾間關節成形、並趾分離,面板缺損全厚植皮,同時緊縮地4趾關節囊側方韌帶,矯正捲曲。植皮未打包,快吸線縫合。術後2周第一次換藥,見植皮完全存活,足趾及趾璞形態好。暫時沒有術後遠期照片,已電話詢問家長,情況很好。
感謝家長,術後5個月還能回來隨訪,站立位拍的,小腳丫散開的,感覺小腳趾還稍微肥了點,不過小嬰兒瘢痕真的不明顯,1年以後應該看不出來的
病例2,2歲半,右4、5趾多趾。
X片見為軟組織並趾。
行並趾分離全厚植皮,同樣植皮未打包,快吸線縫合,術後2周換藥時見植皮完全成活。
術後3個月,足趾及趾璞形態好,囑患兒穿較寬鬆的鞋,瘢痕較輕,植皮顏色較深,以後會有所好轉。
趾璞,孩子穿的涼鞋,腳丫子有點髒,呵呵。
病例3,9個月,左足4、5趾並趾伴小趾多趾,X片顯示為4、5趾之間的多趾,沒有對應跖骨,應切除。X片暫未找到,以後補上。
切除內側多趾,利用部分多趾面板修復並趾分離後創面,很小面積的面板缺損植全厚皮,快吸線縫合,不打包。對這種4、5趾間多趾,切除多趾後存在趾璞過寬,4、5趾分得過開的情況,如果在兩趾間打包,會加重兩趾分開,故更不宜打包。
術後20多天,家長還不敢給孩子洗腳,傷口的痂皮就還沒有掉完。其實,可以正常洗腳了。這個孩子在照這個圖片後開始用一小條彈力繃帶包紮4、5趾,以進一步縮小趾間距離。其實,穿鞋後應該能自行好轉的,但家長矯正心切,就積極點。
術後半年
再發大兒童並趾術後瘢痕的圖片吧。
病例1,男孩,10歲時在我院做的並趾分離全厚植皮術,該患兒並趾還伴有輕度巨趾症,家長不要求處理巨趾,僅行並趾分離。術後未及時回來隨訪,半年後再來時見創緣嚴重瘢痕增生,家長述瘢痕仍在繼續加重,孩子喜歡體育運動。
病例2,男孩,13歲,並趾分離術後半年多,創緣同樣嚴重瘢痕增生,藥物注射治療無明顯療效,又再次手術。
再次手術後1個月,創緣又有點輕度瘢痕增生,積極藥物治療,這次沒有加重。
當然,不是每個穿鞋走路的大孩子都會發生嚴重的瘢痕增生,但因為已經走路,摩擦大些,瘢痕增生機率也就大些。最決定性的因素還是體質,也就是說是瘢痕體質的孩子無論年齡大小都可能產生瘢痕增生,最早有10個月的孩子並趾術後瘢痕疙瘩增生,而最大的13歲手術瘢痕卻很輕,至於孩子是否是瘢痕體質術前沒什麼特殊方法明確,並且同一個孩子,身體不同部位的傷口反應是不一樣的,腳趾因為容易摩擦,容易產生瘢痕增生甚至瘢痕疙瘩。
因此,提醒有並趾寶寶的家長們,最好在一歲內給孩子手術,最遲不超過3歲。而小嬰兒手術分離並趾有一定的難度,要求醫生須有熟練的解剖以及顯微外科技術,不具備條件的醫院尚不適宜開展小嬰兒並趾包括並指的手術。另外,很重要的是,小嬰兒手術還需要醫院有安全的嬰幼兒麻醉技術。所以,最好到兒童醫院治療。
採用高偉陽主任的五邊形皮瓣成形趾蹼,並趾手術可以採用不植皮的方式,優點是不植皮,手術後恢復較快,缺點是趾背側瘢痕明顯些,我一般僅用於腳的並趾。
病例1,女,7個月,並趾伴多趾。
X片見多趾有跖骨的多餘
術後整體效果較好,沒有植皮,足背縱形切口是為了切除多餘跖骨,如果沒有跖骨多餘,就沒有這個長縱形切口的
五邊形皮瓣成形的趾蹼
孩子術後3個月,再次來院做雙手的並指手術,有機會拍到上次腳的術後情況。因為才術後3個月,瘢痕增生期剛結束,所以還較明顯,一般半年後會變白變軟。注意,4、5趾指背側根部有橫形瘢痕,這是不植皮的並趾分離術都會有的。
指蹼情況很好,這種並趾術後最大的缺陷是小趾短,但這個不是醫生造成的,而是本身發育短小。
從2012年10月開始,把五邊形皮瓣和V形尖端皮瓣結合起來,設計雙翼皮瓣成形趾蹼,效果很好。
患兒,男,1歲4月,右足4、5並趾伴多趾。
分離並趾,切除多趾,利用雙翼皮瓣成形趾蹼,沒有植皮,術後即刻趾蹼做得稍寬大。
術後1個月家長髮來圖片,趾蹼形態已經較好,傷口還有些紅腫,瘢痕還沒來得及生長(瘢痕生長在術後1-3個月)。
3個月後,家長髮來圖片,輕度瘢痕,以後應該逐漸淡化(瘢痕一般在術後3個月後停止增生,半年後淡化)。
即使並趾間沒有多趾,利用雙翼皮瓣成形趾蹼,大多數也不需要植皮,甚至可以3個腳趾頭一起分離。在1、2趾並連時,設計得當,拇趾側方也能不植皮。當然並聯面板很緊的病例還是會有些小塊植皮。
患兒,女,8月。
左足1、2、3不全性並趾,2、3之間趾蹼淺,家長也要求加深。
右足1、2趾不全性並趾。
術後即刻,趾蹼做得稍寬大,分離後皮瓣恰好完全對合封閉所有創面,在一個止血帶時間內完成手術,所以拍照時還沒有鬆止血帶。
術中完全不出血,術後加壓包紮,內層紗布會有少許滲血,術後3天換藥沒問題就可以出院。
老是有家長糾結手術年齡,雖然我主張早點做,但已經不是以前的觀點,認為大孩子容易瘢痕增生,而是覺得走路後孩子喜歡下地走路,術後2、3周不讓孩子走路孩子不高興。
而且,在現在並趾基本不植皮的情況下,還沒有出現一例明顯的瘢痕疙瘩增生現象,去年今年做的一些3歲以上大孩子,術後半年左右也都瘢痕基本軟化。
患兒,女,3歲
術後即刻趾蹼做得較寬大
術後半年,外形和功能正常,瘢痕基本軟化,以後還會進一步變白變軟。
現在,4、5並趾伴多趾,運用雙翼皮瓣成形趾蹼,完全不需植皮,已經做成了一個很精緻的、程式化了的手術,時間很快,40來分鐘。術後除了傷口痕跡。
可惜,採用雙翼皮瓣做了近30例,術後傷口長好後的照片卻很少很少,外地病兒做了就做了,很少有家長髮圖片的。我只能估計是效果好,沒問題,所以不肯理我了。
這個是本地的,3歲4月
術後2月
術後3月
下面這個病例是最讓我感動的,來的很遠,大洋彼岸,卻能堅持按我的要求發圖片,還答應以後每年都會發,並且圖片還很清晰。只能說素質真的不一樣,其實這個未必是效果最好的,現在的手術方式做得更精緻,但只有這個有整個恢復過程圖片,非常感謝家長的配合。
患兒,女,3歲
術後3天,出院前換藥。其實也可以不換藥,術後包紮3周後,家長在家拆開包紮即可,我的手術都是用的快吸收線,不用拆線的。
術後3個月家長髮來圖片,稍有腫脹
術後半年,家長髮來圖片,瘢痕大部分淡化
指蹼正常
相信還會有術後1年圖片的!
4、5並趾伴多趾,很多醫生仍然會植皮,並且容易把小趾做得較粗大,這樣外觀不好看,對女孩子,將來穿尖頭鞋,還會有點影響。現在的做法,不僅時間很短,已經做到程式化,術後外觀更好,可以把小趾做得很苗條,真正和對側一致了。
苗條的小趾!
上面的孩子還在等回訪。
2014年2月18日,感謝幾個重慶本地家長在我電話通知後能回來複診,選兩個拍照配合得較好的發發圖吧。要不怎麼說明這個手術是我最拿手的呢。
術前,左4、5並趾伴小趾多趾。
術後即刻,切除多趾分離並趾未植皮
術後3周開啟包紮,這個屬於紅腫較明顯的,拿出來好讓有的術後也如此的家長放心。
術後8月,瘢痕幾乎看不出來
術前小趾的外翻完全矯正
宛若天生的趾蹼
小趾屈曲也和對側一樣正常
另一個患兒,有4、5並趾伴小趾多趾,這個多趾趾甲和小趾連成一塊
術後即刻沒有植皮
術後半年,瘢痕大部分軟化
同樣如天生的趾蹼
小趾屈曲正常
小趾外展正常
我自己也做了一些類似病例,3歲4個月的男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