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放射科 主任醫師 唐小鋒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已確認肺栓塞(PTE)及深靜脈血栓形成(DVT)這兩種病變是一種病理過程的不同表現。有資料表明,60%的DVT患者可導致PTE,而90%的PTE是來自DVT。這說明了DVT和PTE的發病率是很高的,同時也說明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病理過程。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長期以來,直接下肢靜脈造影術是金標準,但該造影術經常對股靜脈、下腔靜脈等顯示不佳而有誤診,現在該標準已經受到其他影像學診斷方法的挑戰,如CTV、MRV對DVT的診斷是非創傷性的,是非常有意義的。本文特別推薦及討論間接靜脈造影術對DVT的診斷價值。

  一、CT靜脈造影術

  包括直接CT靜脈造影術和間接CT靜脈造影術兩種方法。

  1、直接CT靜脈造影術:直接靜脈造影術是指為很好顯示下腔靜脈和全腹靜脈,採用從足背靜脈注入碘對比劑進行CT掃描的成像方法。對比劑用非離子型如碘海醇(300mgI/ml)40ml,用200ml生理鹽水稀釋,注射速度2ml/s,注入完畢後延遲35秒啟動掃描,掃描範圍自踝部至下腔靜脈,單螺旋Pitch可為2,MSCT可用1:6,120KV,250mA,層厚5mm。可見血栓成腔內充盈缺損。也可用原始掃描資料進行計算機後處理,如MRP、CPR、SVR等。

  與間接性CT靜脈造影術比較,該方法有創傷性,且注入靜脈易發生血栓形成。若深靜脈血栓形成,可從淺靜脈注入,僅淺靜脈易顯影。淺靜脈充盈壓迫深靜脈,不易顯影,現已多不採用。

  2、間接性CT靜脈造影術: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的深靜脈血栓診斷方法,是在靜脈注射對比劑行螺旋CT肺動脈造影(CTPA)後的延續,無需再次注射對比劑,可同時行肺動脈、腹盆部及下肢深靜脈檢查,明確有無肺栓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方法。

  有資料表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50%可以導致PTE,認為這兩種病是一種病理過程的不同表現,因而主張在檢查肺動脈時,必須同時檢查有無DVT存在。技術方法如下:患者仰臥於檢查臺上,在完成單層或多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后,不再注入對比劑,而在原來注入對比劑後2.5-3分鐘做腹盆部及下肢靜脈橫斷掃描。掃描範圍自踝部至膈肌下緣,層厚5mm,間隔30mm,一般25-30層。在掃描前將足跟用毛毯或枕頭墊好,以避免小腿靜脈的壓迫而顯影不佳。

  二、下肢靜脈解剖

  統計資料表明,50%-90%的DVT可導致PTE,DVT形成於股靜脈或N靜脈佔50%,而小腿靜脈小於5%,罕見上腔靜脈系及右心房。盆腔靜脈及下肢靜脈是發生急性靜脈血栓形成的最大危險。

  下肢靜脈分為深靜脈組和淺靜脈組。深靜脈組與動脈伴行,包括股靜脈總幹、股深靜脈、股淺靜脈、N靜脈、脛前靜脈、脛後靜脈及腓靜脈。大隱靜脈為最大的淺靜脈,於大腿內側注入股靜脈,小隱靜脈在腿的外側注入N靜脈。靜脈瓣阻擋血液迴流,使血流從淺靜脈到深靜脈向一個方向流入。當深靜脈栓塞時,靜脈變粗,瓣膜受損,使瓣膜關閉不全,血流從深靜脈到淺靜脈,致使淺靜脈曲張。

  三.DVT的CT徵象

  DVT所致的充盈缺損,呈部分性或完全性腔內充盈缺損,被圍以較高CT值的環形增強血流,一般連續兩個層面見到。有時可見栓塞處靜脈支阻斷,並見有側枝迴圈形成;深靜脈組受阻,可見淺靜脈擴張。也可表現為管腔狹窄。

  該方法是由Loud於1998年首先提出,作為一種診斷方法,可以同時獲得PTE和DVT的資訊。應用CTPA
對比劑而不另外靜脈注入對比劑,使下肢靜脈、盆腔靜脈及下腔靜脈迅速顯影,發現有無血栓形成。該造影術是將血栓栓塞視為一整體性疾病,使用一種快速單一的檢查方法,找出病因(靜脈)及靶器官(肺動脈)的血栓栓塞。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