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主治醫師 張文

  淺談夏季如何養心

  春夏秋冬對應人體肝、心、肺、腎四個重要的臟腑,養生也要符合這個規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之季要適應陽氣的升發充盈。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由心所主。夏屬火,火屬心。夏季氣候炎熱,易出汗。心主血。“汗為心之液”汗出得特別多的時候,你會感到胸悶氣短,這就是因為在夏天的時候,夏氣和心氣之間有一個相關性;因此夏季養生重養心。

  《內經》言,“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這對我們整個夏季的養生很有指導意義。首先要明白的是,天地萬物都有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和變化的規律。人們想健康長壽就應該很自然地“應天順時”,遵循這個規律。“春生”和“夏長”既有區別,又緊密關聯。人們在春天裡,體內的生命細胞因天氣的溫和而開始活躍;三個月以後,自然界的陽氣已漸漸達到充盛的地步。一方面是天陽下逼,另一方面是地熱上騰,這樣的天地之氣相交合,大大促進了萬物的“蕃秀”和“華實”。在夏三月中,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顯得非常旺盛。這本是好事,但如忽略了夏季養生要領,就可能變成壞事!夏天裡人的陽氣雖足,卻容易外洩;夏天晝長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們出汗多,容易脫液;夏天太熱,容易影響人的食慾;人們在夏天也容易因貪涼而染病。我認為夏天的養生主要是養心。

  一、夏季養生在於“養心”

  心是一身之主,按中醫之理論,“心”即支配血脈執行,還主持精神活動。“心主血脈”“心主神志”“心者君主之官”,夏季為心所主。夏季養生必先養心,心強健是整體各個臟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礎。養心首先要重視七情的調節。所謂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如果七情過於強烈,就會引起臟腑氣血功能失調而發病。所以凡事要看得開,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良好心態,頤養浩然之正氣,保持良好的心態,心理平衡。每天有一個好心情。其次,德性養心,仁者養心,易性養心,智者養心。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多做善事。“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二、養心的生活習慣

  1、起居有常。夏季人體心火旺,肺氣衰,且太陽升得早,因此應晚睡早起。同時由於中午氣溫高,不宜外出,為了補充夜間睡眠不足,中午應適當午睡。由於夏天暑熱外蒸,毛孔開放,汗液大洩,“汗血同源”此時機體最易受風寒侵襲,因而不可在露天、涼臺或樹下睡覺,以防因風寒溼邪侵襲而生病。不可出汗過多以防傷陰。“汗為心之液”夏季多喝白開水以養心。

  2、飲食有節。夏天機體排汗量驟增,損失了大量的水份,而且還會喪失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質。因此在夏季維持均衡的營養十分重要。日常飲食中,不僅應多吃些綠葉果蔬,還應多吃乳製品、禽蛋、動物內臟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6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的食物。並可以喝些防暑降溫飲品。像綠豆湯,酸梅湯,西瓜湯等。在夏天每天吃放暑粥較好。像銀耳百合粥,芹菜銀花粥,冬瓜粥等。

  3、合理運動,動靜結合。夏練的目的是以健脾養心、益氣生津為主,鍛鍊的方式則是以靜為主,以動為輔,、使人體適應夏季氣候變化,增強體質,提高抗暑的能力。暑熱逼人多流汗,易傷心血;暑熱和暑溼損傷脾胃,使脾胃功能減弱,會導致食慾不佳,體倦乏力。因此,夏練應採取不勞形神,不傷津液的方式進行鍛鍊。以輕柔,有氧運動為好。可以做手療,足療,簡單的體操。聽聽音樂等以養心神。保證安全愉快度過夏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