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手足外科 住院醫師 姜劍魁

  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綜合徵(reflexsympathetic dystrophysyndrome,RSDS)是一種四肢在受到外傷後出現的嚴重疼痛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特徵的臨床綜合徵。疼痛的性質呈燒灼樣,難以忍受。自植物神經紊亂包括對觸碰出現疼痛過敏,面板出汗或乾燥,血管舒縮運動功能紊亂為主引起的面板時熱時涼,以及後期的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病變進展緩慢,病程往往超過預期痊癒時間。往往經長期的各種治療效果欠佳,從而易使患者產生焦慮、抑鬱的心理。我院自1985年至2012年收治19例累計肢體遠端的RSD病人,嘗試多種治療手段,現在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9例,均有手術或者外傷史,男12例,女7例。年齡18-56歲,平均31.3歲;損傷部位,足踝4例,小腿7例,手3例,前臂5例;損傷機制擠壓傷8例, 摔傷2 例, 車禍傷3例, 切割傷6例。19 例中有17例保守治療, 2例手術治療。傷後至診斷為RSD 時間最短19 天, 最長1年,包括早期誤診病例2例。

  1.2診斷依據: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表現和體徵,根據Genant 等提出的6項診斷標準

  ①肢體過度的長期疼痛和觸痛,與損傷程度不符;

  ②軟組織腫脹,面板變薄發亮;

  ③運動功能降低,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運動;

  ④營養性面板改變,面板多毛或肌肉萎縮;

  ⑤血管運動不穩定,皮溫升高或降低,多汗或乾燥;

  ⑥典型的X-ray可見斑片狀骨質疏鬆。另外還有部分患者因為症狀本身出現了焦慮或抑鬱等心理問題。上述7項中,至少佔4項為診斷標準。

  1.3治療方法:

  1.3.1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對於疼痛劇烈且持續時間長的患者。包括口服 布洛芬緩釋膠囊 塞來昔布等常用藥物。

  1.3.2神經營養性藥物的應用:彌可保的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一支,連用一週後改為每週一次,一次一支,持續一月後改為口服甲鈷胺膠囊維持。

  1.3.3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應用:大劑量短程衝擊療法,潑尼鬆60~80mg/d,4次口服,2 周後逐漸減量,3~4 周後停用。部分患者,需用小劑量潑尼鬆5~10mg/d長期應用以控制症狀。特別對那些神經阻滯治療但是效果持續時間短的患者。

  1.3.4外用中藥薰洗:海桐皮湯燻蒸或活血湯水煎外洗每日2次,每次40分鐘。

  1.3.5手法按摩:用手掌沿面板做一個方向的緩慢推摩。

  1.3.6神經阻滯:區域性痛點或患肢的神經阻滯,藥物包括 2% 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混懸液、彌可保。根據病情2~ 5 天治療1 次, 3次1個療程。

  1.3.7理療:藉助理療科的熱療、鍼灸、經皮電神經刺激等方法。

  1.3.8手術治療:包括手術探查神經或其分支的損傷,修復神經外膜,或行交感神經節的阻斷等。

  1.3.9心理治療:對於有了焦慮或抑鬱等心理問題的患者給予心理安慰,幫助患者建立可以治癒的信心,同時根據症狀不同,給予抗焦慮藥物(如安定、多慮平)。

  1.4結果:

  1.4.1觀察指標:

  ①痛程度變化;

  ②生活自理程度;

  ③口服鎮痛藥物需求程度;

  ④心理健康度。治療後效果分組:完全控制:疼痛消失或明顯減輕,已經完全不影響睡眠,生活完全自理,不服用鎮痛藥物,心態樂觀向上;部分控制:疼痛有所減輕,基本不影響睡眠,對生活質量尚有一定影響,不再需要用或偶用鎮痛藥物,心理健康;治療失敗:各種症狀無緩解,或進一步加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需要長期藉助鎮痛藥物,心理抑鬱情緒加重,病人極為痛苦甚至自殺解脫。

  1.4.2本組19例患者經過積極綜合治療,數年隨訪,完全控制者9例,部分控制者8例,無效者2例。其中一例44歲女性,因下肢該病,在發病一年治療不好的情況下自殺身亡。

  2、討論:

  RSDS是一種肢體嚴重疼痛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綜合症,該病的發生常見於骨折、面板破損、韌帶損傷和手術等創傷因素後。因此創傷往往是該病的主要誘因,發生率卻非常低。本病極易漏診和誤診,因此我們應該從思想上提高對該病的警惕,其診斷主要依靠外傷史及臨床症狀和體徵。如Genant 等提出的6項診斷標準。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由於臨床醫師不夠重視或者對該病的認識不足導致該病的誤診誤治療,從而影響了整個疾病的診治過程。由於臨床少見而被忽視,由於缺乏認識而被誤診,都極易導致臨床工作中對該病“視而不見”。加之該病發展緩慢,病程長短不一,病人多散在門診等眾多因素,加大了該病診治的難度。在我們的治療案例中也曾出現了因為該病而自殺的病例,令人惋惜。

  該病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RSDS 是肢體對損傷後的一種過度的反應,目前存在多種學說,針對各種學說,治療方式多種多樣,基本以保守治療為主,偶有手術治療,但無特效治療,這裡不做特別的贅述。但值得重視的是雖然RSDS非不治之症,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心理影響較大,因無特效治療,療程較長,加之臨床診斷延誤,疼痛時間長,患者往往出現心理疾患。因此患者治癒的信心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在臨床工作中應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持治療。總之,我們醫務人員在RSDS的診治中需要不斷的重視,不斷的實踐,不斷的總結,不斷的自我提高,儘可能減少誤診誤治。爭取早診斷、早治療,中西醫相結合,保守與手術結合,完善生理-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儘可能為患者減少RSDS帶來的痛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