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朱振勝

  我們中醫界亦應該團結、協作,充分認清、擺正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和作用,並建立起腫瘤中醫藥治療的規範,讓規範化治療得到有效的普及。

  一、中醫藥輔助手術治療

  手術是目前絕大多數實體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手術切除了絕大部分或者完全切除了瘤負荷,為病人康復奠定了基礎。但手術作為一個有創傷的治療,也給病人帶來了不良影響。通過配合中醫藥的治療,可達到以下目的。

  1、減輕手術損傷,促進機體康復,改善“虛弱”狀態和乏力等症狀,加速體力恢復。如十全大補湯。

  2、恢復胃腸功能。如術後出現食慾減退、腹部脹滿、甚至胃輕癱等,可選用益氣健脾、和胃消食的中藥如補中益氣湯、香砂養胃丸、參苓白朮散等方劑以刺激胃腸運動,促進消化液分泌,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

  二、中醫藥輔助化療

  1、提高化療的療效(增效作用):中醫藥配合化療,這方面的研究很多,臨床報道也大多證實中藥配合化療的增效作用。如參一膠囊、康萊特注射液能增加肺癌的化療緩解率,減少復發、轉移;扶正化瘀中藥能提高FAM方案對晚期胃癌的療效,延長生存期。

  活血化瘀藥的增效作用臨床有較多的報道,後者有可能在今後的研究中有更多新的發現。

  2、減輕化療的副作用(減毒作用)

  n腫瘤化療的副作用主要有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傷以及神經毒性等。可根據不同的情況,施以相應的治法。

  ①胃腸道反應:表現為噁心嘔吐、食少納差等,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嘔。藥如陳皮、姜半夏、白朮、山藥、黨蔘、木香、砂仁、白豆蔻、炒三仙、青皮、枳殼、佛手、炒萊菔子、檳榔等,代表方劑如香砂六君子湯,香砂養胃丸之類。

  ②骨髓抑制:反覆化療可導致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嚴重者可伴血小板下降以及貧血等。中醫認為是此為脾腎兩虧,髓海失養所致,治當健脾益腎、補氣養血、溫陽益精,常用藥的如黃芪、白朮、人蔘、太子參、黃精、枸杞子、女貞子、雞血藤、生地、阿膠、菟絲子、補骨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之類。方劑如十全大補湯、人蔘養榮湯、健脾益腎沖劑等。

  ③肝功能損傷:化療藥可導致藥物性肝炎,表現為肝功異常,谷丙、穀草轉氨酶升高,有時候還可表現為淤膽而出現直接膽紅素升高。對此可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治法治療,藥用柴胡、枳殼、木香、陳皮、黨蔘、女貞子、五味子、黃芪、黃精、枸杞子、香附、生甘草等。

  ④手足麻木:屬於氣血雙虧、筋脈失養。治當益氣補血、調養脈絡。藥如黃芪、黨蔘、桂枝、雞血藤、白芍、木瓜、生甘草、桑枝、王不留行等。

  三、對放射治療的增效作用

  1、減輕放射損害而不影響療效是近年來放射生物學關注的內容,放射劑量過高會增加放射損傷的發生率,導致病人生存質量減低。中醫藥可增加腫瘤放射敏感性,提高療效。

  2、活血化瘀中藥配合放射治療,可使肺癌患者區域性病灶消退率優於對照組。

  n扶正活血藥加放射治療肺癌,與單純放射組對照,無論症狀緩解率、還是病灶緩解均優於對照組。

  3、減輕放療副作用

  放射劑量越大,不良反應愈重。中醫認為這是熱毒傷陰、傷氣。

  清熱解毒、養陰藥物如沙蔘、麥冬、銀花、玄蔘等可以減輕放療引起的口乾、放射性食道炎、咽喉疼痛等;

  野菊花、射干、雙花、麥冬、太子參等可以緩解急性放射性肺炎引起的咳嗽、憋悶等症狀;

  雲南白藥、六味地黃丸對放射性食管炎引起的進食疼痛有一定緩解作用。

  四、以中醫為主治療腫瘤

  目前尚無充分的證據證明單純的中醫藥治療,可以代替現代醫學的綜合治療模式。中醫藥治療腫瘤,重在參與整個治療過程,而非強調其主導地位。以下幾種情況,可以考慮以中醫藥做為主進行應用。

  其一為晚期高齡患者,身體虛弱,肝腎功能

  五、放療化療等治療結束後的中醫藥治療

較差,不能放、化療及手術治療;

  以上病人的主要治療目的在於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症狀、改善食慾,控制疼痛等。治療強調扶正的重要性,而不宜過分抗邪,以避免機體難以承受而產生不良反應,降低生活質量。

  Ⅲ、Ⅳ期的晚期腫瘤病人,化療、放療結束後,亦應繼續進行中醫藥治療。應根據病人的病情及病理分期、危險因素,交替應用扶正為主的治療及祛邪為主的治療,鞏固療效,減低轉移與復發,提高五年生存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