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悄悄流行的慢性病,在糖尿病、冠心病及癌症被普遍重視的今天,只有遭遇到脆性骨折的患者和手術檯上遇到內固定困難的骨科醫生才能體會到這種疾病的棘手和可怕。脆性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的後果不容樂觀,骨折後第一年的死亡率高達15-20%。
一項由北京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牽頭的“九五” 課題曾對5000多人進行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我國40歲以上人群患骨質疏鬆的比例達16%,6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高達30%~50%,這些人群中得到規範治療的比例卻極少,而臨床研究顯示如果積極採取早期規範的治療措施,骨質疏鬆相關的非暴力骨折的危險將可以大大減少。
一、什麼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2005年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及骨礦鹽疾病分會制訂的《中國骨質疏鬆防治指南》歸納了骨質疏鬆相關的危險因素如下表: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臨床危險因素
遺傳/不可選因素
相關疾病因素
生活相關因素
老齡
女性
亞洲/白種人
低BMD
高骨轉換(圍絕經期)
非暴力骨折家族史
非暴力骨折既往史
過早絕經
性腺功能低下
長期糖皮質激素治療
影響骨代謝的疾病
低體重
視力受限
神經肌肉障礙
正在吸菸
過量飲酒
碳酸飲料、咖啡
長期缺乏運動
低鈣攝入
維生素D缺乏
缺乏陽光
從上表可知,位於遺傳欄目的危險因素是我們每個患者無法選擇和更改的,我們誰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種族、年齡和性別,值得注意的是有過非暴力骨折既往史或家族史的個體,再次非暴力骨折的概率遠遠高於正常人群,這些因素在骨質疏鬆的發生發展中是極為重要的。
相關疾病因素則列出了引起骨密度/強度下降及增加跌倒風險的相關情形,在這些因素中強調繼發性骨質疏鬆因素的辨析,有相當一部分祛除了原發病骨質疏鬆是可以治癒或避免的,如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症。另一方面老年人防止跌倒也被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這是我們家屬和臨床大夫常常容易忽視的。生活相關的不良習慣是我們可以克服和改變的,也經常被我們所忽視。
二、質疏鬆診治的阻力簡析
比較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200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關於骨質疏鬆定義的內涵,就會發現後者強調了骨質量的意義和地位,這是因為在臨床實踐中注意到了一些骨密度不低但卻發生了脆性骨折的情況,因此診斷標準不是完美無缺的。
骨質疏鬆疾病的診治之所以被動,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的:
1、大多數骨質疏鬆患者是沒有症狀的,直到發生脆性骨折。有骨痛症狀者不足60%,又常常與退行性骨關節病的疼痛發生混淆,很容易被忽視,因此被稱為“無聲無息的流行病”。
2、雖然雙能X線(DEXA)骨密度檢查是診斷骨質疏鬆的金標準,但由於裝置龐大且昂貴,不方便用於普查和篩查。在定量檢查方面是優點但無法顯示骨骼內部的結構以及骨質增生對骨密度的影響。
3、大多數人對骨質疏鬆的防治僅僅停留在補鈣的層面上,而且補鈣也不知道哪種鈣好,以為骨頭湯或貝殼就是最好的鈣,然而補鈣是遠遠不夠的。
4、骨密度的減低和增長比較緩慢,即使是非常規範化的治療,骨密度的增加也是以季度甚至以年為單位的,這樣對患者自信心的建立和治療的依從性都不利。
三、質疏鬆患者篩查的基本流程
鑑於不可能每個個體都去做骨密度檢查,無症狀的骨質疏鬆患者要想早期診斷與治療,首先要鎖定高危人群。凡是具有以上危險因素的個體及家族都是進行骨密度篩查和隨訪的物件。歸納起來有以下人群:
① 65歲以上女性/70歲以上男性;
②65歲以下有一個或多個骨質疏鬆危險因素的絕經後女性;
③70歲以下有一個或多個骨質疏鬆危險因素的老年男性;
④有脆性骨折史的男、女成年人;
⑤各種原因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
⑥X線攝片已有骨質疏鬆改變者;
⑦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進行療效監測者;
⑧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和藥物應用;
⑨ 圍絕經期婦女。
篩查的基本流程如下圖所示:
把握危險因素--鎖定危險人群--骨密度篩查:
結果一:骨量減少但無脆性骨折史---初級預防:生活幹預包括鈣+Vit D
結果二:符合骨質疏鬆骨密度診斷標準 結果三:骨密度正常但有脆性骨折史的
結果二及三的情況均應按指南要求進行藥物治療,單純補鈣是遠遠不夠的。
由此可見危險因素是骨質疏鬆診療程式的切入點,而不是骨密度。危險因素決定了危險人群,決定了那些需要做骨密度篩查的群體,值得一提的是既往脆性骨折史極為重要,即使骨密度正常也要按骨質疏鬆處理,而且是重度骨質疏鬆。可見危險因素貫穿了骨質疏鬆防治的全過程,正確恰當的把握這些危險因素對骨質疏鬆診療策略和預後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