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張剛利

  HFS理想的治療方法應當是既消除痙攣症狀,又完好地保留面神經的功能。隨著顯經外科技術的發展,採用顯微血管減壓術(MVD)治療HFS,具有創傷小、治癒率高,手術併發症發生率低,特別是其能完全保留神經、血管功能等特性,成為目前HFS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發病原因

  1、血管壓迫

  面神經出腦橋區(Root Exit Zone,REZ)受血管壓迫被認為是HFS的常見原因。然而不同的作者對REZ的定義不盡相同,傳統認為REZ是面神經中樞段和周圍段交界處,又稱Obersteiner-Redlich區。其實臨床上多指顱神經的中樞段,其對血管壓迫十分敏感,而被雪旺細胞包裹的周圍段對血管壓迫則較為耐受,所以責任血管多數被發現在中樞段。

  2、佔位病變

  佔位性病變也是HFS形成的一個原因,也稱“繼發性面肌痙攣”。文獻報道橋腦小腦角(CPA)腫瘤引起面肌痙攣約佔0.8%,這些腫瘤可以是腦膜瘤、表皮樣瘤、神經鞘瘤,可以是腫瘤單獨壓迫引起HFS,也可以是腫瘤和血管同時壓迫引起HFS。

  3、其他因素

  據文獻報道,約12%的貝爾面癱病人隨後都發生了HFS。儘管貝爾面癱的確切病因仍不清楚,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是由炎症引起,炎症導致面神經受血管壓迫以及區域性缺血和脫髓鞘,從而導致了HFS的發生。此外,Hideto等報導了5例家庭性HFS,發現家族性與分散性在臨床表現上並無明顯的區別,並且也沒有確切的遺傳模式,有可能是低外顯率的常染色體所致。

  二、治療

  1、藥物治療半面痙攣通常需要手術治療。早期、程度較輕者可進行內科治療。卡馬西平和苯妥英通常治療無效,這與病因明確的三叉神經痛情況不同。區域性注射肉毒毒素(Oculi-num)治療半面痙攣和/或眼瞼痙攣可能有效。

  2、手術治療許多切除治療方法對半面痙攣有效(包括切斷面神經分支),但會使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面癱。目前HFS的治療方法主要為MVD,將侵犯神經的血管從神經上移開,在二者之間放置海綿(如Ivalon聚乙烯甲醯乙醇泡沫)作為墊狀隔離。其他墊狀物的效果與之相比不太滿意(肌肉可能會消失,Teflon墊可能較薄。國內目前使用較廣泛的墊狀物材料為Teflon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