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頭頸科 副主任醫師 崔雨田

  微創是本世紀外科發展的趨勢,甲狀腺手術也同樣經歷微創化發展的歷程。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腔鏡甲狀腺手術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應用。也有人說腔鏡甲狀腺手術不是微創手術,是“巨創”手術,往往這樣說的醫生是不會做腔鏡甲狀腺手術的,所謂巨創不過是拒絕的藉口而已,拒絕更新理念,拒絕接受新技術。

  甲狀腺腫瘤患者有著微創美容的需求,各類微創器械和裝置的發明凝聚了科學家們無數心血;作為醫者,有責任將微創美容的理念和技術引入到甲狀腺腫瘤的臨床治療。目前已開展的各類甲狀腺腔鏡微創手術有十多種之多,總有在根治疾病的前提下適合的微創手術改善了甲狀腺手術後的頸部美容效果,滿足對美容期望較高的年輕女性、職業人群等甲狀腺患者的治療要求。對很多醫生而言,學習的過程是艱苦的,利用和患者醫學知識的不對等簡單的拒絕是容易的。

  目前,實行腔鏡甲狀腺手術主要有3類徑路:一種是鎖骨上或下徑路,這樣的術式在韓日等亞洲國家應用較多,它的優點在於離腫瘤位置近、分離創面小,同時便於中轉傳統開放手術,但該徑路會使頸部留下瘢痕;

  第二種是前胸壁或胸乳徑路,該徑路的切口位置低、手術外觀好、術中顯露充分、醫生容易掌握,可以進行雙側腺葉的切除,缺點是分離創面大,對於亞洲黃種人來說胸骨旁切口容易形成瘢痕,而歐美人種這樣的情況較少;第三種是腋窩徑路,它具有較好的手術外觀,但只能進行一側腺葉切除。此外,近幾年有人嘗試耳後徑路和自然腔道(口腔)徑路,均取得了階段成功,尚待完善。目前,在臨床廣泛應用且技術穩定成熟的是腔鏡輔助頸部單一小切口徑路手術。

  頸部單一小切口徑路技術由義大利醫生Paul miccoli於1997年首創。1999年日本學者Shimizu K 完善外提吊無氣腔室技術。2000年中國臺灣學者將超聲刀技術引入該術式。2002年由邵逸夫醫院高力教授將該技術引入國內,並對操作技術做了多項改進,形成了“三大技術和一個變通”:建腔調節技術、小腔室內鏡顯示技術、超聲刀使用技術及切口長度變通。

  使該術式成為一項成熟的微創內鏡輔助甲狀腺外科技術(改良Miccoli術式)。高力教授為該術式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基本手術方式:在人體下頸部的自然橫紋設計切口,取頸前正中長2cm左右的切口進入,通過拉鉤懸吊直接在帶狀肌下於甲狀腺表面組織自然間隙建立工作腔室,無需人體內二氧化碳充氣,在內鏡的完美配合下,完成對甲狀腺病變組織的切除.。

  所謂完美配合,是說在小切口直視視野不能完成手術的情況下,通過腔鏡視野的配合和放大功能,可以完成手術,同時也保證治療的徹底性。(術後一月)

  該術式適應症廣,可以行腺瘤摘除術、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甲狀腺葉切除術及甲狀腺癌根治術等各式甲狀腺手術。能使手術真正達到微創、美容、幾乎不出血、操作時間短、治療徹底及療效可靠的效果。與近年來開展的經胸乳或腋窩入路的腔鏡甲狀腺手術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創傷更小、手術時間短、適用範圍更廣,同樣不影響美觀的效果,達到最佳的診療效應,即術後應有最佳的內環境穩定狀態、最小的手術切口、最輕的全身炎症反應、最小的疤痕。

  該術式既可以和開放手術一樣直視視野下操作或探查,又可以和腔鏡放大視野下進行精細化解剖和操作,同時二者結合延展手術的術野和操作範圍,完全可以保證手術的徹底性,是結合開放手術和腔鏡手術二者的優點和長處的一個術式和應用。 根據個人的實踐和理解,在現在絕大多數甲狀腺腫瘤都可以通過2釐米、3釐米切口或者腋下、胸乳入路的腔鏡手術切除,而且其徹底性安全性較開放手術更進一步,甲狀腺手術美容效果的追求不再是夢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