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衛生科 主任醫師 楊紅

  一、雙相障礙概念

  雙相障礙也稱雙相情感障礙,是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雙相障礙一般呈發作性病程,躁狂發作需持續一週以上,抑鬱發作需持續兩週以上,躁狂和抑鬱常反覆迴圈或交替出現,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發作後進入精神狀態正常的間歇緩解期,大多數病人有反覆發作傾向,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病情嚴重者在發病高峰期還可出現幻覺、妄想或緊張性症狀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症狀往往持續相當時間,並對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二、雙相障礙對大腦的損害

  1、結構性影像學研究:多數CT研究發現雙相障礙患者腦室較正常對照組為大。腦室擴大發生率為12.5%~42%。有些患者有部分腦區灰質變性、體積縮小。

  2、功能影像學研究:發現一些抑鬱症患者左額葉區域性血流量降低、左前扣帶回血流量降低,降低程度與抑鬱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

  三、臨床表現

  (一)躁狂發作:典型臨床症狀是情感高漲、思維奔逸、活動增多。

  1、情緒高漲:患者感到特別愉快,自我感覺良好,輕鬆愉快,無憂無慮,笑容滿面,興高采烈,沒有難事,有人表現為因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易激惹)。

  2、思維奔逸:思維聯想加快,言語增多,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內容豐富,詼諧幽默,患者自身感到腦子變得非常靈敏、聰明、反應迅速。自我感覺良好,誇大自己的能力、財力、地位,認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掙大錢。

  3、活動增多:患者活動多,好交往,好管閒事,要幹大事,要做許多事。精力旺盛,睡眠需要減少,不知疲倦。做事有頭無尾,易轉移注意力,行為草率、不顧後果。好花錢,追求享樂。易與周圍發生衝突,性慾增強、性行為輕率。

  躁狂狀態嚴重時可表現出不協調症狀,言語、行為紊亂,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常對自己病情沒有認識能力,不認為有病。

  (二)抑鬱發作:

  1、情緒低落:患者興趣缺乏,無愉快感,高興不起來,疲乏無力,精力下降,終日憂心忡忡、鬱鬱寡歡、愁眉苦臉、長吁短嘆,對今後感到沒有信心,生活懶散,行為被動。程度較重的可有幻覺、妄想等症狀,有悲觀絕望、厭世言行。常伴隨擔心多慮,緊張不安,心情煩躁、軀體不適等焦慮症狀。

  2、思維遲緩:患者言語減少,聲音低沉,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腦子像塗了漿糊一樣開不動了”,能力下降。

  3、意志活動減退:行為遲緩,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整日臥床,不想上班,不願外出,迴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個人衛生都不顧。

  4、軀體症狀:很常見,有嚴重失眠,食慾紊亂,精力不足,性功能下降,體重下降,全身不固定疼痛、閉經等多種軀體不適感,症狀在晨間加重。

  四、雙相障礙疾病特點:

  1、是一種複雜的可以復發的障礙。

  2、發病年齡早:起病高峰年齡15-24歲。

  3、性別:雙相I型男女患病機率均等,雙相II型則以女性常見。

  4、 診斷困難:通常5-10年後才得到確診。

  5、自殺風險高:1/3嘗試過自殺,最終10%-20%死於自殺。

  6、雙相障礙的複發率高,反覆發作者預後更差。

  7、軀體疾病風險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患病風險。

  8、心境發作:躁狂、輕躁狂、抑鬱、混合發作等多種形式。

  9、共病多。

  10、雖雙相障礙可自行緩解,但不加治療會使病程延長,復發增加。

  11、長期反覆發作可導致人格改變和社會功能受損,10%轉為慢性症狀。

  五、雙相障礙的疾病負擔和危害

  1、雙相障礙疾病負擔很重,在15~44歲年齡組傷殘調整生命年減少前10位精神疾病中,雙相障礙排在第三位,中國各種疾病負擔中雙相障礙排第13位。

  2、雙相障礙的複發率高,反覆發作預後更差。

  六、抑鬱症具有下述特點要高度注意是否潛在雙相障礙的出現

  1、發病早;

  2、 抑鬱頻繁發作,且發作時間短;

  3、雙相障礙一級親屬家族史;

  4、病前具有情感旺盛和(或)迴圈氣質和(或)邊緣型人格障礙;

  5、季節性情緒變化;

  6、既往抗抑鬱藥物治療療效差和(或)治療後心境快速變化和(或)誘發躁狂或輕躁狂;

  7、睡眠過多和(或)日間睏倦;

  8、貪食或體重增加;

  9、精神運動性遲滯;

  10、有精神病性症狀;

  11、有產後抑鬱。

  七、雙相障礙的長期治療原則

  1、綜合治療原則:應採取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包括家庭治療)和危機干預等措施的綜合運用,其目的在於提高療效、改善依從性、預發覆發和自殺,改善社會功能和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長期治療原則:雙相障礙幾乎終生以迴圈方式反覆發作,其發作的頻率遠較抑鬱障礙為高,常呈慢性過程,所以,應堅持長期治療原則以阻斷反覆發作,長期治療包括三期: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維持期治療。

  八、雙相障礙預後不佳的原因

  1、高複發率:90%以上反覆發作;

  2、高自殺率:25%~50%自殺未遂,11%~19%自殺死亡;

  3、高共病率:46%伴酒精依賴,60%伴藥物依賴;

  4、疾病負擔大。

  九、雙相障礙早期識別的十大線索

  1、發病年齡早(首次抑鬱發作年齡<25歲)。

  2、發作性心境不穩定:指心境波動很大,抑鬱、焦慮、欣快、煩躁不安、緊張、激越、易激惹、衝動、憤怒等病理情緒呈短暫發作,持續數小時或1~2天。

  3、抑鬱發作伴不典型特徵:包括食慾亢進、體重增加、睡眠過多,灌鉛樣肢體麻痺體驗,短暫欣快發作,伴精神病性特徵,伴各類焦慮如恐懼、強迫、驚恐發作等,伴經前期煩躁障礙、癔症樣煩躁,抑鬱發作具有季節性等。

  4、抑鬱頻繁發作,一年內抑鬱發作超過4次;

  5、抗抑鬱劑治療引起轉躁。

  6、雙相障礙家族史陽性;

  7、病前情感氣質;

  8、邊緣性人格障礙。

  9、輕躁狂發作維持2~3天。

  10、煩悶性躁狂:其主要表現為:煩躁、焦慮、沮喪、易於激惹、衝動、自控下降、缺乏理智、活動性增高、思維過分活躍等,這些表現可以在抑鬱相中間穿插或交替出現。

  十、影響維持治療依從性的因素

  1、疾病因素:物質濫用、既往住院治療、精神病性症狀、疾病洞察力下降。

  2、用藥因素:藥物不良反應、每日獲益不明顯、每日服藥量及次數多。

  3、患者態度:不認為有用藥必要、對用藥態度消極、感覺外貌變化明顯、感覺生活目標受到干擾。

  十一、雙相障礙復發風險增加的預測因素

  1、近期有物質濫用障礙史;

  2、早期語言虐待史;

  3、女性;

  4、首次抑鬱發作較晚;

  5、非典型特徵 (如伴有強迫、與心境不一致的精神病症狀等);

  6、發作間殘留症狀;

  7、快速迴圈、不工作或社交損害;

  8、無人監管患者服藥。

  十二、預防復發的六大口訣

  1、藥物治療需堅持;

  2、家庭關愛不可少;

  3、心理治療減壓力;

  4、提高患者應對力;

  5、定期複診要記牢;

  6、復發症狀早識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