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科 主任醫師 王永龍

  心身疾病或稱心理生理疾病是研究精神心理活動和軀體之間相互關係的醫學。人類在成長、學習、工作、與人際交流的生活環境中長期慢性的心理活動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失調、自主神經功能失控,內分泌功能紊亂,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組疾病或者是在機體患病以後引起的情緒心情的變化。

  有“病”理念:人們看病養成一個習慣性的理念,認為什麼部位不舒服,在醫學檢查上就一定能查出相應的病理改變來,對一些查不出問題的就懷疑檢查裝置有問題或人為的不想讓其知道其病情,或者醫生的水平有限,換一個科室再看再查,仍然查不出疾病的病因來,往往喜歡換一家醫院再查或反覆來往於各個醫院之間,卻不能認識到有一些軀體的嚴重不適或者慢性的疼痛並不一定要有機體的嚴重病理改變,而是由心身疾病所致。

  長期慢性的心理刺激:21世紀是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因素引起的學生學習繁重、緊張、考試問題、擇業困難、工作時的承受問題(責任感、責任心、追求完美、怕失業、怕出錯)、下崗離退休後工作生活改變的適應問題,兒童的教育問題,婦女的青春期、經期、產孕期、更年期的心理健康問題,老年期的心理調節問題,對於這些長期的慢性的刺激和適應問題,人們不以為然,認為人人都必須遇到的事不算是心理刺激因素,沒有感覺到有壓力、有精神緊張,卻不明白這就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精神心理刺激,人們把這些接受到的刺激能夠釋放出去就能保證心身健康,若有一段時間不能很好的釋放出去就將這些慢性刺激轉化為一些軀體的不適可能引起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引起的機體變化:

  患者感覺身體疲乏無力、軟、睏倦、沒精神;沒有內在活力不思活計不想動彈;經常有入睡困難、睡眠淺、易被幹擾、易驚醒、醒後再入睡困難、早醒、夢多、白天不敢睡覺,或者嗜睡、睡眠增多;經常有頭痛、頭暈、耳鳴、眼睛澀脹、腦袋發悶、頭皮發緊發麻;有忽冷忽熱、突然出汗、打冷顫;有腰痠、背困、脖子發僵硬;胳膊發麻手心發燙或發涼、腿發軟無力腳心發燙或發涼;有的人有慢性的全身疼痛不適或者有嚴重的無法形容的全身難受。

  有胸憋氣緊、氣不夠用、咽喉部有阻塞感、喜歡長出氣常嘆氣、感覺胸口裡麻煩有抓挖的感覺或揪的感覺;有心悸、心慌、心跳加速、心跳加劇、心要跳出來的感覺,伴有覺得快要失去控制的感覺或者快要死的感覺、肢體發抖;有的人有口乾、口苦、口鹹的感覺,沒有食慾、不思飲食,有乾嘔、噁心、噯氣、返酸,不敢吃熱的,不敢吃涼的,不敢吃水果等,怕吃壞肚子,怕吃了消化不動,有肚子脹,大便祕,體重下降;有的人夜尿多,小便時尿道口有燒灼感或癢癢感,或總有尿不盡的感覺。

  小肚子總有下墜感;月經紊亂、性慾減退或消失;情緒有煩躁、有坐立不安,情感脆弱易激動、易傷感、易哭、有時候想發脾氣、想發火或者經常發脾氣發火,有擔憂、緊張、害怕,常常感覺鬱悶、情趣興趣降低;有的覺腦子反應慢遲鈍、記憶力減弱、注意力有分散;嚴重的覺得活的疲憊、活的累、活的辛苦,甚至產生了悲觀厭世的想法等症狀。還可以引起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

  醫療資源:

  由於對心身醫學知識的瞭解匱乏,醫生、患者及家人往往做一些過多的反覆檢查,或者做一些不必要的大型檢查,醫療費用已高昂花費造成疾病負擔加重,一方面家人也認為反覆檢查查不出問題是患者沒事找事,沒病找病,影響家人的心理感受,影響家人的工作和休息,甚至影響了家人的團結,卻沒有想到是一種心身疾病在作怪。

  另一方面要反覆的託關係找專家,總想給專家多說點、多談點,總是害怕沒有給專家說完全要寫在紙上寫了好多給專家看,總是害怕專家沒有仔細的看完自己的檢查結果,總是害怕專家沒有認真、仔細的給自己審病,總是害怕專家給漏診了或者誤診了,過多的糾纏醫生佔用了醫生給其他病人的看病時間。造成了醫療資源過度的浪費。

  心身疾病的康復:

  心身疾病的發生率在逐年上升,造成人們生活質量全面下降,社會功能嚴重受損,並逐步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大殺手。所以,心身疾病的問題已得到社會與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心理健康諮詢已逐步得到人們認可,並且顯得必不可少。

  心身疾病的康復要求既要治療疾病也要給與心理關懷(心理治療)。治療疾病要求要系統、規律、全程的治療,要按醫生的要求按時門診複查,藥物要從小劑量逐漸加量,一般在一個來月的時候加到治療劑量,隨後依據病情調整劑量;急性治療期一般在1-3個月,一般在3個來月的時候身體感覺同正常時一樣;接著是鞏固治療期一般需要6-8個月,此時藥量調節變化不大;隨後進入維持治療期,時間稍長點,此階段藥量逐漸減量直到停藥。年齡越大維持時間越長,發現的越早治療的越早需要治療的時間越短,拖得越長治療的越晚需要治療的時間越長。

  中途停藥或沒有按要求治療容易復發,復發的次數越多,下一次的急性治療期需要的時間越長甚至要翻倍,提醒大家要嚴格執行醫囑。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依據病情進行心理疏導、認知治療、放鬆治療、自我認識,讓患者不要過多的自我關注,不要過多的找軀體不適體驗。

  如果您周圍的同事、朋友、親屬或者您覺得有不清楚該到何處去看的病,那麼請您到精神科門診進行諮詢,我們會全心全意的為您服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