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治醫師 陳海濱

  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痔瘡又可分內痔、外痔和混合痔。

  (一)內痔

  發生於肛管齒線以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塊,稱為內痔。又稱“裡痔”。內痔是肛管直腸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好發於截石位的3、7、11點處。其臨床特點是便血,痔核脫出,肛門不適感。多發生於成年人,嬰幼兒罕見。

  1、臨床表現

  ⑴症狀

  ①便血 為本病最常見的症狀,多在排便時出現手紙染血,甚者可出現點滴狀出血或

  噴射狀出血,血液與大便不相混合,顏色鮮紅,多無疼痛,呈間歇性發作,常因飲酒、疲勞、便祕、腹瀉等誘因使症狀加重。

  ②脫出 隨著病程延長,痔核會逐步增大,可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脫出物顏色鮮紅或灰白,若不及時回納,區域性腫脹可加劇。

  ③肛周潮溼、瘙癢 痔核反覆脫出,肛門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溢於肛門外,故自感肛門潮溼;分泌物長期刺激肛周面板,易引起肛周溼疹,瘙癢不適。

  ④疼痛 脫出的內痔發生嵌頓,引起水腫、血栓形成、糜爛壞死,可有劇烈疼痛。

  ⑤便祕 常因恐懼出血,人為地控制排便,引起排便習慣的改變,或造成習慣性便祕;長期便祕或糞便乾燥,容易擦傷痔核表面黏膜,引發內痔出血,二者互為因果,導致病情加重。

  如出現長時間、大量的出血,又未進行正確、及時、有效的治療,常可引起失血性貧血,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肛門內痔核脫出,如不能及時自行或手法復位,易導致脫出物腫脹、疼痛加劇,發生嵌頓,甚則血栓形成或水腫,經常磨擦刺激,可引起區域性破損、糜爛、滲出味臭等。

  ⑵體徵

  ①區域性視診 可見齒線以上的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和出血點,個別可見有血栓形成,甚至有糜爛、壞死。

  ②直腸指檢 早期內痔因痔核柔軟,做直腸指檢時一般不易觸及,如痔核反覆脫出,其表面纖維化,可觸及包塊隆起。

  2、其他輔助檢查

  ① 肛門鏡檢查 通常在肛門視診、直腸指檢後進行,重點觀察內痔的部位、大小、數目、色澤、潰瘍和出血點等情況。檢查時應遵循規律,逐一進行,不可遺漏,檢查完畢後及時記錄。

  ② 內窺鏡檢查 對於肛門鏡檢查不滿意,不能明確診斷者,可採用內窺鏡檢查,目前常用的有纖維結腸鏡和電子腸鏡等。

  如需施行手術等特殊治療時,應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心電圖和X線胸片等檢查。

  3、疾病分期

  I度內痔 便時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無內痔脫出,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度內痔 便時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伴內痔脫出,便後可自行回納。

  Ⅲ度內痔 便時帶血,滴血,伴內痔脫出或久站、咳嗽、勞累、負重時內痔脫出,須用手回納。

  Ⅳ度內痔 內痔脫出不能回納,內痔可伴發絞窄、嵌頓。

  (二)外痔

  外痔是指發生於肛管齒線之下,由痔外靜脈叢擴大麴張或痔外靜脈破裂或反覆炎症纖維增生而成的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臨床特點是自覺肛門墜脹、疼痛、有異物感。

  由於臨床症狀、病理特點及其過程不同,可分為結締組織性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

  1、炎性外痔 多見肛緣面板破損或感染,呈紅腫或破潰成膿,疼痛明顯。

  2、血栓外痔 好發於肛緣外截石位3、9點,以中年男性居多。肛緣皮下突發青紫色腫塊,區域性面板水腫,腫塊初起尚軟,疼痛劇烈,逐漸變硬,活動性好,可移動,分界清晰,觸痛明顯。

  3、靜脈曲張性外痔 排便時或久蹲,肛緣皮下有柔軟青紫色團塊隆起,可伴有墜脹感,團塊物按壓後可消失。

  4、結締組織性外痔 肛門邊緣處贅生皮瓣,逐漸增大,質地柔軟,一般無疼痛,不出血,僅覺肛門有異物感,偶有染毒而腫脹時,才覺疼痛,腫脹消失後,贅皮依然存在。

  (三)“內憂外患”的混合痔

  混合痔是指內、外痔靜脈叢曲張,相互溝通吻合,使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體者。多發生於肛門截石位3、7、11點位處,以11點處更為多見。兼有內痔、外痔的雙重表現。

  本病臨床表現為在肛管內齒線上下同一方位出現腫物,無明顯分界,參見內痔、外痔的有關內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