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徐一君

  先天性主動脈瓣病變可以分為:主動脈瓣狹窄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兩大類。關於主動脈瓣狹窄的治療,文獻報道較多。但是關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治療報道較少,幾乎沒有哪本書將先天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作為獨立章節來介紹。

  先天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種:主動脈瓣二瓣化畸形、主動脈瓣四瓣化畸形、主動脈單瓣化畸形、以及室間隔缺損合併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其他原因還有主動脈瓣狹窄成形術後、包括經皮球囊擴張後關閉不全和瓣下狹窄衝擊所致的關閉不全等。重點介紹以上四種情況的處理。

  1、主動脈瓣二瓣化畸形

  主動脈瓣二瓣化畸形是指主動脈瓣可見兩個基本正常的瓣交界、一個對合緣,一側為融合瓣,多為左右冠瓣融合,其次為右無融合,另一側近似正常地為參考瓣。不同於正常瓣葉各佔瓣環33%的比例,而瓣化畸形大瓣佔55%,小瓣45%,偶爾也可以兩個瓣葉對稱,這種情況佔二瓣化畸形的2%左右。

  二瓣化畸形人群發病率為1-2%左右,多數患者終生沒瓣膜問題。另有15 %到20%患者表現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AI),AI的原因多為融合瓣葉壅長,這其中57%的AI患者可以修復的。

  成形理念有兩種:兩瓣三瓣化和立足兩瓣做成形。

  首先介紹三瓣化治療切開融合交界,用自體心包重建瓣葉和瓣交界。一般自體心包長度大於主動脈直徑的15%,高度大於正常對合緣5mm。

  從隨診結果看療效欠滿意,可能與該技術需要同時兼顧三個對合緣,難度較大有關,因此現在的技術都傾向於減少主動脈對合緣的上。

  其次,立足於兩瓣化的“一個對合緣”的成形技術。該技術成功的關鍵是兩個瓣葉中的一個要接近正常,也就是參考瓣(reference cusp)基本近正常,同時融合瓣瓣葉要足夠長。

  reference cusp基本正常是指瓣葉的有效高度(瓣緣到瓣環的垂直高度)>8mm,至少〉5 mm,正常人為8-10mm。或者reference cusp不正常,但是可以通過簡單修復恢復到基本正常範疇。這包括:對於融合瓣的修復首先是找出返流口,通過間斷縫合銷出返流口,同時增加瓣葉的有效高度,最終實現兩瓣緣長度一致、高度一致。

  當脫垂瓣葉過多時,可用楔狀切除,但要保留結實的縫合緣,否則會影響修復後瓣葉的耐久性。如果融合脊有明顯鈣化,可用作適度廣泛的切除,再用一小塊三角形心包片進行修復。

  當融合瓣瓣葉長度不夠時,一般不建議成形,不得已可以採用過度摺疊技術。

  對於交界分開的可用作交界摺疊,強調的是要同時在摺疊交界瓣緣做8字縫合加固;對於交界錯位的也可以通過交界摺疊技術進行矯治,摺疊交界瓣緣做8字縫合加固;對於瓣環大小正常,竇部直徑<45 mm,但竇管交界〉40mm的病例,可以在竇管交界處換一段人工血管。對於瓣環大小正常,竇部直徑〉45 mm,竇管交界〉40mm的病例,可以在主動脈瓣成形的同時行升主動脈成形術,或者行升主動脈Remodling技術修復。

  結果:

  1、70%的AI可以成形

  2、離開手術室的標準是:主動脈瓣少量返流,峰壓< 30 ,平均壓< 15可以接受。

  3、10年的再手術率一般在20%左右,一半的成形失敗會發生在手術後的第一年。

  4、 5年的免於再手術的機率(主動脈瓣返流量中量一下)是91%到96%不等。主動脈瓣葉對稱性脫垂是再手術的主要原因。

  2、主動脈瓣四瓣化畸形

  主動脈瓣四瓣化畸形發生率很低,0.1‰- 0.3‰。四瓣的形態可分成7種之多,其中4個大小均等的瓣葉、3個大小均等的大瓣葉+1個小瓣葉、2個大瓣葉+2個小瓣葉三種畸形佔畸形總數的85%; 最易出現多餘瓣葉的位置是在右無冠瓣之間和左右冠瓣之間。

  兒童期和青春期常常沒有瓣葉功能異常的表現;隨著年齡增長,由於瓣葉對合不全所致的瓣葉纖維增厚,逐漸出現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當主動脈瓣四瓣化畸形患者出現主動脈瓣中到大量返流時,需要考慮手術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需要行主動脈瓣替換手術,只有少數患者可以做主動脈瓣成形修復手術。成形的理念就是把四個瓣葉做成三個瓣葉。具體技術包括小瓣葉與鄰近瓣葉融合,交界摺疊等。

  3、主動脈單瓣化畸形

  文獻報道通常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單一交界型,另一種為無交界型。單交界型的交界幾乎均位於左無冠瓣交界處,而左右瓣和右無瓣發生融合,這種型別較為多見;無交界型的瓣膜一般呈拱頂狀,有時在瓣口水平可見交界處痕跡。單葉畸形出生時即存在主動脈瓣狹窄,少數病例伴有主動脈瓣返流。

  單交界型可以做主動脈瓣成形,方法就是單瓣二瓣化:通過切開右無交界,使單瓣變成二瓣。

  具體方法是沿單一瓣葉融合緣切開瓣葉到瓣環水平,再沿瓣環向兩側延伸5-10mm,用自體心包加寬修復切開的瓣葉,重建瓣緣和瓣交界。

  有一篇文獻報道了20患者,手術中超聲提示:19例患者術後主動脈瓣返流量為微少量;隨診4到47個月,僅1例患者於術後3年因為AI再次手術,其他患者主動脈瓣功能基本穩定。4年內避免出現主動脈瓣中量以上返流的機率是77%,避免再手術的機率是67%,避免換瓣的機率是100%。

  4、室缺合併AI

  室缺合併主動脈瓣脫垂的發生率為5%左右,多數發生在流出道間隔缺損的病例,以幹下型缺損最多見。室缺以大於5mm的中等大小室缺為主,小於5mm和巨大室缺發生較少。

  發生機理:首先是組織結構缺失,主動脈瓣環水平缺少了相應的支撐物;其次是血流動力學影響:“Venturi effect”,由於室缺的存在,導致主動脈瓣下存在一束左向右的快速血流,可以導致相關主動脈瓣葉向同血流方向漂移。

  臨床上可以分為3個階段:

  1、主動脈瓣脫垂期

  2、可逆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期

  3、不可逆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期

  主動脈瓣脫垂期:由於Valsalva 竇壁缺少了相應的解剖支撐物,每個心臟收縮期都會把相應結構推向右側,這將導致主動脈瓣環的擴張,瓣葉脫垂,但不會發生明顯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可逆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期:隨著病情的進展,由於主動脈瓣對合緣的延長和“Venturi effect”的作用,主動脈瓣開始出現輕度返流;不過此時的返流是可逆的,如果室缺得到及時修補,主動脈瓣返流也將隨之消失。

  不可逆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期:病情進一步進展,舒張壓促使脫垂瓣葉脫垂進一步加重,並與室缺周圍的纖維組織粘連,瓣葉結構發生嚴重變化,主動脈瓣竇和瓣環都會進一步擴大,此時單純修補室缺不能解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問題。

  從臨床分期我們可以發現,新生兒期的室缺幾乎是不合並AI的,兒童期隨著室缺所致血流動力學對主動脈瓣的不良影響,主動脈瓣反流風險逐漸增加,產生返流的高峰期一般在 5 到 10 歲左右。因此,早期手術可以避免AR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