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急診科 住院醫師 任並斌

  輸液過程中突然死亡,是醫療行為中的常見現象。在醫生看來,幾乎每天都有病人在輸液過程中死亡,大凡危重病人都要輸液,而在輸液中死亡,實在太過稀鬆平常;而在患方看來,能夠輸液,說明病人尚能救治,輸液前活生生的,輸液中突然冰冷陰陽兩隔,無法接受之餘,單從時間關係上分析,輸液必是死亡的罪魁禍首。醫患分歧之大,衝突之激烈也就可想而知。

  最常見的原因便是疾病的自然進展,可能要佔到輸液中死亡的90%以上。理由不言自明,大多數病人到了疾病終末期都是在醫院度過,終末期意味著一切生理和治療所需物質,都只能通過輸液獲取,在輸液中死亡是再自然不過的結局。要減少輸液中的死亡,只能減少輸液。此類死亡,不產生法律責任。

  第二個原因是藥物過敏性死亡。此又包括兩個原因,一是藥物自身化學成份引起機體過敏,二是藥物不致敏但所輸液體中包含可引起過敏的雜質。對於藥物性過敏,大多在兩個環節產生法律責任,一是該皮試未皮試,如青黴素類;二是疏於防範與應對,如頭孢類藥物雖不要求皮試,但如果疏於預見且在發生過敏後未及時採取有效抗過敏措施,可產生法律責任。對於藥物之外的雜質引起的過敏,其責任多由藥廠承擔,但在法律上確定系雜質引起過敏,卻又是較為困難之事。據有關文獻報道,雜質過敏在我國輸液反應中佔多數,此又是社會問題,解決非一日之功了。

  第三個原因是藥物的毒副反應。藥物的毒副反應是在正常用藥情況下發生的不同於過敏反應,與劑量相關、但與治療目的無關的,可造成機體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不良反應,包括毒反應、副反應,如何首烏之肝毒性,關木通之腎毒性,康泰克之睏倦、大便乾燥等副反應等等。輸液中因藥物毒副反應而導致死亡的案例並不多,因為任何毒副反應的發生多需要時間,很難造成立即致死性原因。

  但某些可引起心血管副反應的藥物則可能導致輸液中死亡。筆者遇到過輸林克黴素、前列地爾的過程中死亡的案件,且經鑑定構成醫療損害,原因就是此兩類藥物,均存在導致低血壓、氧飽和度下降的毒副作用,有可能在輸液中導致死亡,但醫生用藥違反了有關規範。不過毒副反應,就其本質來說,系藥物研發中的問題,醫生難以預見、難以防範,因此要求其承擔法律責任有相當難度的。

  第四個原因是違反給藥規範。如改變給藥途徑,將只能靜脈點滴的改為靜脈推注,只能口服的改成靜脈點滴;或者違反用藥禁忌症原則,如本有心肺功能嚴重不全或心律失常者,卻又使用能夠導致血壓下降、加重心律失常的禁用藥物,則有可能在輸液過程中導致死亡。

  第五個原因是輸錯藥物。包括核對醫囑錯誤或者乾脆將病人搞錯,將甲藥輸成乙藥,將給甲病人的藥輸給乙病人。最常出現的的是血型核對錯誤,如將A型血輸成B型血等。

  其他更少見的原因,還包括輸液技術不過關,如輸液前空氣未排空,引起空氣栓塞;靜脈置管時針頭斷裂等等。

  以上各種導致輸液中死亡的原因,大多可以通過輸液事實、病人生前的客觀表現、未輸完藥物的檢測等而予以明確,如果還不能明確,亦多能通過屍體解剖而明確。

  遺憾的是,當人間失去信任,理性也就難以成為訟爭解決之道,於是暴力一再上演。而以暴制暴,也只能製造更多的暴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