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治醫師 王雲芳

  疝,俗名疝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種類。疝多是因為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

  臨床表現

  分為腹股溝直疝、腹股溝斜疝、股疝、臍疝、白線疝、切口疝、嵌頓疝、絞窄疝等。

  一般症狀:站立時突出,仰臥後消失,按壓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頓疝、絞窄疝則有疼痛感且很難推回腹腔。疝若任其發展極易發生粘連和嵌頓,因此應及早接受治療。

  型別按患病部位來分

  腹股溝疝:此類疝可能出現、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高峰發生在初期的童年時期,80%――90%發生在男孩,其次為老年人。

  腹壁疝:這類疝主要發生在肚臍周邊部位,婦女疝患者佔多數。多數發生在20---50歲之間。

  臍 疝:發生在肚臍,肚臍內部呈圓環凸起。臍疝10%----20%發生在嬰兒、兒童,其次成年女性比較常見。

  陰 疝(陰囊墜脹):男士發生在陰囊部位,產生陰囊墜脹,嚴重時明顯腫大,行走極為不便。女性發生在卵巢部位,使得下身明顯腫大,伴有墜脹疼痛感。此疝除可用利水消疝方治療外還可以用手術治療。

  切口疝:此類疝發生在早先原外科手術切口創傷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發生在外科手術幾個月或幾年後。

  疝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祕、營養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症狀。又由於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則可因疝的擠壓而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而中青年患者則易導致性功能障礙。還由於疝囊內的腸管或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回納困難,導致疝嵌頓,出現腸梗阻、腸壞死等危險情況。

  治療的方法

  1、保守療法 保守治療主要有藥物療法和疝帶療法兩類

  藥物療法:能緩解疝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祕等症狀,從而使疝減輕;不足之處是無法控制疝脫出,無法達到根治。常用中成藥有利水消疝方,疝內消丸、桔核丸、補中益氣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調,紗布包敷臍部等。

  疝帶療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從而能有效阻止疝發展、緩解疝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祕等症狀。缺點是使用不便和無法根治疝。

  2、手術療法

  手術療法有疝傳統修補術、疝補片無張力修補術、疝腹腔鏡修補術三類

  疝傳統修補術:是將與腹壁缺損相鄰的組織拉到一起縫合,這樣的治療方法張力過大,容易復發,通俗的理解就是容易撐開.

  疝補片無張力修補術:用人工材料把腹壁缺損處進行修補,就象我們用一塊好的布去補衣服上的破洞一樣。由於不用強行把缺損處的周邊組織縫在一起,所以,它不存在張力問題,因此這種手術得名無張力修補術。

  疝腹腔鏡修補術:是通過腹腔鏡完成疝修補術或疝補片修補術。

  三類手術療法比較

  疝傳統修補術: 有1個大切口(長約6~8釐米);需住院7~10天左右;常規抗感染;術後疼痛等不適多見;複發率約佔20%左右;完全恢復時間普通疝約需3個月,特大疝約需6~12個月。

  疝補片無張力修補術:有1箇中等切口(長約4~6釐米);需住院3~7天左右;常規抗感染;複發率約佔1%左右;完全恢復時間普通疝約需1個月,特大疝約需3~6個月。

  疝腹腔鏡修補術:有3個小切口(長約1釐米);需住院4~7天左右;常規抗感染;必須全麻,可有戳創置鏡、氣腹導致的損傷等併發症;複發率約佔10%左右;完全恢復時間普通疝約需1個月,特大疝約需3~6個月。

  如何正確選擇治療方法

  患疝病後可根據病程長短、病情輕重、有無其它疾病按如下程式選擇治療方案:

  1、嬰幼兒1歲之內可考慮疝帶治療。如果病情不太嚴重,用這種方法嬰幼兒約90%可獲得治癒,避免手術。

  2、大多數病人則應考慮手術療法

  3、年老體弱或伴有其他嚴重疾病而禁忌手術者,白天可以在回納疝內容物後,用醫用疝帶阻止疝塊突出。

  4、但是長期使用疝帶可使疝囊頸經常受到摩擦變的肥厚堅韌而增高疝嵌頓的發病率,並經常促使疝囊與疝內容物發生粘連,對手術治療造成困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