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范增鋒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內腔的侷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顱內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區域性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臨床表現

  1、動脈瘤破裂出血症狀

  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臨床表現為嚴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病急劇,患者劇烈頭痛,形容如“頭要炸開”。頻繁嘔吐,大汗淋漓,體溫可升高;頸強直,克氏徵陽性。也可能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昏迷。部分患者出血前有勞累,情緒激動等誘因,也有的無明顯誘因或在睡眠中發病。

  2、局灶症狀

  動眼神經麻痺常見於頸內動脈-後交通動脈瘤和大腦後動脈的動脈瘤,表現為單側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內收、上、下視不能,直、間接光反應消失。有時局灶症狀出現在蛛網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視為動脈瘤出血的前兆症狀,如輕微偏頭痛、眼眶痛,繼之出現動眼神經麻痺,此時應警惕隨之而來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大腦中動脈的動脈瘤出血如形成血腫;或其他部位動脈瘤出血後,腦血管痙攣腦梗死,患者可出現偏癱,運動性或感覺性失語。巨大動脈瘤影響到視路,患者可有視力視野障礙。

  3、分類

  動脈瘤出血後,病情輕重不一。為便於判斷病情,選擇造影和手術時機,評價療效,國際常採用Hunt五級分類法:

  (1)一級無症狀,或有輕微頭痛和頸強直。

  (2)二級頭痛較重,頸強直,除動眼神經等腦神經麻痺外,無其他神經症狀。

  (3)三級輕度意識障礙,躁動不安和輕度腦症狀。

  (4)四級半昏述、偏癱,早期去腦強直和植物神經障礙。

  (5)五級深昏迷、去腦強直,瀕危狀態。

  治療

  1、顱內動脈瘤非手術治療

  主要目的在於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動脈痙攣等,適用於下述情況:

  ①患者病情不適合手術或全身情況不能耐受開顱;

  ②診斷不明確需進一步檢查;

  ③患者拒絕手術或手術失敗;

  ④作為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手段。

  2、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

  顱內動脈瘤患者發生了蛛網膜下腔出血應早期手術(夾閉瘤蒂或栓塞動脈瘤),術中採取保護腦的措施(甘露醇,巴比妥類藥等),術後擴容治療,目前對於腦前半迴圈動脈瘤及後半迴圈的動脈瘤,椎基底動脈連線部動脈瘤,小腦前下動脈及小腦後下動脈動脈瘤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後早期手術,而對基底動脈及大腦後動脈第一部分的動脈瘤多等待其神經症狀改善及穩定後再手術。

  3、特殊型別動脈瘤的治療

  (1)多發性動脈瘤出血機會較單發者為多,故有人主張處理一個動脈瘤比不處理為好,全部處理比僅處理一個為好,此外,利用一個切口在一次手術中治療所有動脈瘤對患者最為有利,如果瘤體相距較遠,則需分期手術,分期手術應首先處理出血或有出血傾向的動脈瘤,根據影像學和臨床症狀的綜合分析,約96%的出血動脈瘤能被分辨出來,對多發動脈瘤的處理與單發動脈瘤一樣,手術死亡率亦相似。

  (2)巨型動脈瘤約1/5患者由於各種原因,只能保守治療,4/5能行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