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治醫師 賀麗亞

       頭頸部腫塊可以分為三大類:

  1、炎症性腫塊的表現比較好診斷,一般都有“紅、腫、熱、痛”這樣一些表現,象臨床常見的急性淋巴結炎、頸部膿腫等都會有疼痛、區域性紅腫和皮溫增高等,當然象慢性炎症和特異性炎症比如淋巴結結核,往往這些表現不典型,就要小心鑑別了。

  2、先天性疾病多數在兒童或青少年期就能發現,大多數是囊腫性疾病,比如好發在頸部正中的甲狀舌管囊腫、頸側區的腮裂囊腫和囊狀淋巴管瘤,這些多數都表現為質地較軟的囊性腫塊,可能緩慢增大,少數時候也可突然增大,無痛癢,結合年齡特點就可以診斷。

  3、腫瘤,頸部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有神經源性腫瘤、血管性腫瘤和甲狀腺、腮腺、頜下腺等器官來源的腫瘤。神經性腫瘤一般沒有症狀,緩慢生長,頜下區和頸根部較多見;血管性腫瘤一般位置較深,如是動脈性的腫瘤觸控有血管搏動是最重要的鑑別方法。甲狀腺腫瘤多位於頸前正中靠下方氣管兩側,腮腺腫瘤多位於耳前、下、後部,頜下腺腫瘤位於下頜下,這些腺體的腫瘤以良性居多。

  惡性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於頸部的和轉移性的,轉移性(主要是淋巴結)腫瘤多見。原發惡性腫瘤常見的是惡性淋巴瘤和甲狀腺等器官的癌。惡性淋巴瘤多表現為多個腫塊的融合,質地比較硬,活動度差。轉移性腫瘤多來源於頭頸部,少部分來源於胸、腹腔器官,多位於頸側區。一般來源於鼻、咽、喉部的轉移癌多位於頸部上半部分,而甲狀腺以及胸腹部轉移來的癌多位於下半部分。

  對於頸部腫塊的診斷應該從病程、腫塊部位、性質等各個方面綜合判斷。一般說來,短時內(如7天)發生的腫塊一般為炎症性,發現已很長時間的腫塊(如7年)多為先天性,病程中等的(如7周)多為腫瘤。腫塊如果位於頸前下方,首先應考慮甲狀腺腫瘤,如位於頜下應考慮頜下腺腫瘤或淋巴結,如果位於耳周圍下方區域則應考慮腮腺來源。如果腫塊單個,無痛癢,首先考慮神經來源良性腫瘤。如果成串珠樣縱向排列,應注意有無結核的可能。如果腫塊無痛,多個,有融合,如果伴有發熱,則應考慮惡性淋巴瘤。如果腫瘤位於耳下方,質地硬,活動度差,近期增大較明顯,則應考慮咽、喉部來源的轉移腫瘤,特別是對於我國東南地區居民(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浙江等)應注意排除鼻咽癌的可能,因為鼻咽癌在我國南方是高發區。

  對於頸部腫塊的防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利用洗澡等機會自我觸控頸部,特別是頸側區,如有懷疑儘早到醫院檢查,爭取早發現。當然不必過多疑慮,不要把頸部的肌肉、血管、骨等結構誤認為是頸部腫塊;

  2、重視鼻、咽部的不適,如耳悶、耳鳴、吞嚥不適、異物感等症狀不要輕易忽視,早做檢查;

  3、 對於有家族史者,更應該定期健康檢查,及時防範;4. 戒除煙、酒,少食醃製食品(如醃鹹菜、醃鹹魚等),健康飲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