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核醫學科 主任醫師 石峰

  頭頸部器官種類多,功能複雜,解剖結構特殊,該部位腫瘤侵潤性強,復發轉移率高。頭頸部腫瘤復發患者由於經過手術根治切除,化療及足量放療,再次治療具有挑戰性,只有20%左右的患者可接受故息性手術治療。[2,3] 三維適行精確放射治療(3DCRT)及調強適行放射治療(IMRT)聯合化療等綜合治療似乎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治療後會帶來的嚴重的相關併發症,如放射線骨壞死,骨髓抑制,大出血及纖維化等,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期。對於年齡較大,身體情況較差,術後不能耐受化療或化療後復發的患者,往往喪失治療的機會,而運用B超或CT引導下放射性125I粒子組織間植入內照射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提高了這些腫瘤患者的區域性控制率及生存率。

  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利用具有放射活性的粒子,永久性植入到腫瘤織中,借放射性粒子釋放的放射線,對腫瘤進行治療區域性適形放療,使腫瘤得到高劑量,而周圍正常組織受量很少,增加腫瘤與正常組織劑量分配的差植,減少併發症,增加療效永久性植入的粒子,長期釋放射線,使腫瘤細胞增殖減少,區域性控制率提高,劑量率較低,對氧的依賴性小,降低氧增比,射線作用增強,部分克服了乏氧細胞的放射抗拒性,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放射性粒子治療惡性腫瘤國內外已見報道【4-7】,研究證明這種射線對腫瘤細胞有殺傷能力的有效期限為4~5個半衰期,長達280d,因此可以持久、最大限度的殺滅腫瘤細胞從而增加了療效。

  我們在實際治療中,由於術前行CT,B超檢查,準確判斷腫瘤復發灶及轉移灶分割槽,形態,大小,通過TPS進行術前計劃,手術在B超,CT引導下進行125I粒子植入,因此具有定位精確,區域性累積劑量高,併發症少,安全性高,可重複性高,治療效果好的特點,對於失去手術機會的晚期頭頸部復發惡性腫瘤患者及全身狀況差不能耐受手術及放化療復發的病人,這種方法尤為適合。我們總結了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35例頭頸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後復發患者,總有效率CR+PR 77.1%(27/35);6個月,1年,2年總生存率分別為100%,55.2%,  30.2%。急性黏膜及面板放療反應Ⅰ/Ⅱ級為11例,無Ⅲ級已上反應。未見明顯血象下降,無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可見,125I粒子植入治療頭頸部復發惡性腫瘤具有安全,有效,微創的特點[8-10] 。另外還有一些需注意的問題:(1)在評價標準時,我們多采用CT或MIR,但研究指出,在採用實體腫瘤反應率作為評價標準時,出現腫瘤經粒子放療後雖然出現壞死,但並未吸收,或伴有纖維化,體積不縮小或縮小不明顯,不能準確反映治療效果,多數學者認為採用PET-CT評價療效較為準確[11];(2)

  根據TPS計算植入,原則上劑量分佈應均勻;放射源應呈直線排列,相互平行;各放射源(粒子)之間等距離。但是實際工作中由於內在的放射性物學因素(如散射和各向異性),周圍血管及器官影響,術者操作影響,粒子間隔不均勻和進針方向的偏斜往往難以達到這樣的要求。因此,術後即應行CT掃描,進行TPS術後驗證,根據計量一體積直方圖得到腫瘤實際照射計量,必要時進行補植入,避免劑量冷區,同時可考慮在常規設計的總活度基礎上增加15%~20%的劑量以確保療;(3) 125I粒子的射線輻照有效範圍為1.7cm,80%的劑量分佈在1cm內嚴格掌握處方劑量,如與外照射合併使用,應留出外照射劑量。距離面板、血管、氣管等臟器均應在 1cm 左右,植入粒子的區域性面板可放置冰袋,減少腫脹疼痛 。鼓勵進水及流食,減少酸性及富含氨基酸食物。 粒子射線大多在患者體內,治療後1~2個月,孕婦、兒童應與患者距離6英寸 。粒子治療後可口服抗生素1周,酌情使用鎮痛劑及對症處理藥物。粒子持續作用最長18個月 ,植入後第1天,第4~6周隨訪,其後每3個月一次,隨訪2年。

  綜上所述,在B超和CT引導下植入125I粒子進行腫瘤體內照射,具有植入精確可控,微創,安全,近期療效確切的特點,是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的有效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