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不能“一刀切”
Stark博士說,生孩子還是"順其自然"好。調查顯示,對於預產期來臨前發育得非常健康的胎兒,通過剖宮產出生與通過產道擠壓出生相比,容易發生呼吸障礙,免疫能力要明顯低於陰道分娩產兒,在餵養方面也容易出現問題,剖宮產出生的嬰兒腦袋也大。但是Stark博士也表示,剖宮產率增高是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20年前歐洲只有2%,現在已經達到20%。
而我國近年來剖宮產率的上升勢頭顯得更加觸目驚心:近10年以來,我國剖宮產率普遍在50%-60%。由於對分娩痛的恐懼心理以及對術後併發症的不瞭解,導致很多產婦認為“切一刀”就萬事大吉,還有不少父母要選“好日子”讓孩子出生。
剖宮產雖然是解決難產、縮短產程的最佳方式,但作為一種有創、非自然的手術方式,對新生兒的健康勢必造成傷害。對剖宮產的新生兒而言,剖宮產兒體內的免疫因子含量明顯低於陰道分娩者,易患感染性疾病,而且死亡率高。
由於缺乏自然產程中產道的擠壓,剖宮產兒容易發生呼吸障礙,單根據孕周決定手術分娩時間,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醫源性早產。從遠期看,剖宮產對嬰兒的腦功能、感知覺、神經系統發育等都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社會因素不應作為手術指徵
Stark博士說,剖宮產是處理少數高危妊娠的手術方式,人為因素不應作為剖宮產的手術指徵,孩子該什麼時候降臨要尊重自然規律。
“社會因素是導致我國剖宮產率迅猛上升的主要原因。”很多產婦在臨產前或產程中並沒有難產跡象,但家屬或患者本人提出剖宮產要求。
事實上,這“輕鬆一刀”可能給產婦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一項調查顯示,1990年-2005年間死亡的產婦中,以社會因素作為手術指徵的剖宮產死亡產婦比例從零上升到17.86%。另一方面,隨著剖宮產率上升導致因手術死亡的人數比例也明顯增加。1990年,剖宮產率在15%左右,手術誘致死亡率為5.93%。到了2005年,剖宮產率上升到40%,最高的曾達到65%,手術誘致死亡率攀升到29.78%。
據國內外資料統計顯示,剖宮產產婦死亡的相對危險度比陰道分娩高7倍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麻醉意外、出血及栓塞性疾病。術後盆腔炎、月經不調、腰痛、異位妊娠等的發病率明顯高於陰道分娩。
專家呼籲,要降低剖宮產率,醫務人員需要多在醫患溝通上下工夫,通過全面介紹剖宮產對母嬰健康的利弊、正常分娩的過程,教給她們自我保健的技能,有助於增強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