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區域性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根據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機體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將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所有的惡性腫瘤總稱為癌症,良性腫瘤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乳腺癌則是在體內外各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乳腺上皮細胞可能失去正常特性而異常增生,以致超過自我修復的限度而發生癌變而形成一個腫塊就是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統計,其發病率佔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男性乳腺癌罕見。乳腺癌若不能被及早發現,那麼癌細胞就易擴散到身體的其它部位,最早擴散的部位之一就是腋窩淋巴結,晚期可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或骨骼、肺、肝、腦等遠處器官,危及生命。
乳腺癌主要症狀表現為: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乳頭面板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只要廣大女效能有較強的防癌意識,能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乳腺癌內科學防治簡要知識,對維護乳腺健康與早發現乳腺疾患及早治療可起重要作用。
乳腺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症狀,約90%的患者是以該症狀前來就診的。隨著腫瘤知識的普及,防癌普查的開展,這一比例或許還會增加。乳腺癌出現腫塊,其發生部位在內上、外上、內下、外下及中央(乳暈部)5個區中以外上多見,其次是內上,內下、外下較少見;乳腺癌腫塊數目以單側乳腺的單發腫塊為多見,單側多發腫塊及原發雙側乳腺癌臨床上並不多見。
但隨著腫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斷延長,一側乳腺癌術後,對側乳腺發生第二個原發癌腫的機會將增多;乳腺癌腫塊大小在早期一般較小,有時與小葉增生或一些良性病變不易區分,現今隨著乳腺自我檢查的普及和普查工作的開展,臨床上早期乳腺癌有所增多;乳腺癌形態和邊界因其絕大多數呈浸潤性生長,邊界欠清,需注意的是乳腺癌腫塊越小,或少數特殊型別的乳腺癌可因浸潤較輕,呈膨脹性生長,表現為光滑、活動、邊界清楚,與良性腫瘤不易區別;乳腺癌腫塊質地較硬,但富於細胞的髓樣癌可稍軟,個別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頭狀癌,少數腫塊周圍,有較多脂肪組織包裹觸診時有柔韌感;乳腺癌腫塊在腫塊較小時活動度較大,但這種活動是腫塊和其周圍組織一起活動,與纖維腺瘤活動度不同,在腫瘤侵犯胸大肌筋膜時活動度減弱,腫瘤進一部累及胸大肌時則活動消失,患者雙手叉腰挺胸使胸肌收縮,可見兩側乳腺明顯不對稱,晚期乳腺癌可侵及胸壁完全固定,腫瘤周圍淋巴結受侵面板水腫可以呈橘皮狀,稱“桔皮症”,腫瘤周圍皮下出現結節稱“衛星結節”。
在乳腺良性腫瘤中,表現為乳腺腫塊的也不少見,其中最常見的是乳腺纖維腺瘤,但是該病以年輕女性多見,且腫瘤常為實性、質韌、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觸控有滑動感,一般無面板粘連,亦不引起乳頭回縮,至於導管內乳頭狀瘤,腫塊常很小,不易捫及,其稍大者可在乳暈周圍捫及小結節,臨床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症狀;乳腺小葉增生很少形成清晰的腫塊,而以區域性乳腺組織增厚為主,質地較韌,無包膜感,在月經來潮前常有脹痛,有些僅表現為乳腺區域性腺體增厚並無明顯腫塊,無清楚邊界,對於乳腺小葉增生區較侷限,同時伴有少許面板粘連時應注意,可以作乳腺鉬靶檢查鑑別。
乳腺疼痛雖可見於多種乳腺疾病,但疼痛並不是乳腺腫瘤的常見症狀,不論良性或惡性乳腺腫瘤通常總是無痛的。有研究顯示,絕經後女性出現乳腺疼痛並伴有腺體增厚者,乳腺癌檢出率將增高,當然腫瘤伴有炎症時可以有脹痛或壓痛,晚期腫瘤若侵及神經或腋淋巴結腫大壓迫或侵犯臂叢神經時可有肩部脹痛。
乳頭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頭溢液主要見於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頭溢液是指非生理狀態下的乳腺導管泌液,通常所說的即指後者。乳頭溢液可因多種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較易為患者注意,是臨床上約10%的患者前來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種乳腺疾病的症狀中,其發生率僅次於乳腺腫塊和乳腺疼痛。乳頭溢液按其物理性狀可分為:血性、血清樣、漿液性、水樣、膿性、乳汁樣等。其中漿液性、水樣和乳汁樣溢液較為常見,血性溢液只佔溢液病例的10%。病變位於大導管時,溢液多呈血性;位於較小導管時,可為淡血性或漿液性;如血液在導管內停留過久,可呈暗褐色;導管內有炎症合併感染時,可混有膿汁,液化壞死組織可呈水樣、乳汁樣或棕色液;乳腺導管擴張症液體常為漿液性。
血性溢液大多由良性病變引起,有少數乳腺癌亦可呈血性。生理性乳頭溢液多為雙側性,其溢液常呈乳汁樣或水樣。乳頭溢液的病因主要分為乳外因素和乳內因素。乳腺癌乳頭溢液常為單管性,性狀可以多種多樣,如血性,漿液性,水樣或無色。乳腺癌原發於大導管者或形態屬導管內癌者合併乳頭溢液較多見,如導管內乳頭狀瘤惡變,乳頭溼疹樣癌等均可以有乳頭溢液,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多數人認為乳腺癌甚少伴髮乳頭溢液,而且即使出現溢液都幾乎在出現腫塊之後或同時出現,不伴腫塊者甚少考慮為癌,但近來研究表明乳頭溢液是某些乳腺癌,特別是導管內癌較早期的臨床表現,而且在未形成明顯腫塊之前即可單獨存在。導管內乳頭狀瘤是較多發生乳頭溢液的疾病,佔全部乳頭溢液病變首位,其中又以乳暈區導管內乳頭狀瘤多見,可單發或多發,年齡分佈在18~80歲不等,主要30~50歲多見,腫瘤直徑0.3~3.0cm不等,平均1.0cm,大於3.0cm常為惡性可能,溢液性質多為血性或漿液性,其他少見,一般認為發生於大導管的乳頭狀瘤多為單發,甚少癌變,而中小導管者則常為多發,可見癌變,兩者為同類病變,只是發生部位、生長過程不同而已。囊性增生病為乳腺組織最常見的良性病變,多見於絕經前女性,絕經後少見,其中囊腫、乳管上皮增生、乳頭狀瘤病三種病理改變是其溢液的基礎,囊性增生病乳頭溢液性質多為漿液性。
乳頭面板改變是乳腺癌主要體徵之一,乳頭扁平、回縮、凹陷,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看不見乳頭,有時整個乳房抬高,兩側乳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乳腺癌患者乳頭糜爛通常起始只有乳頭脫屑或乳頭小裂隙,乳頭脫屑常伴有少量分泌物並結痂,揭去痂皮可見鮮紅糜爛面,經久不愈,如乳腺Paget病的典型表現就為乳頭糜爛,且常伴瘙癢,約2/3患者可伴有乳暈或乳房其他部位的腫塊。乳腺癌患者乳頭回縮為腫瘤侵及乳頭或乳暈下區,乳腺的纖維組織和導管系統可因此而縮短,牽拉乳頭,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縮入乳暈後方,此時,患側乳頭常較健側高,當腫瘤在乳頭下或附近時,早期即可出現;若腫瘤位於乳腺深部組織中,距乳頭較遠時,出現這一體徵通常已是晚期。當然,乳頭回縮,凹陷並非均是惡性病變,部分可因先天發育不良造成或慢性炎症引起,此時,乳頭可用手指牽出,非固定。乳腺癌面板改變與腫瘤的部位、深淺和侵犯程度有關,通常有以下幾種表現:
(1)面板粘連:乳腺位於深淺兩筋膜之間,淺筋膜的淺層與面板相連,深層附於胸大肌淺面。淺筋膜在乳腺組織內形成小葉間隔,即乳房懸韌帶。當腫瘤侵及這些韌帶時,可使之收縮,變短,牽拉面板形成凹陷,狀如酒窩,故稱“酒窩症”。當腫瘤較小時,可引起極輕微的面板粘連,不易察覺。此時,需在較好的採光條件下,輕託患乳,使其表面張力增大,在移動乳房時多可見腫瘤表面面板有輕微牽拉、凹陷等現象。如有此症狀者應警惕乳腺癌可能,良性腫瘤很少有此症狀。
(2)面板淺表靜脈曲張:腫瘤體積較大或生長較快時,可使其表面面板變得菲薄,其下淺表血管,靜脈常可曲張。在液晶熱圖和紅外線掃描時更為清晰,常見於乳腺巨纖維腺瘤和分葉狀囊肉瘤。在急性炎症期、妊娠期、哺乳期的腫瘤也常有淺表靜脈曲張。
(3)皮膚髮紅:急慢性乳腺炎時,乳腺面板可有紅腫。但在乳腺癌中,主要見於炎性乳腺癌。由於其皮下淋巴管全為癌栓所佔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時面板顏色淡紅到深紅,開始比較侷限,不久擴充套件至大部分乳房面板,同時伴面板水腫、增厚、面板溫度升高等。
(4)面板水腫:由於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腫瘤細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區被腫瘤細胞浸潤,使乳腺淋巴管迴流受阻,淋巴管內淋巴液積聚,面板變厚,毛囊口擴大、深陷而顯示“橘皮樣改變”(醫學上叫做“橘皮症”)。在肥胖,下垂的乳房常見其外下方有輕度面板水腫,如雙側對稱,乃因區域性迴圈障礙所致;如為單側,則要慎重,提防癌瘤可能。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面板引起潰瘍,若合併細菌感染,氣味難聞。癌細胞若浸潤到皮內並生長,可在主病灶的周圍面板形成散在的硬質結節,即“面板衛星結節”。
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腫大是腫瘤逐步發展侵及淋巴管,向其區域性淋巴引流區轉移所致。其中最常見的淋巴轉移部位是同側腋窩淋巴結。淋巴結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結數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腫大的淋巴結可以推動,最後相互融合,固定。腫大的淋巴結如果侵犯、壓迫腋靜脈常可使同側上肢水腫;如侵及臂叢神經時引起肩部痠痛。檢查腋窩淋巴結時患側上肢儘量放鬆,這樣才可捫及腋頂,若能觸及腫大淋巴結尚需注意淋巴結的數目、大小、質地、活動度及其表面情況,以和炎症、結核相鑑別。
如果乳房內未及腫塊,而以腋窩淋巴結腫大為第一症狀而來就診的比較少,當腋窩淋巴結腫大,病理證實是轉移癌時,除仔細檢查其淋巴引流區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腫瘤。若病理提示是轉移性腺癌,要注意“隱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時,多未能發現乳房病灶,鉬靶攝片或許有助於診斷。淋巴結行激素受體測定,若陽性,即使各項檢查都未能發現乳房內病灶,仍然要考慮乳腺來源的腫瘤。乳腺癌可向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還可通過前胸壁和內乳淋巴網的相互交通,向對側腋窩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約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甚至對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炎性乳腺癌時區域性面板呈典型炎症樣表現:顏色由淡紅到深紅,開始時比較侷限,不久即擴大到大部分乳腺面板,同時伴有面板水腫。面板增厚、粗糙、表面溫度升高。
乳腺癌的危險因素有:月經來潮早(13歲以前);停經晚(55歲還沒有停經);未婚未育或生育比較晚(35歲以後才生育);生育後沒有哺乳;閉經後婦女體重明顯增加、肥胖;家族史,母系或姐妹有乳腺癌那麼這樣的人發生機率比較高;
絕經後長期補充雌激素,或長期使用雌激素類化妝品,或其他原因致體內雌激素升高;絕經後增生性乳腺疾病,特別是伴有非典型增生者;年輕時胸部受過反覆的放射;大量飲酒、吸菸等。乳腺癌的病因目前並不清楚,乳腺癌與內分泌激素關係非常密切。內分泌激素與營養有關,如兒童時期大量攝入脂肪、蛋白月經來得就過早,家長要合理的調整兒童的飲食,青春期女孩也要注意,除此之外還要做運動,閉經後的婦女也要控制體重,多吃蔬菜、水果,加強鍛鍊,提倡母乳餵養。
乳腺癌是嚴重威脅婦女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然而很多乳腺癌至今難以做到早期發現。其實,要做到乳腺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不難,只要平時細心一些,經常進行乳房的自我檢查,發現異常趕快到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確診,就不會放過乳腺癌露出的蛛絲馬跡。乳房自檢方法很簡單,一般可在起床、睡覺、更衣、洗澡時進行。美國癌症協會推薦的三種乳房自檢方法是:對鏡自照法:首先面對鏡子,兩手叉腰,觀察乳房的外形。然後再將雙臂高舉過頭,仔細觀察兩側乳房的形狀、輪廓有無變化;乳房面板有無紅腫、皮疹、淺靜脈怒張、面板皺褶、橘皮樣改變等異常;觀察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是否有抬高、回縮、凹陷,有無異常分泌物自乳頭溢位,乳暈顏色是否有改變。
最後,放下兩臂,雙手叉腰,兩肘努力向後,使胸部肌肉繃緊,觀察兩側乳房是否等高、對稱,乳頭、乳暈和面板有無異常。平臥觸控法:首先取仰臥位,右臂高舉過頭,並在右肩下墊一小枕頭,使右側乳房變平。然後將左手四指併攏,用指端掌面檢查乳房各部位是否有腫塊或其他變化。檢查方法有三種:一是順時針環形檢查法,即用四個手指從乳頭部位開始環形地從內向外檢查。二是垂直帶狀檢查法,即用四手指指端自上而下檢查整個乳房。三是楔形檢查法,即用四手指指端從乳頭向外呈放射狀檢查。然後用同樣方法檢查左側乳房,並比較兩側乳房有何不同。
最後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擠捏乳頭,如有透明或血性分泌物應及時報告醫生。淋浴檢查法:淋浴時,因面板溼潤更容易發現乳房問題。方法是用一手指指端掌面慢慢滑動,仔細檢查乳房的各個部位及腋窩是否有腫塊。乳房檢查應經常進行。乳房自我檢查的最佳時間通常是月經來潮後第9~11天。因此時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容易發現病變。同時注意胸罩穿戴要得當,過緊、過厚、透氣不良,會影響乳房淋巴液的正常迴圈,不能及時清除有害物質,久而久之,易使乳腺細胞發生病變。
通過自檢發現有乳腺增生時也不必緊張,因為乳腺增生並不等於癌前期,但也不可麻痺大意,仍應堅持經常自檢。如果有囊性增生、腫塊或者結節,有可能會發展成乳腺癌,因此,儘管發生率不高,也應儘早診治。而女性在乳房自檢中一旦發現可疑跡象,應及時到醫院腫瘤專業乳腺專科(外科或內科)門診就診並進行乳腺鉬靶 X線攝影、B超等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目前,公認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和B超檢查是臨床上最常用且最有效的乳腺癌輔助檢查手段。由於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可以觀察到臨床觸控不到腫塊的早期乳腺癌,尤其是新一代數字式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使影象更清晰,早期乳腺癌的診斷率更高,其鑑別良、惡性腫瘤的準確率甚至可達90%以上。實踐也表明,50歲以下的乳腺癌患者,有85% 是由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發現的。而乳腺鉬靶X線攝影普查,可使50歲以上婦女乳腺癌死亡率下降30%。
因此,美國癌症協會提出以下建議:35~39 歲的女性應進行一次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40歲以後每一兩年檢查一次;;50歲以後每年檢查一次。我國35歲以上的女性也應按照以上要求進行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而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應1年做一次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B超檢查也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可與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結合起來使用。該方法具有無 毒,無害,簡便等特點,能鑑別良、惡性,囊、實性,增生等乳腺疾病。
但超聲檢查有時會出現假陽性,對小於1釐米的腫塊確診困難。 如果患者有乳頭溢液(流水),還可以採用乳管鏡檢查,該方法確診率高、痛苦小,大多數患者可以確診,但在檢查前應檢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必要時還應檢測艾滋病病毒(HIV),以防止交叉感染髮生。病理學檢查是臨床確診乳腺癌的必備依據,主要用於乳腺鉬靶X 線攝影檢查和B超檢查可疑者。病理學檢查包括細胞病理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兩種。細胞病理學檢查損傷小、痛苦少、速度快、方便易行。組織病理學檢查不但可以定性,還能在手術前確定腫瘤的型別,為治療提供參考。新一代組織穿刺裝置甚至可以吸(切)除早期癌灶而免於手術。
乳腺癌的常用治療手段至今依然是以傳統手術治療為主,術後輔以區域性或全身的放射治療、化療、內分泌及生物治療,使患者獲得較高的生存率甚至臨床治癒,但其術後復發及遠處轉移的問題仍然是困擾學者們的一大難題。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及免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人類對乳腺癌發病機制認識的不斷深入,轉化醫學引領下基因治療正逐漸成為腫瘤生物學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乳腺癌治療中已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價值,並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漸成為一項極具前景治療選擇,必將攻克乳腺癌造福人類。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