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用藥五原則
1、可用可不用的藥就不用
就診時應儘量讓醫生全面瞭解疾病史及現用藥情況,以作出正確診斷,並在此基礎上明確用藥指徵、合理選擇藥物。除急症和器質性病變外,一般應儘量減少用藥;對於可用可不用的藥,以不用為宜。例如,當出現失眠、抑鬱等症狀時,可首選調整生活習慣、生活環境、人際關係而加以改善。老年性便祕為相當多見的症狀,可通過食用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加強腹肌鍛鍊進行改善,儘量不依賴藥物治療手段。
2、儘量採用口服給藥方式
老年病人採用口服給藥方式,既便利又經濟,如果可能就儘量不用注射劑。控釋製劑釋放藥物受胃腸道動力和酸鹼性影響小,較適宜老年人選用。如果必須選用輸液方式,應根據病人年齡、病情、藥物特點等情況確定給藥速度,一般在20~40滴/分。
最佳的用藥劑量是最低有效量。不同年齡段人群用藥劑量存在較大差異,即使是同齡老人的不同個體間,劑量也相差很多。除了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老年人用藥時大都需要調整劑量。如解熱鎮痛藥對老年人鎮痛作用強,有效時間明顯延長,同一劑量的效應持續時間可為年輕人的數倍,應減少劑量、延長給藥間隔時間。一般按照成人劑量的1/2~3/4選用,也可用成人劑量的1/3~1/2作為起始劑量,以後緩慢增至維持治療量。要注意的是,目前普遍存在一藥多名的現象,有時可能會有很多個不同商品名的藥品含同一藥物成分,如果不慎重複選用,會導致超劑量用藥。
有些容易發生蓄積中毒、有依賴性和成癮性的藥物,如巴比妥類、地西泮、硝西泮等應及時停藥。糖皮質激素類應有一個逐漸減量停藥的過程,不宜驟停。需要鞏固療效和防止復發的藥物,如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丙硫氧嘧啶與甲巰咪唑,抗結核治療藥物,治療嚴重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藥物等,應適當延長用藥時間。
3、減少聯合用藥品種
聯合用藥品種增加,不良反應也會明顯增加,並可能存在不良的藥物相互作用,影響藥物療效,增加用藥風險,這在老年人當中表現尤其突出。應選用最少的藥物品種、最低的有效劑量,同時合用的藥物以不超過4種為宜。老年病人病情危重時可能需要使用多種藥物,在病情穩定後應逐漸減少。
作用型別相同或不良反應相似的藥物合用,更易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所以應避免同時服用這些藥物,如抗凝、活血的阿司匹林片,抵克立得片、雙嘧達莫片、複方丹蔘片;降壓藥物如北京降壓0號片、硝苯地平片、美託洛爾片和特拉唑嗪片。日常應多瞭解一些老年人常用藥物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如華法林的代謝可因抗癲癇藥的酶誘導作用而增加,使凝血酶原時間改變。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抗膽鹼藥、抗組胺藥都具有抗膽鹼作用,合用後作用相加可發生口乾、視力模糊、便祕和各種精神症狀等。而利尿藥、降壓藥、血管擴張藥合用易致老年人低血壓,應儘量減少合用。中樞神經系統在老年期更易發生功能障礙,兩種以上中樞抑制藥物合用可引起鎮靜過度、共濟失調,若不適當調整劑量,可致神志模糊,在清晨和夜間尤為明顯。異煙肼與苯妥英鈉同用可加重苯妥英鈉的中樞不良反應。強心甙類藥與排鉀利尿藥合用時可因低鉀而增加心臟毒性,應注意及時補鉀以防心律失常。
4、慎用新藥和毒副作用大的藥
新藥上市後的早期應用,可視之為更大規模的臨床驗證,其間仍然可能出現嚴重的不良事件,例如酮康唑致肝損害,拜斯亭致橫紋肌溶解症,萬絡致血管意外事件等,因此新藥並不就是好藥,必須選用時應注意記錄用藥情況並監測藥品不良反應。
有許多藥物用於老年人時不良反應有所增強,甚至可引起嚴重毒性反應,應慎用;對於經過長期臨床使用,療效確切但毒副反應較大的藥物,例如磺胺藥、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安定、多塞平、雷公藤多甙、地高辛、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在病情需要選用時要慎重使用。
禁用過敏藥。老年人要留心儲存好詳細的病史、用藥記錄。如果對某種藥物過敏,在選用藥物時一定要了解所用藥物的成分。特別是當所用藥物以商品名顯示時,應該認真閱讀藥物說明書,瞭解藥物成分。
5、識別藥物不良反應
老年人的藥物不良反應表現形式有一定的特殊性,除常見的皮疹、噁心、嘔吐等一般症狀外,更多見的老年特發表現有精神症狀、易跌倒、大小便失禁、不思活動、生活能力喪失等。通常老年人使用頻率較高且經常多藥聯用的藥物有,中樞神經系統藥、心血管系統藥、解熱鎮痛藥、抗感染藥、利尿藥等,所以在選用這幾類藥物時更應特別關注。例如,機體的老化使神經、精神系統功能和耐受力變差,中樞神經系統較其他系統更易發生功能障礙,使用鎮靜藥、安眠藥時,應調整劑量,延長間隔時間,並儘量使用短效類藥物;用高效廣譜抗生素且療程較長時,應監測肝、腎及造血功能,注意防止二重感染。老年人由於自身調控能力降低,壓力感受器對低血壓反應不敏感,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而發生頭暈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