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國際部(心外科) 副主任醫師 楊帆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常見病,這類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威脅生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挽救這些患兒生命的關鍵。

  世界心臟日(WorldHeartDay)是由世界心臟聯盟確定的,於1999年設立,每年一次,2000年9月24日為第一個世界心臟日,以後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為世界心臟日。其目的是為了在世界範圍內宣傳有關心臟健康的知識,並讓公眾認識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臟。心臟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為提醒人們的重視,世界心臟聯盟確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臟日”。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常見病,這類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威脅生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挽救這些患兒生命的關鍵。

  資料顯示,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先心病)的發生率為0.7~0.8%,即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7~8個寶寶患有先天性心臟畸形或缺損。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先心病患兒每年新增約15萬。

  什麼原因導致寶寶患上先天性心臟病呢?

  導致先天性心臟畸形的確切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但大體上可歸為兩大類,即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不適當用藥和化學因素、放射線、營養缺乏等。一般認為母親在妊娠的頭3個月內患有病毒感染,如流感,特別是風疹,其出生的嬰兒先心病的發病率較高。而且感染的時間不同,其畸形發生的概率也各不相同。如果母親妊娠4個月後再受到病毒感染,對胎兒的影響就相對較小了。

  在妊娠頭三個月內,許多有害物質和一些可以通過胎盤的藥物均可引起先天性心臟畸形,如某些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等,所以孕婦切記不可隨便服藥。若需用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電離輻射可以引起心臟畸形已被公認。電離輻射可以危害正在發育中的胚胎,也可以影響遺傳物質而產生心臟畸形。在醫院內最常接觸的電離輻射是X射線和同位素。當孕婦需要接受這些檢查時,必須向醫生說明。從事接觸放射線工作的女性,一旦結婚、準備懷孕時,應該暫時脫離原工作崗位,以預防和放射線對胚胎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

  如果孕婦缺乏某類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時,母體仍可表現完全正常,但此時胎兒卻受到嚴重的影響,可以發生心臟畸形,甚至導致胎兒死亡。但是,孕婦服用維生素並非越多越好。一般認為維生素B、C類對孕婦影響不是很大,而過量服用維生素A、D、E則可引起胎兒異常。因此,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要特別注意以上各種因素,加強自我保健意識,以防新生兒先心病的發生。

  如果寶寶患有先心病,家長如何發現呢?

  心臟有雜音---一般在新生兒體檢時就能被發現。

  紫紺--嘴脣或全身發紫。

  手指或足趾增粗(杵狀指)--目測可以發現。

  心功能不全--呼吸急促、吃奶費力、哭鬧異常、生長髮育遲緩、特別容易疲倦。

  上述症狀並非每個先心病患兒身上都能夠看到,有些病情較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明顯症狀,與正常小孩一樣,這些患兒往往會在做體格檢查或到成年後症狀明顯時才會被發現。因此,父母應瞭解一些先心病的發病訊號,仔細觀察孩子,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小兒先心病患兒的治療

  並非所有的患兒都需要治療,有一部分患兒如室間隔缺損有可能自行癒合,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患兒可以隨訪到三歲左右再考慮進一步治療。對一些病變較重,臨床症狀較為明顯的患兒,如常呼吸道感染,引發肺炎,出現心衰,而且用藥後仍不能控制的患兒就應當及早手術。如,大的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伴肺動脈高壓的患兒。另外,複雜先心病,如大動脈錯位、肺動脈閉鎖等,則需要立即手術,以減輕患兒的缺氧狀態。

  另外,經導管非開胸手術治療,即介入性治療也已成為先心病的重要治療方法。兒中心心內科作為國家衛生部指定的唯一一家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培訓基地,每年完成千約例先心病介入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最常見的幾種先心病,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都可以採用介入方法來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