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住院醫師 田苡任

  脊柱側彎的介紹:

  脊柱側彎可分為先天性脊柱側彎與特發性脊柱側彎和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三種類型,一般脊柱側彎的情況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期,專家指出,嚴重的脊柱側彎會引起胸廓肋骨發育不良影響到正常的心肺功能,更嚴重都可發生脊髓壓迫及癱瘓,是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脊柱側彎的病因有哪些?

  1、遺傳因素:

  多項研究顯示發生脊柱彎曲遺傳的因素。人口研究表明有家族史的人群,特發性脊柱彎曲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一項研究報告,患有特發性脊柱彎曲的婦女所生育的女孩有15°以上脊柱彎曲的發生率為27%。一項關於雙胞胎的研究表明,有脊柱彎曲的單卵孿生髮生率從73%~92%,遠高於雙卵孿生的36%~63%。

  2、激素學說:

  褪黑激素不足曾被認為是導致特發性脊柱彎曲的原因。因為將雞的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的主要部位)摘除以後,發生了脊柱彎曲。此外,有研究發現,特發性脊柱彎曲的患兒夜間的褪黑激素受體的缺陷,而不是褪黑激素本身不足。假如褪黑激素果真是病因,起到至脊柱彎曲的機制並不清楚。

  生長激素也曾被認為在發生脊柱彎曲方面起作用。有服用生長激素導致脊柱彎曲快速進展的個別報告。有趣的是,褪黑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分泌方式相似,但晝夜相反。

  3、脊柱生長和生物力學理論:

  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發生和發展與青春期快速生長的時間有關。脊柱左、右兩側不同的生長速度,產生不對稱的生物力學負荷,而Huetter-Volkman定律認為:增加壓力抑制生長,減少壓力促進生長。這種力學調控生長理論可以解釋某些患兒在生長髮育期畸形加重的現象。

  4、組織異常理論:

  有幾種理論提出與脊柱有關的結構(肌肉、骨、韌帶和/或椎間盤)的異常可能導致脊柱彎曲。這種理論是以觀察馬方綜合症(原纖維蛋白病),Duchenne肌肉營養不良(肌肉病),以及骨纖維發育不良等疾病都併發脊柱彎曲為依據。

  現代人由於長時間的學習和伏案工作,彎腰駝背的越來越多(包括許多青少年)。胸椎的變形,小關節的紊亂,韌帶、肌肉勞損是造成胸椎、背部頑固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並且也可能引起心慌、胸悶、早搏、胃痛等許多疾病。

  古人說:“背脊正,不生病。”就是這個道理。駝背會導致脊椎神經孔狹窄,即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從而出現許多疾病。

  脊柱彎曲度:

  (1)生理性彎曲正常人脊柱有四個前後方向的彎曲,即頸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後凸、腰椎段明顯向前凸、骶椎則明顯向後凸,類似“S”形,稱為生理性彎曲。

  正常人直立位時脊柱無側彎。檢查脊柱有無側彎的方法是:檢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適當的壓力從上往下劃壓,劃壓後面板出現一條紅色充血線,以此線為標準,來觀察脊柱有無側彎。

  (2)病理性變形患者站立位,仔細檢視是否有畸形。

  通常可見三種基本的畸形:

  1、脊柱後凸(kyphosis)指脊柱過度後彎,也稱為駝背(hunchback),多發生於胸段脊柱:

  (1)小兒脊柱後凸多為佝僂病引起,其特點為坐位時胸段呈明顯均勻性向後彎曲,仰臥位時彎曲可消失。

  佝僂病性脊柱後凸:

  (2)脊柱結核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病變常在胸椎下段。早期僅見其區域性棘突稍隆起,如鈕釦樣;以後逐漸變大隆起,形成成角畸形,如“駝峰”樣隆起。坐位時為了減輕對患椎的壓痛,常以兩手支撐軀幹;行走或站立位時,也呈儘量仰頭和軀幹後傾的姿態。

  脊柱結核後凸畸形:

  (3)青少年胸腰段均勻後凸畸形可為發育期姿勢不良或患脊椎骨軟骨炎的結果。

  脊柱後凸:

  (4)成年人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後凸見於類風溼性脊椎炎,常有脊柱強直固定,仰臥位時脊柱也不能伸平。

  (5)老年人脊柱後凸多發生在胸段上半部,其軀幹多稍前傾,頭前伸,肩前移,為骨質退行性變,胸椎椎體被壓縮造成。

  (6)外傷致脊椎骨折後造成脊柱後凸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

  2、脊柱前凸(lordosis)指脊柱過度向前凸出性彎曲:

  多發生在腰椎部位,腰椎過分前凸畸形,在站立位時觀察最清楚。其上腹部明顯向前鼓出,臀部明顯後凸,骨盆傾斜度增大;如其背部與臀部靠牆,則可看出其腰椎後方與牆壁之間的空隙加大。

  腰椎前凸可見於:

  (1)因脊髓灰質炎等背肌無力、第五腰椎向前滑脫、佝僂病、進行性營養不良、過分肥胖等;

  (2)因腹部過重,如妊娠後期、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腫瘤等引起的代償性前凸;

  (3)髖關節後脫位、髖外翻、髖關節結核後期、膝關節屈曲畸形、胸椎過分後凸畸形等引起的腰椎代償性前凸。

  3、脊柱側凸(scoliosis)指脊柱離開正中線向兩側偏曲:

  根據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分為胸部側彎、腰部側彎和胸腰部聯合側彎。

  脊柱側凸:

  觀察脊柱側凸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根據棘突線來觀察病人站立,檢查者用示指與中指在病人的棘突上從上向下快速壓劃,面板可見一條紅線,可以此判斷是否側凸及側凸的部位和方向。

  (2)根據胸背部形態的改變來觀察側凸一側的上背部抬高,胸廓飽滿,骨盆降低;其對側,上背部與肩部降低,胸廓扁平,骨盆抬高。

  具體標誌有:

  ①側凸一側的肩峰、腋後皺襞的最高點和肩胛骨下角等抬高;

  ②肩肱角(上臂與胸側壁之間的夾角)變小或消失;

  ③髂肋間隙變長,髂嵴、髂後上棘下降;

  ④腰部內凹曲線消失;

  ⑤腋前皺壁的最高點、乳頭、乳房下緣等抬高,胸廓豐滿。

  側凸的對側上述諸標誌高低位置則相反,且其髂嵴上方有一深凹的面板皺褶。

  (3)垂線觀測法用一長線,下系重錘,線上端按在枕外粗隆中點或頸7棘突,線的下段讓其自然下墜,但要調整病人站立姿勢,讓此垂線正好對準臀裂。如棘突偏離此線,說明其側凸,並可觀察其側突的型別、部位和程度。

  脊柱側凸檢查法:

  臨床意義根據側凸的性質分為姿勢性和器質性兩種側凸:

  (1)姿勢性側凸其特點是脊柱的彎曲度多不固定(特別是早期),改變體位可使側凸得以糾正。如平臥或向前彎腰時脊柱側凸可消失。

  姿勢性側凸的原因有:

  ①兒童發育期坐、立姿勢經常不端正;

  ②一側下肢明顯短於另一側;

  ③椎間盤脫出症;

  ④脊髓灰質炎後遺症等。

  (2)器質性側凸其特點是改變體位不能使側彎得到糾正。

  器質性側凸的病因為:

  ①佝僂病;

  ②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連;

  ③肩部或胸廓的畸形等。

  二、脊柱側凸的種類

  根據病因的不同可以將脊柱側彎分為兩類:

  1、功能性脊柱側凸:例如姿勢異常、炎症或下肢不等長等原因引起的脊柱側彎均屬於功能性側凸。

  2、結構性脊柱側凸:特發性、先天性、神經肌肉性、等屬於結構性脊柱側凸。特發性脊柱側凸也稱原發性脊柱側凸,在脊柱側凸中最為常見,佔脊柱側凸發病總人數的75%~90%左右,其中女性居多,其又可分為嬰兒型、少年型和青少年型,在青少年型最為常見。

  根據側凸的位置不同也可以將脊柱側凸分為兩類:

  1、原發性脊柱側凸:為最早出現的異常彎曲,多見於胸椎部位。通常原發性脊柱側凸角度均大於繼發性脊柱側凸的角度。

  2、繼發性脊柱側凸:多出現在原發性脊柱側凸下方,為了使軀幹保持平衡為出現的代償情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